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直線縫合切割裝置,包括:本體、釘倉架、推刀桿、切刀,所述釘倉架上設有釘倉,所述釘倉內設有擊發塊,所述推刀桿推動該擊發塊移動;所述釘倉架上設有一起保險作用的凸臺,所述切刀的遠端設有一彈片,所述彈片上固定連接有一擋塊,所述擊發塊驅動所述彈片的一邊移動,使所述擋塊產生垂直于所述擊發塊移動方向的位移。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有效防止醫生在未更換已擊發的釘倉的情況下進行下一次的手術,避免醫療事故的產生,結構簡單有效。(*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手術用器械,尤其是一種具有二次保險機構的直線縫合切割裝置,屬于醫療器械
技術介紹
外科手術用直線縫合切割裝置被廣泛用于傷口縫合、內部組織縫合與切割。外科手術發展至今,已經越來越傾向于微創手術。廣義來講,能夠減少創傷的手術都稱為微創手術;狹義來講,微創手術是指在內窺鏡下進行的手術。內窺鏡下進行的手術一般只需要在病人的身體上開幾個小孔,將切除、縫合組織及輔助的器械從小孔中伸入病人體內進行手術。微創手術給病人帶來的創傷小,病人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因此微創手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美國專利US7753246揭示了一種用于微創手術的直線縫合切割裝置,包括一器械本體,所述器械本體包括殼體及一樞軸設于殼體上的擊發把手,該殼體內設有一個可相對移動的擊發頂桿,所述擊發頂桿能推動位于殼體前端的釘頭組件進行縫合和切除。具體的,所述釘頭組件包括一釘倉架,及一與釘倉架樞軸連接的釘砧。所述釘倉架上可拆卸地設有釘倉,釘倉上設有一組內設有推釘片、吻合釘的置釘孔,一般為4排或6排的置釘孔。所述釘砧在與所述置釘孔相對的位置上設有釘成型槽。所述釘頭組件還包括一個可移動地設置在釘頭組件的接管內的、與擊發頂桿配接的推刀桿,所述推刀桿的遠端固定一工字型切刀,該工字型切刀在前進的過程中將釘倉和釘砧閉合。所述切刀的遠端中心設有刀刃,其在前進的過程中將位于釘倉和釘砧間的組織切斷。所述工字型切刀的刀刃兩側設有擊發塊,在工字型切刀前進的過程中,工字型切刀驅動擊發塊將推釘片依次推出于釘倉外,進而推釘片將吻合釘推出于釘倉外并訂合在組織上。現有技術中,醫生完成上述的縫切動作后,首先需要將器械復位,繼而更換釘倉,以便直線縫合切割裝置進行下一次的縫切手術。但是由于一些粗心的醫生或者經驗不足的醫生,會在未更換已擊發的釘倉的情況下進行下一次的縫切手術,這樣會導致醫療事故的產生,即進行了切除卻沒有縫合。為了防止此類事故的發生,現有技術提出了二次保險防二次擊發的理論,即在未更換已擊發的釘倉的情況下,擊發把手不能被按動。這樣,從根本上防止了由于醫生誤操作而產生的醫療事故。美國專利US5485947揭示了兩種二次保險機構。第一種機構中,釘倉上設有一個滑槽,該滑槽內可滑動地設有一個彈性片。初始狀態時,該彈性片伸出于所述滑槽外并將推刀桿向上頂起,此時位于推刀桿近端的缺口與釘倉上的突起相互分離,確保所述推刀桿可以被推動。當推刀桿向遠端移動時,所述推刀桿將彈性片推入至所述滑槽內,該推刀桿的高度下降。當將所述推刀桿復位后,所述突起剛好被卡在推刀桿的缺口內,使該推刀桿無法再次移動,起到了二次保險的效果。第二種機構的原理與第一種機構類似,將一樞軸件來代替彈性片。初始狀態時,樞軸件將推刀桿抬起,使推刀桿上的缺口避開釘倉上的突起。當將所述推刀桿復位后,樞軸件翻轉,使推刀桿的高度下降,所述突起剛好被卡在推刀桿的缺口內,使所述推刀桿無法再次移動,起到了二次保險的效果。現有技術中,由于涉及的零部件非常小,且均裝配于釘倉內,導致直線縫合切割裝置生產和裝配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提出一種具有簡單結構的二次保險防二次擊發機構的直線縫合切割裝置。本技術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直線縫合切割裝置,包括:一本體;一設置于所述本體遠端的釘倉架;所述釘倉架上可拆卸地設有釘倉,所述釘倉上設有若干個內設有推釘片、吻合釘的置釘孔,用于推動所述推釘片的擊發塊設置于所述釘倉的滑槽內;一與所述釘倉架樞軸連接的釘砧;一用于連接所述本體和釘倉架的接管,所述接管內可移動地設置有一推刀桿及置于所述推刀桿遠端的切刀,所述推刀桿推動所述擊發塊移動;所述釘倉架上設有一起保險作用的凸臺,所述切刀的遠端設有一彈片,所述彈片的第一邊固定連接于所述切刀上,所述彈片的第二邊呈自由狀態,所述第二邊上固定連接有一擋塊,所述擊發塊驅動所述彈片的第二邊移動,使所述擋塊產生垂直于所述擊發塊移動方向的位移。優選的,所述擋塊設置在第一邊和第二邊之間。 優選的,所述彈片的第一邊和第二邊的連接邊包括一斜面。優選的,所述彈片焊接或粘貼于所述切刀的遠端。本技術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有效防止醫生在未更換已擊發的釘倉的情況下進行下一次的手術,避免醫療事故的產生,結構簡單有效。