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包括:用于連接所述尖軌跟端接頭的第一穩固板和第二穩固板;與所述第一穩固板連接的拉桿;與所述拉桿連接的絕緣桿;兩端分別與所述絕緣桿和第二穩固板連接的調距組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通過第一穩固板和第二穩固板分別與兩側尖軌跟端接頭固定連接,拉桿與調距組件之間通過絕緣桿隔離連接,起到保護電路作用,調距組件可以對尖軌跟端的軌距進行調節,調節好之后,便可以保證尖軌跟端軌距的穩定,從而進一步減小了因軌距改變對枕木的損害,保障了行車安全。(*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包括:用于連接所述尖軌跟端接頭的第一穩固板和第二穩固板;與所述第一穩固板連接的拉桿;與所述拉桿連接的絕緣桿;兩端分別與所述絕緣桿和第二穩固板連接的調距組件。本技術提供的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通過第一穩固板和第二穩固板分別與兩側尖軌跟端接頭固定連接,拉桿與調距組件之間通過絕緣桿隔離連接,起到保護電路作用,調距組件可以對尖軌跟端的軌距進行調節,調節好之后,便可以保證尖軌跟端軌距的穩定,從而進一步減小了因軌距改變對枕木的損害,保障了行車安全。【專利說明】 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
本技術涉及鐵路道岔
,特別涉及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
技術介紹
鐵路道岔是一種使機車從一股道轉入另一股道的線路連接設備,道岔的轉轍器包括基本軌、尖軌和轉轍機械,通過轉轍機械的作用,實現尖軌與基本軌的貼合或脫離,從而實現機車線路的改道。其中尖軌對線路改道起到了重要作用,尖軌包括尖軌尖端和尖軌跟端。目前,鐵路道岔的軌距一般通過軌距桿進行穩定,以保證尖軌與基本軌之間的幾何尺寸一定,即尖軌的方向準確,但是由于尖軌跟端受結構限制,且此處長期在機車沖擊力的作用下,會產生軌距擴大,幾何尺寸超限,甚至枕木切割等問題,給行車安全帶來隱患,并且每次道岔維修時,都要對尖軌跟端接頭進行改道,改道后的軌距幾何尺寸容易發生改變,而軌距桿又不能適用于尖軌跟端的軌距調整和穩定。綜上所述,如何對尖軌跟端的軌距進行調節和穩定,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以實現對尖軌跟端的軌距的調節和穩定。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包括:用于連接所述尖軌跟端接頭的第一穩固板和第二穩固板;與所述第一穩固板連接的拉桿;與所述拉桿連接的絕緣桿;兩端分別與所述絕緣桿和第二穩固板連接的調距組件。優選地,上述調節穩定裝置中,所述調距組件包括:與所述絕緣桿連接的左旋絲桿;與所述第二穩固板連接的右旋絲桿;分別與所述左旋絲桿和所述右旋絲桿螺紋連接的轉動體。優選地,上述調節穩定裝置中,所述轉動體包括:與所述左旋絲桿螺紋連接的左旋螺母;與所述右旋絲桿螺紋連接的右旋螺母;分別與所述左旋螺母和所述右旋螺母連接的連接框架。優選地,上述調節穩定裝置中,所述連接框架為角鋼焊接而成的結構。優選地,上述調節穩定裝置中,所述轉動體為兩端分別設置有左旋內螺紋和右旋內螺紋的螺紋套管。優選地,上述調節穩定裝置中,所述調距組件包括:與所述絕緣桿連接的左旋絲管,所述左旋絲管設置有左旋內螺紋;與所述第二穩固板連接的右旋絲管,所述右旋絲管設置有右旋內螺紋;兩端分別與所述左旋絲管和所述右旋絲管螺紋連接的轉動桿,所述轉動桿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左旋螺紋和右旋螺紋。優選地,上述調節穩定裝置中,所述轉動桿上還設置有轉動把手。優選地,上述調節穩定裝置中,所述第一穩固板和所述第二穩固板均可通過螺栓與尖軌內側的軌撐連接。優選地,上述調節穩定裝置中,所述拉桿與所述第一穩固板之間以及所述調距組件與所述第二穩固板之間均通過焊接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提供的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通過第一穩固板和第二穩固板分別與兩側尖軌跟端接頭固定連接,拉桿與調距組件之間通過絕緣桿隔離連接,起到保護電路作用,調距組件可以對尖軌跟端的軌距進行調節,調節好之后,便可以保證尖軌跟端軌距的穩定,從而進一步減小了因軌距改變對枕木的損害,保障了行車安全。【專利附圖】【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的調距組件的結構不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安裝在尖軌跟端上的安裝示意圖;圖5為圖4的俯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調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調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上述圖1-圖7中,第一穩固板1、拉桿2、絕緣桿3 ;調距組件4、左旋絲桿41、右旋絲桿42、轉動體43、左旋螺母431、連接框架432、右旋螺母433 ;螺紋套管434;左旋絲管44、右旋絲管45、轉動桿46、轉動把手47 ;第二穩固板5、軌撐6、枕木7、尖軌8。【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實現了尖軌跟端軌距的調節和穩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考圖1-圖7,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側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的調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安裝在尖軌跟端上的安裝示意圖;圖5為圖4的俯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種調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第三種調距組件的結構示意圖。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以下簡稱調節穩定裝置,它包括第一穩固板1、第二穩固板5、拉桿2、絕緣桿3和調距組件4;其中,第一穩固板I和第二穩固板5為相同的板狀結構,上面開設有連接孔,第一穩固板I和第二穩固板5分別與兩側尖軌跟端接頭固定連接;拉桿2與第一穩固板I固定連接,拉桿2主要承受拉力;絕緣桿3的一端與拉桿2固定連接,另一端與調距組件4固定連接,絕緣桿3為絕緣材料,設置絕緣桿3的原因是鐵路線路中存在電路,為了避免出現調節穩定裝置過電導致電路故障,因此,在調節穩定裝置中設置絕緣桿3 ;調距組件4 一端與絕緣桿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二穩固板5固定連接,從而組成完整的調節穩定裝置,各部件設置在一條直線上,使受力沿一條直線,增強調節穩定裝置的結構強度。上述調節穩定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將調節穩定裝置連接在兩側尖軌跟端接頭處,當尖軌跟端的軌距擴大時,通過調節調距組件4,可以縮小已經擴大的軌距,使尖軌跟端的軌距穩定在標準的尺寸范圍內,從而實現了對尖軌跟端軌距的調節和穩定,進一步保護了枕木7不受損害。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具體的調距組件4,如圖3所示,其包括左旋絲桿41、右旋絲桿42和轉動體43,其中,左旋絲桿41與絕緣桿3固定連接,左旋絲桿41的一端設置有左旋螺紋;右旋絲桿42與第二穩固板5固定連接,右旋絲桿42的一端設置有右旋螺紋;轉動體43的兩端分別與左旋絲桿41和右旋絲桿42螺紋連接;由于左旋絲桿41和右旋絲桿42的旋向相反,旋轉轉動體43,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尖軌跟端接頭的調節穩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連接所述尖軌跟端接頭的第一穩固板(1)和第二穩固板(5);與所述第一穩固板(1)連接的拉桿(2);與所述拉桿(2)連接的絕緣桿(3);兩端分別與所述絕緣桿(3)和第二穩固板(5)連接的調距組件(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明軍,蔡玉萍,崔佃才,田杰,劉貴玉,蔡開云,石磊,
申請(專利權)人: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