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了一種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更具體地,該旋轉模塊包括殼體,該殼體包括一端可旋轉地連接至基部框架的上部的第一連接部和垂直于第一連接部形成的第二連接部。連接板的一個端部連接至第二連接部,并且夾持裝置安裝在連接板的另一端,并配置成夾持壁板。齒輪單元在殼體內通過接收操作電機的轉矩而旋轉。離合器單元分別安裝在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中,連接至齒輪單元,并配置成將齒輪單元的轉矩選擇性地傳遞至第一連接部或第二連接部,以便旋轉殼體或連接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更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應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該夾持裝置配置成夾持壁板而不論壁板的維度和表面曲率,而壁板根據車型可具有不同的尺寸和形狀。
技術介紹
通常,二萬至三萬個部件順序進行組裝,以便能夠在裝配線上有效地制造車輛。特別地,在經過多種沖壓裝置制造后,壁板在車輛制造工序的第一階段被輸送至車身廠。壁板被相互組裝,形成白車身(B.1.W)形狀的車身。側壁板、頂壁、后壁板等通過主車身工序安裝至車身地板,車身通過涂裝工序進行涂裝,并且通過在裝配廠組裝發動機、變速器以及內部和外部材料而制造車輛。安裝在車身上的各壁板一般通過沖壓進行制造。在沖壓壁板后,壁板被夾持、組裝、焊接、包邊以及涂裝,從而輸出制成的車身。然而,由于根據當前制造的車型,不同的壁板具有不同的形狀和尺寸,因此難以使用能夠有效地夾持各自具有不同維度和形狀的各種壁板的通用裝置。因此,制造商必須使用用于各種車型的定制的夾持裝置。當使用定制的夾持裝置時,在制造新的車型時,對夾持裝置改型或制造新的夾持裝置的成本可能是必需的,并且初始投資成本會增加。此外,夾持裝置的結構也會變得復雜。在一些情況下,為了使用常規的夾持裝置夾持具有多種維度的不同車型的多種不同種類的壁板,夾持裝置可向前或向后以及向左或向右旋轉。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為各個軸向提供各自的驅動模塊。因此,在常規設計中,驅動模塊的結構和控制會變得復雜。在本
技術介紹
部分中公開的上述信息僅僅用于加強對本專利技術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構成本國內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已致力于提供一種夾持裝置,其構造成使用一個電機繞兩根軸線旋轉以夾持壁板,而不論壁板各自的維度、形狀、尺寸和表面曲率。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可包括:基部框架;殼體,其內形成有安裝空間,并且具有一端可旋轉地連接至基部框架的上部的第一連接部,和垂直于第一連接部形成的第二連接部;連接板,具有連接至第二連接部的一個端部;夾持裝置,安裝在連接板的另一端,并配置成夾持壁板;具有旋轉軸的操作電機;齒輪單元,在殼體的安裝空間中安裝成與第一和第二連接部以及操作電機的旋轉軸對應,并配置成通過接收來自操作電機的轉矩而旋轉;以及一個或多個離合器單元,分別安裝在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中,連接至齒輪單元,并且配置成將齒輪單元的轉矩選擇性地傳遞至第一連接部或第二連接部,以旋轉殼體或連接板。齒輪單元可包括:驅動錐齒輪,連接至操作電機的旋轉軸;第一從動錐齒輪,與驅動錐齒輪嚙合,并通過一個或多個離合器單元中的至少一個選擇性地連接至第一連接部;以及第二從動錐齒輪,與第一從動錐齒輪垂直布置,與驅動錐齒輪嚙合,并且通過離合器單元選擇性地連接至第二連接部。驅動錐齒輪可配置成繞第一軸線旋轉,并且第一從動錐齒輪可與驅動錐齒輪嚙合,以便繞垂直于第一軸線的第二軸線旋轉。第二從動錐齒輪可與驅動錐齒輪嚙合,以便繞垂直于第一軸線和第二軸線的第三軸線旋轉。至少一個離合器單元可包括:電磁組件,配置成通過接收電流產生電磁力;操作軸,可旋轉地插入電磁組件中,并且具有第一從動錐齒輪或第二從動錐齒輪安裝于其上的一端,和第一連結部形成于其上的另一端;固定旋轉件,與操作軸的另一端分開布置,可旋轉地安裝在電磁組件上,并且具有第二連結部形成于其上的一端,和固定至基部框架或連接板的另一端;連接器,可旋轉并可滑動地插入固定旋轉件,且配置成通過電磁組件的電磁力在固定旋轉件上滑動,以選擇性地將第一連結部連接至第二連結部;以及彈性部件,介于固定旋轉件與連接器之間,并配置成對連接器施加彈性力。例如,彈性部件可以是圓形板簧。旋轉模塊還可包括凸緣,形成在操作軸的另一端,并配置成防止操作軸從電磁組件上脫離。第一連接部可從操作軸的另一端向固定旋轉件突出預定長度。此外,軸承可介于固定旋轉件與電磁組件之間。至少兩根固定銷可周向一體形成在固定旋轉件的另一端,并且固定銷可固定至基部框架或連接板。此外,第二連結部可從固定旋轉件的一端向操作軸突出預定長度。第一和第二嚙合部可一體形成在連接器的兩個端部,對應于第一連結部和第二連結部。齒可形成在第一和第二連結部的外周。嚙合部可形成在連接器的兩個端部的內周,以與連結部的外周上的齒嚙合。第一連接部可通過固定板連接至基部框架,并且軸承可介于固定板與第一連接部之間。附圖說明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透視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俯視圖。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截面圖。圖4是應用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離合器單元的透視圖。圖5是應用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離合器單元的分解透視圖。圖6是應用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離合器單元的截面圖。圖7和圖8是示出應用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離合器單元的操作的截面圖。