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設在接管中的釘倉架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圖3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釘頭組件的主視圖,此時未安裝釘倉,首次保險。圖4是圖3中B部分的放大圖。圖5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釘頭組件的主視圖,此時安裝釘倉。圖6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釘頭組件的主視圖,此時推動推刀桿。圖7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釘頭組件的主視圖,此時持續推動推刀桿,解除保險。圖8是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釘頭組件的主視圖,此時擊發完畢,二次保險。其中:1、釘倉架;11、凸臺;2、釘砧;3、釘倉;4、接管;5、擊發塊;6、推刀桿;7、切刀;8、彈片;81、第一邊;82、第二邊;83、斜面;9、擋塊。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揭示了一種用于微創手術的直線縫合切割裝置,如圖1至圖4所示,與現有技術一致,包括:一殼體,位于殼體遠端的接管4。所述接管4的遠端為釘頭組件,包括:一釘倉架I及一與所述釘倉架I樞軸連接的釘砧2。所述釘倉架I上可拆卸地設有釘倉3,所述釘倉3上設有一組內設有推釘片、吻合釘的置釘孔;用于推動所述推釘片的擊發塊5設置于所述釘倉3的滑槽內。所述接管4內可移動地設置有一推刀桿6 ;所述推刀桿6的遠端固定一切刀7,所述切刀7上下設有凸塊,呈工字型,所述工字型切刀7在前進的過程中先壓迫組織使膨脹的組織變薄和均勻,從而進一步將釘倉3和釘砧2閉合;所述工字型切刀7的遠端中心設有刀刃,所述推刀桿6推動切刀7在前進的過程中該刀刃將位于釘倉3和釘砧2間的組織切斷,并且所述推刀桿6在前進的過程中推動所述擊發塊5將推釘片依次推出于釘倉3外,進而推釘片將吻合釘推出于釘倉3外并訂合在組織上。本技術的特點在于:所述釘倉架I上設有一起保險作用的凸臺11,所述切刀7的遠端設有一彈片8,所述彈片8的第一邊81固定連接于所述切刀7上,可焊接或粘貼。所述彈片8的第二邊82呈自由狀態,所述第二邊82上固定連接有一擋塊9,所述擊發塊5驅動所述彈片8的第二邊82移動,使所述擋塊9產生垂直于所述擊發塊5移動方向的位移。所述擋塊9設置在第一邊81和第二邊82之間。所述彈片8的第一邊81和第二邊82的連接邊包括一斜面83。下面簡單介紹一些本技術的工作過程。如圖3和圖4所示,當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的釘頭組件未安裝釘倉3時,所述擋塊9與凸臺11相互干涉,即所述凸臺設置在擋塊9的前進路線上,使所述擋塊9不能沿直線向遠端移動,進而使推刀桿6也不能移動。這樣,本技術優選實施例處在一個保險位置。當裝上釘倉3后,如圖5所示,由于釘倉3和擊發塊5均未與擋塊9或彈片8接觸,所以本技術優選實施例目前還處在保險位置。當本技術優選實施例進行擊發時,如圖6所示,所述彈片8的斜面83就會接觸到擊發塊5,而此時的推力尚不足以推動擊發塊5,所以斜面83會進行變形。這時,所述彈片8的第二邊82會沿圖中向上方向移動,使所述擋塊9產生垂直于所述擊發塊5移動方向的位移。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直線縫合切割裝置,包括:一本體;一設置于所述本體遠端的釘倉架(1);所述釘倉架(1)上可拆卸地設有釘倉(3),所述釘倉(3)上設有若干個內設有推釘片、吻合釘的置釘孔,用于推動所述推釘片的擊發塊(5)設置于所述釘倉(3)的滑槽內;一與所述釘倉架(1)樞軸連接的釘砧(2);一用于連接所述本體和釘倉架的接管(4),所述接管(4)內可移動地設置有一推刀桿(6)及置于所述推刀桿(6)遠端的切刀(7),所述推刀桿(6)推動所述擊發塊(5)移動;其特征在于:所述釘倉架(1)上設有一起保險作用的凸臺(11),所述切刀(7)的遠端設有一彈片(8),所述彈片(8)的第一邊(81)固定連接于所述切刀(7)上,所述彈片(8)的第二邊(82)呈自由狀態,所述第二邊(82)上固定連接有一擋塊(9),所述擊發塊(5)驅動所述彈片(8)的第二邊(82)移動,使所述擋塊(9)產生垂直于所述擊發塊(5)移動方向的位移。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文濤,陳望東,傅開芬,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天臣國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