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的是曲軸軸頸研磨裝置,是一種用于對曲軸的主軸軸頸和曲柄銷軸頸進行研磨的裝置。以提高軸頸粗糙度,提高軸頸與軸瓦的配合精度,提高曲軸使用壽命。?
技術介紹
曲軸軸頸和曲柄銷軸頸的表面加工采用磨削后,再經(jīng)過研磨處理。磨削是將曲軸夾在磨床上進行轉動,通過機動進給砂輪,使砂輪與曲軸軸頸接觸,對軸頸進行磨削。研磨處理是使用車床,并在車床的后部鉸接連接一個機動循環(huán)式砂帶裝置,曲軸裝夾在車床上進行轉動,然后用手工操作將機動循環(huán)式砂帶裝置扳轉,用手把持機動循環(huán)式砂帶裝置的另一端,使機動循環(huán)式砂帶裝置的砂帶觸壓在曲軸軸頸或曲柄銷軸頸上,對主軸軸頸或曲柄銷軸頸進行研磨。該方式受人為操作因素影響較大,而且砂帶是在傳動裝置的帶動下自由循環(huán)運動,砂帶不受(平整板面制約的)控制,砂帶對軸頸的作用力不均勻,不易手工控制操作,拋光過程中易出現(xiàn)挖心現(xiàn)象和尺寸超差現(xiàn)象,而且軸頸拋光處理的粗糙度不穩(wěn)定,不易滿足要求,操作過程需要頻繁檢測軸頸尺寸和精度,生產效率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簡便,使用操作方便的曲軸軸頸研磨裝置,以提高對曲軸軸頸研磨的精度和效率。?本專利技術由上半瓦1a,下半瓦1b,連接皮帶2,上把手3a,下把手3b,上半瓦砂布帶4a,下半瓦砂布帶4b構成;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后側端通過皮帶2連接,在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前端分別固定連接上把手3a和下把手3b,在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前后端面11、12、13、14上通過壓板和螺釘分別固定連接上半瓦砂布帶4a和下半瓦砂布帶4b ...
【技術保護點】
曲軸軸頸研磨裝置,其特征是由上半瓦(1a),下半瓦(1b),連接皮帶(2),上把手(3a),下把手(3b),上半瓦砂布帶(4a),下半瓦砂布帶(4b)構成;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后側端通過皮帶(2)連接,在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前端分別固定連接上把手(3a)和下把手(3b),在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前后端面(11、12、13、14)上通過壓板和螺釘分別固定連接上半瓦砂布帶(4a)和下半瓦砂布帶(4b),砂布帶(4a、4b)的長度與半瓦(1a、1b)的內弧長相應,即砂布帶(4a、4b)的長度可以張緊在半瓦(1a、1b)的內弧表面上,在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側端面上均分布開設有彈性變形孔(10a、10b),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材質為鋁合金。
【技術特征摘要】
1.曲軸軸頸研磨裝置,其特征是由上半瓦(1a),下半瓦(1b),連接皮帶(2),上把手(3a),下把手(3b),上半瓦砂布帶(4a),下半瓦砂布帶(4b)構成;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后側端通過皮帶(2)連接,在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前端分別固定連接上把手(3a)和下把手(3b),在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前后端面(11、12、13、14)上通過壓板和螺釘分別固定連接上半瓦砂布帶(4a)和下半瓦砂布帶(4b),砂布帶(4a、4b)的長度與半瓦(1a、1b)的內弧長相應,即砂布帶(4a、4b)的長度可以張緊在半瓦(1a、1b)的內弧表面上,在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的側端面上均分布開設有彈性變形孔(10a、10b),上半瓦(1a)和下半瓦(1b)材質為鋁合金。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趙德軍,仇衍華,王吉斌,于開新,高繼昊,
申請(專利權)人:遼寧五一八內燃機配件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