圖9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操作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10:基部框架112:固定板120:殼體122:第一連接部124:第二連接部126:安裝空間128:連接板130:操作電機140:齒輪單元142:驅動錐齒輪144:第一從動錐齒輪146:第二從動錐齒輪150:離合器單元152:電磁組件154:操作軸156:第一連結部158:凸緣162:固定旋轉件164:第二連結部166:固定銷168:連接器172:第一嚙合部174:第二嚙合部176:彈性部件200:夾持裝置210:定位器220:夾持器230:操作缸232:操作桿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應該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術語“車輛”或“車輛的”或者其它類似術語包括普通的機動車輛,例如包括運動型多用途車(SUV)、公共汽車、卡車、各種商用車輛在內的客運車輛,包括各種艇和船在內的水運工具,以及飛行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動力車、電動車、內燃機車、插電式混合電動車、氫動力車以及其它替代燃料車輛(例如,從石油以外的資源取得的燃料)。在本說明書和附圖中描述的示例性實施例僅為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應該理解的是,在提交本申請時可以有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的多種改型和等同形式。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透視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俯視圖;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截面圖;圖4是應用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離合器單元的透視圖;圖5是應用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離合器單元的分解透視圖;并且圖6是應用于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的離合器單元的截面圖。參照附圖,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100構造成使用一個電機繞兩根軸線旋轉夾持裝置以夾持壁板,而不論它們由于例如車型的改變而不同的維度、形狀、尺寸和表面曲率。因此,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100可普遍應用于各種車型的壁板。為此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用于夾持裝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包括:基部框架;殼體,其內形成有安裝空間,并且設置有一端可旋轉地連接至所述基部框架的上部的第一連接部,和垂直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形成的第二連接部;連接板,具有連接至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個端部;夾持裝置,安裝在所述連接板的另一端,并配置成選擇性地夾持壁板;具有旋轉軸的操作電機;齒輪單元,在所述殼體的安裝空間中安裝成與所述第一和第二連接部以及所述操作電機的旋轉軸相對應,并且配置成通過接收來自所述操作電機的轉矩而旋轉;以及一個或多個離合器單元,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中,連接至所述齒輪單元,并配置成將所述齒輪單元的轉矩選擇性地傳遞至所述第一連接部或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分別旋轉所述殼體和所述連接板。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2.07 KR 10-2011-01305161.一種用于夾持裝置的旋轉模塊,包括: 基部框架; 殼體,其內形成有安裝空間,并且設置有一端可旋轉地連接至所述基部框架的上部的第一連接部,和垂直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形成的第二連接部; 連接板,具有連接至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一個端部; 夾持裝置,安裝在所述連接板的另一端,并配置成選擇性地夾持壁板; 具有旋轉軸的操作電機; 齒輪單元,在所述殼體的安裝空間中安裝成與所述第一和第二連接部以及所述操作電機的旋轉軸相對應,并且配置成通過接收來自所述操作電機的轉矩而旋轉;以及 一個或多個離合器單元,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中,連接至所述齒輪單元,并配置成將所述齒輪單元的轉矩選擇性地傳遞至所述第一連接部或所述第二連接部,以分別旋轉所述殼體和所述連接板。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模塊,其中所述齒輪單元包括: 驅動錐齒輪,連接至所述操作電機的旋轉軸; 第一從動錐齒輪,與所述驅動錐齒輪嚙合,并通過所述離合器單元選擇性地連接至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及 第二從動錐齒輪,與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垂直布置,與所述驅動錐齒輪嚙合,并通過所述離合器單元選擇性地連接至所述第二連接部。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模塊,其中所述驅動錐齒輪繞第一軸線旋轉,并且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與所述驅動錐齒輪嚙合,以便繞與所述第一軸線垂直的第二軸線旋轉。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轉模塊,其中所述第二從動錐齒輪與所述驅動錐齒輪嚙合,以便繞與所述第一軸線和所述第二軸線垂直的第三軸線旋轉。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模塊,其中至少一個離合器單元包括: 電磁組件,配置成通過接收電流產生電磁力; 操作軸,可旋轉地插入所述電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廉重煥,
申請(專利權)人: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