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蒜薹保鮮方法。其特征在于:蒜薹經生長素溶液處理后再進行貯藏、物流運輸、貨架銷售。所用生長素為3-吲哚乙酸,使用濃度為0.1~100umol/L。本發明專利技術保鮮蒜薹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抑制蒜薹的衰老、黃化、干縮現象,且方法簡單,易于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蒜薹保鮮方法,屬于蔬菜保鮮
技術介紹
蒜薹鮮脆細嫩,味道鮮美,是一種優質高檔蔬菜。由于它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分和維生素,還含有殺菌力很強的蒜氨酸,同時又含脂溶性揮發物與超氧化物歧化酶,有較好的抗癌和抗衰老等功效,因此深受人們的青睞。蒜薹采收后新陳代謝旺盛,在常溫下容易失水,老化和腐爛。蒜薹在25°C以上放置10 15天,薹梢變黃、長霉,薹苞膨大、開裂、氣生鱗莖形成,有機物質分解,葉綠素含量減少,薹梗變空心,組織纖維增多(變糠),蒜味隨之消失。造成衰老甚至腐爛,失去食用價值。目前,蒜薹貯藏保鮮主要運用低溫結合自發氣調(調節CO2濃度和O2濃度)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應用需要在冷藏庫、冷藏車或冷藏貨架,并且需要氣密條件,投資大。隨著消費者對蔬菜質量要求的提高,目前蒜薹貯藏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特別是蒜薹出冷藏庫后的運輸或貨架銷售階段品質變化快,容易老化、褪綠和干縮,增加損耗,甚至失去商品價值。專利技術專利CN1820611A公開了一種使用臭氧保鮮蒜薹的方法,此方法主要起到殺菌的作用,但對防止蒜薹老化,保綠、保鮮效果有限,而且使用過程中,臭氧濃度難以準確控制,使用效果不穩定。臭氧對金屬設備的腐蝕和引起塑料材料老化也是很大問題。專利CN101189981A公開了一種用復合果蔬保鮮劑浸潰或涂膜處理蒜薹的技術,專利CN101744037 A公開了一種采用多菌靈噴灑蒜薹的技術、專利CN1934966 A和CN101796965 A分別公開了采用化學煙熏劑處理蒜薹的技術,均能起到對蒜薹防腐保鮮的作用,但由于化學防腐保鮮劑在蒜薹上的殘留會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所以迫切需要尋找一些新的、無毒、高效、低殘留、省時、省力、省藥的保鮮劑,以逐步減少或部分取代化學殺菌劑在蒜薹上的應用。專利CN102894069 A公開了一種自然降氧儲藏蒜薹的方法和專利CN102870872 A公開了一種快速降氧儲藏蒜薹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對蒜薹的儲藏保鮮過程中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解決蒜薹在物流、銷售過程中的老化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彌補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該方法能夠對蒜薹貯藏過程中的脫綠縮水、老化現象進行有效的控制。本專利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專利技術的是蒜薹經3-吲哚乙酸溶液處理后再進行貯藏、物流運輸、貨架銷售。所述的3-吲哚乙酸溶液處理是蒜薹經3-吲哚乙酸溶液浸蘸處理。所述的3-吲哚乙酸溶液處理是蒜薹經3-吲哚乙酸溶液噴灑處理。所述的3-吲哚乙酸溶液是,3-吲哚乙酸溶液的水溶液,酒精溶液(酒精含量少于0.5%) ο所述的水是指可飲用水,可以是自來水、純凈水、礦泉水等,但并不限于此。所述的3-吲哚乙酸溶液濃度是0.1 100umol/L。所述處理可以是處理整根蒜薹或蒜薹局部:蒜薹局部是蒜薹薹條下端、薹苞和薹梢、去薹苞薹條兩端切口部分等。所述處理蒜薹局部,是指處理去薹苞蒜薹薹條上端,溶液濃度為0.1 IOOumol/L,優選的濃度時是5 20umol/L,效果是可抑制蒜薹薹條上端褪綠、干縮現象。所述處理蒜薹局部,是指處理去薹苞蒜薹薹條下端,溶液濃度為0.1 IOOumol/L,優選的是2 lOumol/L,效果是可抑制蒜薹薹條下端褪綠、縮根、糠化現象。所述處理蒜薹局部,是指處理整根蒜薹下端,溶液濃度為0.1 lOOumol/L,優選的是2 10umol/L umol/L。效果是可抑制蒜薹薹條下端褪綠、縮根、糠化現象。所述處理蒜薹局部,是指處理薹苞和薹梢,溶液濃度為0.1 lOOumol/L,優選的是5 20umol/L。效果是可抑制蒜薹薹苞和薹梢褪綠及薹苞膨大現象。所述處理整根蒜薹,溶液濃度為0.1 100umol/L,優選的是5 20umol/L。效果是可抑制蒜薹薹條褪綠、縮根、糠化現象。所述的處理時間是4 10分鐘分鐘。所述的蒜薹應為成熟適度、未老化的蒜薹。所述的貯藏是指,冷藏、冷藏結合簡易自發氣調貯藏、常溫貯藏。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保鮮效果較好:能明顯抑制蒜薹的脫綠失水、縮根糠化等老化現象。