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包括固定體、車輪組、輔助輪組、復位機構、及卡掣組。車輪組包含一對固定板、一對承接板、第一穿桿、及車輪,輔助輪組包含一對輔助板、輔助輪及第二穿桿,復位機構置在車輪組及輔助輪組之間,復位機構包含第三穿桿、穿壓縮彈簧及連桿,卡掣組包含卡扣桿及卡掣板,卡掣板穿設有第一穿桿及第二穿桿,且卡掣板對應扣合卡扣桿,其中,輔助輪受外力作用而產生位移并帶動第二穿桿及卡掣板,卡掣板脫離卡扣桿的卡掣而使車輪能夠旋動,藉此輪組收折結構的設置可易于將推車移至高處。(*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推車的車輪,特別涉及一種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
技術介紹
推車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廣泛應用的一種工具。一般來說,推車可依不同用途而區分為平板推車、行李推車、嬰兒推車或購物推車…等等。使用推車不但可讓使用者運載移動大量的物體,良好的推車設計,更可大量減輕使用者的工作負擔,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以傳統醫療用的置物推車來說,置物推車是用于收集裝載醫療穢物,再將醫療穢物送入高壓滅菌爐中消毒,甚至是置物推車本身也需要進行消毒的工作。然,一般置物推車皆設置有車輪,由于車輪與高壓滅菌爐之間存有高低落差,因此要將置物推車整體推入高壓滅菌爐時,需先抬高置物推車,以將車輪及其置物推車整體置于高壓滅菌爐。惟,置物推車具有相當的體積及重量,故不利于將其整體抬高置入高壓滅菌爐,對于長期工作的人員來說是相當吃重的負擔。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其是方便使用者將推車移至高處,以減輕使用者的工作負擔, 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包括:一固定體;一車輪組,包含固定在該固定體底面的一對固定板、連接在該對固定板之間的一對承接板、穿設該對承接板并固定在該固定體上的一第一穿桿、及結合在該對承接板下方的一車輪;一輔助輪組,包含穿設有該第一穿桿的一對輔助板、軸設在該對輔助板之間的一輔助輪及穿設該對輔助板的一第二穿桿;一復位機構,設置在該車輪組及該輔助輪組之間,該復位機構包含垂直該第二穿桿的一第三穿桿、穿設該第三穿桿的一壓縮彈簧及一端連接該第二穿桿、另一端彈性壓抵該壓縮彈簧的一連桿;以及一卡掣組,包含設置在該對固定板之間的一卡扣桿及一卡掣板,該卡掣板的一端穿設有該第一穿桿、另一端穿設有該第二穿桿,且該卡掣板對應扣合該卡扣桿;其中,該輔助輪受外力作用而產生位移并帶動該第二穿桿及該卡掣板,該卡掣板脫離該卡扣桿的卡掣而使該車輪能夠朝接近該固定體的方向旋動。上述的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其中該固定體為結合在所述推車底面的一框板,該固定體的截面呈U形。上述的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其中該固定體的一側面設有一開口,該輔助輪組對應設置在開口位置,且該輔助輪部分凸伸在該開口中。上述的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其中該復位機構還包括一套環,該套環滑設在該第三穿桿上,且該套環的一端抵接該連桿、另一端彈性抵接該壓縮彈簧。上述的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其中還包括一導向機構,該導向機構設置在該車輪組的一側邊,該導向機構包含穿設該第一穿桿的一導向板及一拉伸彈簧,該拉伸彈簧的一端固定在該導向板上、另一端則是固定在該固定體上。上述的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其中該卡扣桿鎖固在該對固定板之間,并平行該第一穿桿及該第二穿桿而設置。上述的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其中該卡掣板對應該卡扣桿的外型而設有一^^槽,該卡扣桿扣合在該卡槽上。上述的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其中所述推車的底面結合有二個固定體,且每一固定體的底面設置有二個車輪組,該二個車輪組對稱設置在該輔助輪組的二側邊。上述的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其中還包含有另一組復位機構,該二組復位機構分別設置在該輔助輪組的二側邊。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輪組收折結構包含車輪組及輔助輪組,且車輪組設置有卡掣組,當推車移動時,卡掣組處于扣合狀態,此時車輪組無法旋動;另一方面,當輔助輪組受外力作用時,卡掣組處于脫離扣合狀態,此時車輪組可以旋動,方便使用者將車輪組收折并移至高處,藉此減輕使用者的工作負擔,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增加本技術的實用性。