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包括機體、機蓋、機架,機體的側面設有多個旋翼安裝孔位,其中任意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可拆裝旋翼,未安裝可拆裝旋翼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孔塞。通過可拆裝旋翼以及具有多個旋翼安裝孔位的飛行器機體,來實現三旋翼、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等多旋翼飛行器的轉變,從而在不同環境或不同情況的實際應用中,達到便攜性以及一機多用的功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多旋翼飛行器,尤其涉及一種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
技術介紹
與傳統的旋翼式飛行器不同,多旋翼飛行器只能夠通過改變旋翼的速度來實現各種動作。目前,多旋翼飛行器按照支臂數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軸、四軸、六軸以及八軸,除三軸結構以外,其他結構每個支臂可以采用單層旋翼布局或者雙層旋翼布局,因此根據旋翼數目不同可以分為: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十二旋翼以及十六旋翼等。多旋翼飛行器不同的支臂數和旋翼數量,可以實現不同的負載能力。現有技術中的多旋翼飛行器的旋翼數量均已固定,這就使得每一款多旋翼飛行器的負載能力無法根據要求進行改變,因此需要設計不同結構的多旋翼飛行器以滿足不同負載能力的需求,這就大大增加了開發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實現旋翼數靈活變更、多旋翼飛行器一機多用的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技術的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包括機體,所述機體的側面設有多個旋翼安裝孔位,其中任意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可拆裝旋翼,未安裝可拆裝旋翼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孔塞。由上述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由于機體的側面設有多個旋翼安裝孔位,其中任意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可拆裝旋翼,未安裝可拆裝旋翼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孔塞。通過可拆裝旋翼,以及具有多個旋翼安裝孔位的飛行器機體,來實現三旋翼、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等多旋翼飛行器的轉變,從而在不同環境或不同情況的實際應用中,達到便攜性以及一機多用的功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六旋翼-單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六旋翼-雙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a為本技術實施例中可拆裝旋翼的插臂端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b為本技術實施例中旋翼安裝孔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三旋翼-雙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四旋翼-單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四旋翼-雙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八旋翼-單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八旋翼-雙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四旋翼-單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四旋翼-雙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六旋翼-單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六旋翼-雙層旋翼飛行器結構示意圖;圖1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八旋翼-單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1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八旋翼-雙層旋翼飛行器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支架,2、機體,3、可拆裝旋翼,4、機蓋,5、孔塞,6、旋翼安裝孔位,7、螺旋槽,8、圓柱凸起,9、通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對本技術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是:包括機體,所述機體的側面設有多個旋翼安裝孔位,其中任意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可拆裝旋翼,未安裝可拆裝旋翼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孔塞。所述可拆裝旋翼為單層旋翼或雙層旋翼。所述機體的側面裝有三個或四個或六個或八個可拆裝旋翼。多個可拆裝旋翼呈中心對稱結構或面對稱結構。所述旋翼安裝孔位內設有三個互成120°角的螺旋槽,槽深自外向內由深變淺,螺旋槽的內端設有通孔;所述可拆裝旋翼的插臂端部有三個互成120°角的圓柱凸起,插臂連接時,將三個圓柱凸起對準三個螺旋槽的槽口旋入,旋到螺旋槽內端時,三個圓柱凸起與三個通孔重合。所述機體的上部設有機蓋,所述機體的下部設有支架。本技術的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能夠解決目前多旋翼飛行器結構固定適應載荷范圍小、重復開發研制成本大的問題。通過可拆卸的飛行器旋翼,以及具有多個旋翼安裝孔位的飛行器機體,來實現三旋翼、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等多旋翼飛行器的轉變,從而在不同環境或不同情況的實際應用中,達到便攜性以及一機多用的功能。可拆裝旋翼根據飛行情況的不同,可使用單層旋翼,也可使用雙層旋翼。具體實施例:以六旋翼為例,如圖1、圖2所示,飛行器的支架I用于飛行器在起飛和降落時對飛行器整體的支撐,機體2包括上層六個孔位和下層八個孔位,與可拆裝旋翼3配合,實現三旋翼、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等多旋翼飛行器的轉變,飛行器可拆裝旋翼根據應用環境和情況的不同,可使用單層旋翼,也可使用雙層旋翼。如圖3a、圖3b所示,每個孔位內有三個互成120°角的螺旋槽,槽深由深及淺變化,可旋轉角度120°,螺旋槽底端為三個互成120°角的通孔;每個旋翼的插臂處有三個互成120°角的圓柱凸起,插臂連接時,將三個圓柱凸起對準槽口,按旋向插入并旋轉120°角,旋到底處時三個圓柱凸起與螺旋槽底端三個互成120°角的通孔重合,起到連接與固定的作用,實現三旋翼、四旋翼、六旋翼、八旋翼等多旋翼飛行器的轉變(注意:插臂完成后,旋翼與機體應成水平狀態)。飛行器機蓋用于對內部電池、電路板及其它工作元器件提供保護。孔塞用于對非工作狀態可拆裝旋翼插臂孔進行保護,防止內部線路的裸露。如圖4至圖8所示,為本技術的中心對稱結構的幾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9至圖14所示,為本技術的面對稱結構的幾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技術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旋翼可變,實現同一機體多種應用,提高飛行器使用效率,節省開發時間和成本;根據不同應用需求,靈活調整飛機結構。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包括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的側面設有多個旋翼安裝孔位,其中任意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可拆裝旋翼,未安裝可拆裝旋翼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孔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包括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的側面設有多個旋翼安裝孔位,其中任意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可拆裝旋翼,未安裝可拆裝旋翼的旋翼安裝孔位中裝有孔塞。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裝旋翼為單層旋翼或雙層旋翼。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的側面裝有三個或四個或六個或八個可拆裝旋翼。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可變旋翼的多旋翼飛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春云,李繼良,黃歆,陳明和,睢燕,蔣元軍,賈楊,郭名君,徐文杰,趙春玲,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中科飛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