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及應用該系統進行漏油檢測的方法。待檢測發動機的水循環系統進水口、出水口分別通過發動機試驗臺架的發動機出水管路和發動機進水管路與水箱連通,該系統包括:控制系統和測油儀,測油儀的進水口、出水口通過測油儀進水管路和測油儀出水管路分別與發動機出水管路、水箱連通,測油儀進水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用于控制測油儀進水管路的開閉;控制系統分別與所述測油儀、電磁閥和待檢測發動機控制連接。該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結構簡單合理,通過測油儀對發動機循環水含油量及時精確檢測,實現準確判斷發動機水循環系統漏油情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發動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在生產過程中,發動機往往需要分析、判斷發動機是否存在“三漏”質量隱患,提高故障把關率。目前,通過觀察外表面泄漏情況判斷發動機外表面“三漏”故障已有較成熟的方法,通過檢測潤滑油品質判斷發動機潤滑系統漏水情況已有較可靠的方法,同時市場上自動測油儀的應用技術已經成熟,但缺乏檢測發動機水循環系統漏油故障情況的檢測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缺陷,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檢測效率和質量均高的。為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待檢測發動機的水循環系統進水口、出水口分別通過發動機試驗臺架的發動機出水管路和發動機進水管路與水箱連通,該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包括:控制系統和測油儀,測油儀的進水口、出水口通過測油儀進水管路和測油儀出水管路分別與發動機出水管路、水箱連通,測油儀進水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用于控制測油儀進水管路的開閉;控制系統分別與所述測油儀、電磁閥和待檢測發動機控制連接。上述技術方案中,測油儀為紫外熒光在線式測油儀。上述技術方案中,控制系統包括:發動機控制模塊,輸出端與待檢測發動機連接,用于控制待檢測發動機的開關;水路控制模塊,輸出端與電磁閥連接,用于控制電磁閥的開關;測油儀控制模塊,輸出端與測油儀連接,用于控制測油儀的開關;測油信息接收模塊,輸入端與測油儀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用于接收測油儀檢測的發動機循環水的含油量信息;含油量分析模塊,輸入端與測油信息接收模塊的輸出端連接,用于分析判斷發動機水循環系統的含油量是否合格;輸出端分別與發動機控制模塊輸入端、水路控制模塊輸入端和測油儀控制模塊輸入端連接,用于根據含油量檢測結果通過發動機控制模塊、水路控制模塊和測油儀控制模塊控制所述待檢測發動機、電磁閥和測油儀的開關。根據專利技術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應用上述系統進行漏油檢測的方法,具體包括步驟:步驟一:分別打開待檢測發動機、電磁閥和測油儀,通過測油儀對待檢測發動機的循環水含油量進行檢測;步驟二:測油儀不斷把檢測數據送到控制系統,并由控制系統根據檢測數據分析判斷循環水含油量是否合格;步驟三:當循環水含油量合格時,保持待檢測發動機處于工作狀態,繼續發動機試驗臺架的其它試驗;當循環水含油量不合格時,關閉待檢測發動機、測油儀和電磁閥,待檢測發動機退出發動機試驗臺架進行返修處理。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結構簡單合理,通過測油儀對發動機循環水含油量及時精確檢測,實現準確判斷發動機水循環系統漏油情況,能夠滿足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要求,減少發動機“三漏”故障,檢測效率和質量均高。【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的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的漏油檢測流程圖;附圖標記說明:1-發動機試驗臺架,11-水箱,12-發動機出水管路,13-發動機進水管路,2-待檢測發動機,3-控制系統,4-測油儀,41-測油儀進水管路,42-測油儀出水管路,43-電磁閥。【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但應當理解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受【具體實施方式】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本專利技術的以下實施方式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右”、“正面”和“反面”均以各圖所示的方向為基準,這些用來限制方向的詞語僅僅是為了便于說明,并不代表對本專利技術具體技術方案的限制。