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的推車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2本技術的輪組收折結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3本技術的輪組收折結構另一側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4本技術的車輪組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5本技術的輪組收折結構的組合側視圖;圖6本技術的輔助輪組的受力示意圖;圖7本技術的車輪組的收折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I…輪組收折結構2…推車3…地面4...高處10…固定體11 …開口20…車輪組21…固定板22. ..承接板23…第一穿桿24…車輪30…輔助輪組31…輔助板32…輔助輪33…第二穿桿40…復位機構41…第二穿桿42…壓縮彈簧43…連桿44…套環5O…卡掣組51…卡扣桿52…卡掣板520----^槽 60...導向機構61…導向板62…拉伸彈簧具體實施方式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及
技術實現思路
,配合附圖說明如下,然而所附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技術加以限制。請參照圖1至圖3,為本技術的推車的立體外觀示意圖、輪組收折結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及另一側的外觀示意圖;本技術是為一種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該輪組收折結構I是設置在該推車2的底面。該輪組收折結構I包含一固定體10、一車輪組20、一輔助輪組30、一復位機構40、及一卡掣組50。于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中,該推車2的底面是結合有二個固定體10,且每一固定體10的底面是設置有二個車輪組20,該二個車輪組20是對稱設置在該輔助輪組30的二側邊。本實施例中,該固定體10為結合在該推車2底面的一框板,該固定體10的截面是呈U形。又,該固定體10的一側面是設有一開口 11,該輔助輪組30是對應設置在開口 11位置,且該輔助輪30是部分凸伸在該開口 11中。請同時參照圖4,為本技術的車輪組的立體分解示意圖;該車輪組20包含固定在該固定體10底面的一對固定板21、連接在該對固定板21之間的一對承接板22、穿設該對承接板22并固定在該固定體10上的一第一穿桿23、及結合在該對承接板22下方的一車輪24,該對固定板21是以多個螺絲鎖固在該固定體10上,該車輪24亦利用多個螺絲鎖固在該對承接板22下方。該輔助輪組30包含穿設有該第一穿桿23的一對輔助板31、軸設在該對輔助板31之間的一輔助輪32、及穿設該對輔助板的一第二穿桿33 ;本實施例中,該對輔助板31的外型是大致呈三角形,該第一穿桿23及該第二穿桿33是分別穿設該對輔助板31的二端。再者,該復位機構40設置在該車輪組20及該輔助輪組30之間。該復位機構40包含垂直該第二穿桿33的一第三穿桿41、穿設該第三穿桿的一壓縮彈簧42及一端連接該第二穿桿33、另一端彈性壓抵該壓縮彈簧42的一連桿43。較佳地,該復位機構40還包括一套環44。該套環44是滑設在該第三穿桿41上,且該套環44的一端抵接該連桿43、另一端彈性抵接該壓縮彈簧42。本實施例中,該輪組收折結構I包含有二組復位機構40,此二組復位機構40是分別設置在該輔助輪組30的二側邊。該卡掣組50包含設置在該對固定板21之間的一^^扣桿51及一^^掣板52。該卡掣板52為一長塊體,該卡掣板52的一端穿設有該第一穿桿23、另一端穿設有該第二穿桿33,且該卡掣板52對應扣合該卡扣桿51。更詳細地說,該卡扣桿51系鎖固在該對固定板21之間,并平行該第一穿桿23及該第二穿桿33而設置。此外,該卡掣板52是對應該卡扣桿51的外型而設有—^槽520,該卡槽520為一半圓槽,該卡扣桿51是扣合在該卡槽520上。于本技術的一實施例中,該輪組收折結構I還包括一導向機構60,該導向機構60設置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推車的輪組收折結構,包括:一固定體;一車輪組,包含固定在該固定體底面的一對固定板、連接在該對固定板之間的一對承接板、穿設該對承接板并固定在該固定體上的一第一穿桿、及結合在該對承接板下方的一車輪;一輔助輪組,包含穿設有該第一穿桿的一對輔助板、軸設在該對輔助板之間的一輔助輪及穿設該對輔助板的一第二穿桿;一復位機構,設置在該車輪組及該輔助輪組之間,該復位機構包含垂直該第二穿桿的一第三穿桿、穿設該第三穿桿的一壓縮彈簧及一端連接該第二穿桿、另一端彈性壓抵該壓縮彈簧的一連桿;以及一卡掣組,包含設置在該對固定板之間的一卡扣桿及一卡掣板,該卡掣板的一端穿設有該第一穿桿、另一端穿設有該第二穿桿,且該卡掣板對應扣合該卡扣桿;其中,該輔助輪受外力作用而產生位移并帶動該第二穿桿及該卡掣板,該卡掣板脫離該卡扣桿的卡掣而使該車輪能夠朝接近該固定體的方向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梁添丁,
申請(專利權)人:梁意中,梁智清,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