2.操作簡單。3.3-吲哚乙酸溶液濃度在食用安全之內。具體實施方式:下列實施例是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說明,但本專利技術不限于此。實施例1:1.前處理:加工整理,剔除有機械傷、已老化、薹梢已變黃的蒜薹,蒜薹切除薹苞,保留薹條,待處理。2.3-吲哚乙酸處理:將去了薹苞的蒜薹上端浸蘸在濃度為0.lumol/L3-吲哚乙酸溶液中4分鐘。處理完成后晾干、包裝。3.貯藏:溫度在 25°C ±1°C。采用上述方法處理貯藏4天后才開始出現脫綠現象,但無干縮,無腐爛,品質好;對照(未用3-吲哚乙酸處理)的蒜薹3天后脫綠干縮現象開始加重,并逐漸失去食用價值。實施例2:將去了薹苞的蒜薹上端浸蘸在濃度為lumol/L3-吲哚乙酸溶液中4分鐘。處理前后的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上述方法處理貯藏5天后才開始出現脫綠現象,但無干縮,無腐爛,品質好;對照(未用3-吲哚乙酸處理)的蒜薹3天后脫綠干縮現象開始加重,并逐漸失去食用價值。實施例3:將去了薹苞的蒜薹上端浸蘸在濃度為10umol/L3-吲哚乙酸溶液中4分鐘。處理前后的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上述方法處理貯藏9天后才開始出現脫綠現象,但無干縮,無腐爛,品質好;對照(未用3-吲哚乙酸處理)的蒜薹3天后脫綠干縮現象開始加重,并逐漸失去食用價值。實施例4:將去了薹苞的蒜薹上端浸蘸在濃度為100umol/L3-吲哚乙酸溶液中4分鐘。處理前后的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上述方法處理貯藏8天后才開始出現脫綠現象,但無干縮,無腐爛,品質好;對照(未用3-吲哚乙酸處理)的蒜薹3天后脫綠干縮現象開始加重,并逐漸失去食用價值。實施例5:1.前處理:加工整理,剔除有機械傷、已老化、薹梢已變黃的蒜薹,蒜薹切除薹苞,保留薹條,待處理。2.3-吲哚乙酸處理:將去了薹苞的蒜薹下端浸蘸在濃度為0.lumol/L3-吲哚乙酸溶液中4分鐘。處理完成后晾干、包裝。3.貯藏:溫度在 25°C ±1°C。采用上述方法處理貯藏5天后才開始出現薹條下端褪綠、縮根、糠化現象,無腐爛,品質好;對照(未用3-吲哚乙酸處理)的蒜薹3天后薹條下端褪綠、縮根、糠化現象開始加重,并逐漸失去食用價值。實施例6:將去了薹苞的蒜薹下端浸蘸在濃度為lumol/L3-吲哚乙酸溶液中4分鐘。處理前后的方法同實施例5。采用上述方法處理貯藏7天后才開始出現薹條下端褪綠、縮根、糠化現象,無腐爛,品質好;對照(未用3-吲哚乙酸處理)的蒜薹3天后薹條下端褪綠、縮根、糠化現象開始加重,并逐漸失去食用價值。實施例7:將去了薹苞的蒜薹下端浸蘸在濃度為2umol/L3-吲哚乙酸溶液中4分鐘。處理前后的方法同實施例5。采用上述方法處理貯藏8天后才開始出現薹條下端褪綠、縮根、糠化現象,無腐爛,品質好;對照(未用3-吲哚乙酸處理)的蒜薹3天后薹條下端褪綠、縮根、糠化現象開始加重,并逐漸失去食用價值。實施例8:將去了薹苞的蒜薹下端浸蘸在濃度為10umol/L3-吲哚乙酸溶液中4分鐘。處理前后的方法同實施例5。采用上述方法處理貯藏8天后才開始出現薹條下端褪綠、縮根、糠化現象,無腐爛,品質好;對照(未用3-吲哚乙酸處理)的蒜薹3天后薹條下端褪綠、縮根、糠化現象開始加重,并逐漸失去食用價值。實施例9:將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蒜薹保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蒜薹經3?吲哚乙酸溶液處理后再進行貯藏、物流運輸、貨架銷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蒜薹保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蒜薹經3-吲哚乙酸溶液處理后再進行貯藏、物流運輸、貨架銷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蒜薹保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3-吲哚乙酸溶液濃度為0.1 lOOumol/L,所述的溶液為水溶液、酒精溶液(酒精含量少于0.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蒜薹保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處理是指浸蘸處理和噴灑處理。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蒜薹保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是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慶國,焦麗霞,牟文良,樊美娜,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農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