如圖1所示(圖中箭頭代表水流方向),本專利技術的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利用發動機試驗臺架I的固有設備水箱11、發動機出水管路12和發動機進水管路13對待檢測發動機2進行水循環漏油檢測,其具體結構包括:控制系統3和測油儀4。其中,待檢測發動機2的水循環系統進水口、出水口分別通過發動機出水管路12和發動機進水管路13與水箱11連通。測油儀4實質就是根據特殊情況的需要,限定了波長范圍的紫外熒光在線式測油儀,用于檢測流經的發動機循環水的含油量。測油儀4的進水口、出水口通過測油儀進水管路41和測油儀出水管路42分別與發動機出水管路12、水箱11連通。測油儀進水管路41上設置有電磁閥43,用于控制測油儀進水管路41的開閉。控制系統3包括:發動機控制模塊、測油信息接收模塊、含油量分析模塊、測油儀控制模塊和水路控制模塊。發動機控制模塊與待檢測發動機2連接,用于控制待檢測發動機2的開關。水路控制模塊與電磁閥43連接,用于控制電磁閥43的開閉。測油信息接收模塊與測油儀4的信號輸出端連接,用于接收測油儀4檢測的發動機循環水的含油量信息,并將該含油量信息傳遞給含油量分析模塊進行分析判斷發動機水循環系統的含油量是否合格,再根據該判斷結果通過測油儀控制模塊、發動機控制模塊和水路控制模塊對測油儀4、待檢測發動機2和電磁閥43作出下一步工作指令。如圖2所示,應用該檢測系統進行漏油檢測的方法具體包括步驟:步驟一:發動機試驗時,控制系統3通過發動機控制模塊、水路控制模塊和測油儀控制模塊分別打開待檢測發動機2、電磁閥43和測油儀4 ;此時,待檢測發動機2的循環水通過測油儀進水管路41進入測油儀4,循環水經測油儀4檢測后通過測油儀出水管路42流回水箱11,同時測油儀4不斷把檢測數據送到控制系統3的測油信息接收模塊,漏油檢測貫穿發動機臺架試驗的整個過程。步驟二:測油信息接收模塊將檢測數據再傳遞給含油量分析模塊,并由含油量分析模塊對測油儀4輸送的檢測數據及時進行分析判斷,如檢測結果不合格則及時通過發動機控制模塊關閉待檢測發動機2,并通過測油儀控制模塊和水路控制模塊關閉測油儀4、電磁閥43,待檢測發動機2退出試驗臺架I進行返修處理;如檢測結果合格則待檢測發動機2繼續試驗,直到發動機在試驗臺架I上所有檢測項目完成為止。步驟三:檢測試驗項目完成后,控制系統3通過發動機控制模塊關閉與待檢測發動機2,通過測油儀控制模塊和水路控制模塊關閉測油儀4、電磁閥43。至此,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工作完成。該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結構簡單合理,通過測油儀對發動機循環水含油量及時精確檢測,實現準確判斷發動機水循環系統漏油情況,能夠滿足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要求,減少發動機“三漏”故障,檢測效率和質量均高。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專利技術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待檢測發動機的水循環系統進水口、出水口分別通過發動機試驗臺架的發動機出水管路和發動機進水管路與水箱連通,其特征在于,該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包括:控制系統和測油儀,所述測油儀的進水口、出水口通過測油儀進水管路和測油儀出水管路分別與所述發動機出水管路、水箱連通,所述測油儀進水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用于控制所述測油儀進水管路的開閉;所述控制系統分別與所述測油儀、電磁閥和待檢測發動機控制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待檢測發動機的水循環系統進水口、出水口分別通過發動機試驗臺架的發動機出水管路和發動機進水管路與水箱連通,其特征在于,該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包括:控制系統和測油儀,所述測油儀的進水口、出水口通過測油儀進水管路和測油儀出水管路分別與所述發動機出水管路、水箱連通,所述測油儀進水管路上設置有電磁閥,用于控制所述測油儀進水管路的開閉;所述控制系統分別與所述測油儀、電磁閥和待檢測發動機控制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測油儀為紫外熒光在線式測油儀。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動機水循環漏油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統包括: 發動機控制模塊,輸出端與所述待檢測發動機連接,用于控制所述待檢測發動機的開關; 水路控制模塊,輸出端與所述電磁閥連接,用于控制所述電磁閥的開關; 測油儀控制模塊,輸出端與所述測油儀連接,用于控制所述測油儀的開關; 測油信息接收模塊,輸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際成,姚靖,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