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布了自活流動攪拌的直線型無阻塞水壓式發酵系統,其包括發酵池體、水壓間、儲氣板,發酵池體內側壁上設置有支撐裝置,儲氣板放置于發酵池體內并固定于支撐裝置上,儲氣板的四周和頂部密封并且其下端開口,儲氣板與發酵池體的發酵腔室形狀相適應并且儲氣板的寬度小于發酵池體的發酵腔室的寬度;發酵系統還包括拉桿,所述的拉桿由橫桿,豎桿組成,橫桿至少一端側連接有垂直的豎桿,豎桿頂部設置有位于兩個豎桿之間的手握桿,拉桿放置于發酵腔室內并且兩個豎桿分別位于儲氣板與發酵池體之間的間隙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沼氣發酵系統。
技術介紹
2002年發布的沼氣池最新國家標準包括5種池型,即水壓式圓筒形沼氣池、分離浮罩式沼氣池、曲流布料沼氣池、預制塊(圓筒形)沼氣池和橢球形沼氣池;圓筒形沼氣池既為管道型沼氣池,發酵原料進入發酵管道內發酵產生沼氣,并在發酵管道內積聚,容易造成發酵管道的阻塞;如果阻塞部位較深,通常采用清除發酵管道內的所有雜物,再通過桿體戳筒O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沼氣發酵系統,采用的是管道型發酵系統,其可以完全避免阻塞,并且可以通過手動的方式促進發酵原料的均勻分布,而且清除沼渣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管道型沼氣池容易阻塞,發酵原料、菌種分布不均勻,沼液流動性差等問題。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自活流動攪拌的直線型無阻塞水壓式發酵系統,其包括發酵池體、水壓間、儲氣板,發酵池體內設置有發酵腔室,發酵池體左右兩對應側壁上設置有與發酵腔室相連通的進料口和出料口,發酵池體內側壁上設置有支撐裝置,儲氣板放置于發酵池體內并固定于支撐裝置上,儲氣板的四周和頂部密封并且其下端開口,儲氣板靠近進料口一端側壁為進料口擋氣板,儲氣板靠近出料口一端側壁為出料口擋氣板,儲氣板與發酵池體的發酵腔室形狀相適應并且儲氣板的寬度小于發酵池體的發酵腔室的寬度;水壓間固定于儲氣板上,水壓間靠近進料口一端側設置有進料口排水管,水壓間靠近出料口一端側設置有出料口排水管;發酵系統還包括拉桿,所述的拉桿由橫桿,豎桿組成,橫桿至少一端側連接有垂直的豎桿,豎桿頂部設置有位于兩個豎桿之間的手握桿,拉桿放置于發酵腔室內并且兩個豎桿分別位于儲氣板與發酵池體之間的間隙中。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述的支撐裝置為固定于發酵腔室內側壁上的支撐板。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水壓間頂部密封并且水壓間頂部連接有與大氣連通的排氣管。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橫桿的兩端側分別連接有垂直的豎桿,豎桿頂部設置有位于兩個豎桿之間的手握桿。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上述的支撐裝置為設置于儲氣板和發酵腔室之間的立柱。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橫桿的一端側連接垂直的豎桿,豎桿頂部連接一水平方向上并且與橫桿同一側面的手握桿。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橫桿的剖面形狀采用T型結構。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通過拉桿的來回運動徹底解決管道型發酵裝置的阻塞問題,并且可以促進發酵原料深入發酵系統內,提升沼液的流動性,帶動菌種的均勻分布;本專利技術的發酵系統發酵效率高,產氣量大,無阻塞,適合推廣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做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儲氣板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儲氣板更為優化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拉桿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水壓間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標示為:10、發酵池體;12、進料口 ;14、出料口 ;16、發酵腔室;20、水壓間;22、排氣孔;24、進料口排水管;26、出料口排水管;30、儲氣板;32、進料口擋氣板;34、出料口擋氣板;35、第一擋板;36、第二擋板;40、拉桿;42、橫桿;44、豎桿;46、手握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如圖1、2、3、4所示,自活流動攪拌的直線型無阻塞水壓式發酵系統,主要由發酵池體10,水壓間20,儲氣板30組成,發酵池體10內設置有發酵腔室16,發酵池體10左右兩對應側壁上設置有與發酵腔室16相連通的進料口 12和出料口 14,發酵池體內側壁上設置有支撐裝置,儲氣板30放置于發酵池體10內并固定于支撐裝置上,儲氣板30靠近進料口12 —端側壁為進料口擋氣板32,儲氣板30靠近出料口 14 一端側壁為出料口擋氣板34,進料口擋氣板32和出料口擋氣板34最低點距離發酵腔室16地面的間隔應當大于10cm,方便發酵原料在發酵腔室16內流動;水壓間20固定于儲氣板30上,水壓間20靠近進料口 12一端側設置有進料口排水管24,水壓間20靠近出料口 14 一端側設置有出料口排水管26。儲氣板30的四周和頂部密封并且其下端開口,儲氣板30與發酵池體10的發酵腔室16形狀相適應,儲氣板30的寬度小于發酵池體10的發酵腔室16的寬度,即儲氣板30的上方側壁和下方側壁與發酵池體10的上方側壁和下方側壁有間隔。上述支撐裝置可以為固定于發酵腔室內側壁上的支撐板,通過支撐板支撐并固定儲氣板30 ;還可以為設置于儲氣板和發酵腔室之間的立柱,通過立柱固定并支撐儲氣板30 ο水壓間20頂部密封并且水壓間20頂部連接有與大氣連通的排氣管22。發酵原料進入發酵腔室16中,容易形成堆積,影響沼泥以及沼渣的流動,特別是以秸桿為原料時,秸桿堆積會造成發酵腔室的阻塞,如果阻塞于進料口和出料口通過棍子可以輕易解決,但是如果阻塞于發酵腔室內部,將很難清理。為徹底解決上述的阻塞問題,本發酵系統還包括拉桿40,所述的拉桿40由橫桿42,豎桿44組成,橫桿42的兩端側分別連接有垂直的豎桿44,豎桿44頂部設置有位于兩個豎桿44之間的手握桿46,優選地,手握桿46之間留有間隙,節省材料。拉桿40放置于發酵腔室16內并且兩個豎桿44分別位于儲氣板30與發酵池體10之間的間隙中,通過拉動手握桿46帶動拉桿40運動,可以有效的解決發酵腔室16內的阻塞問題,并且拉桿40運動過程中可以促進發酵原料深入發酵系統內并均勻分布,還可以促進沼液的流動,從而促進菌種的均勻分布。拉桿40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如果支撐裝置采用設置于儲氣板和發酵腔室之間的立柱,拉桿40的結構將發生改變,橫桿42的一端側連接垂直的豎桿44,豎桿44頂部水平連接一與橫桿42同一側面的手握桿46,這種實施方式,可以方便取出拉桿50 ;將拉桿40沿著發酵池體10與儲氣板30之間的間隙放入發酵腔室16中,通過拉動手握桿46,解決阻塞或者帶動發酵原料的均勻分布,促進沼液流動,帶動菌種均勻分布。為增大橫桿42的接觸面積,橫桿42的剖面形狀采用T型結構。發酵原料通過進料口 12進入發酵腔室16內并發酵產生沼氣,產生的沼氣分別聚集于儲氣板中,儲氣板30內聚集的沼氣占據儲氣板內沼液的空間,擠壓沼液對流并使得發酵腔室16內的沼液液面上升;發酵腔室內的沼液液面溢過儲氣板,并達到水壓間的進料口排水管和出料口排水管位置,隨著儲氣板內沼氣的積聚,發酵腔室內的沼液通過進料口排水管和出料口排水管流入水壓間內。通過設置于儲氣板頂部的當前第1頁1 2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自活流動攪拌的直線型無阻塞水壓式發酵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發酵池體、水壓間、儲氣板,發酵池體內設置有發酵腔室,發酵池體左右兩對應側壁上設置有與發酵腔室相連通的進料口和出料口,發酵池體內側壁上設置有支撐裝置,儲氣板放置于發酵池體內并固定于支撐裝置上,儲氣板的四周和頂部密封并且其下端開口,儲氣板靠近進料口一端側壁為進料口擋氣板,儲氣板靠近出料口一端側壁為出料口擋氣板,儲氣板與發酵池體的發酵腔室形狀相適應并且儲氣板的寬度小于發酵池體的發酵腔室的寬度;水壓間固定于儲氣板上,水壓間靠近進料口一端側設置有進料口排水管,水壓間靠近出料口一端側設置有出料口排水管;發酵系統還包括拉桿,所述的拉桿由橫桿,豎桿組成,橫桿至少一端側連接有垂直的豎桿,豎桿頂部設置有位于兩個豎桿之間的手握桿,拉桿放置于發酵腔室內并且兩個豎桿分別位于儲氣板與發酵池體之間的間隙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強,陳玉寶,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澤崇清潔能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