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包括安全氣囊外殼、減震彈簧和安全氣囊定位柱,所述安全氣囊外殼兩側邊緣的下方安裝有安全氣囊定位柱,在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上安裝有減震彈簧,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的右側安裝有第二卡勾定位,所述第二卡勾定位的上方安裝有第一卡勾定位,所述第一卡勾定位安裝于第二卡勾定位與安全氣囊外殼的中間位置,所述兩側安全氣囊定位柱上安裝的減震彈簧為規格相同、大小相同的彈簧,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原先限位的反方向上又增加了一個限位裝置,使其不易脫落,降低了事故發生的幾率,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
,具體為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
技術介紹
生活中,安全氣囊是一種被動的汽車安全性保護裝置,它與座椅安全帶配合使用,可以為乘員提供有效的防撞保護,在汽車相撞時,汽車安全氣囊可使頭部受傷率減少25%,面部受傷率減少80%左右,對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的穩定性更是重中之重,而現有技術中,安全氣囊只有一個限位裝置,短時間內可能沒什么問題,時間一久可能就會偏斜脫落,影響安全氣囊的正常彈出,使得安全氣囊的穩定性不夠,從而增加駕駛人員因為發生事故時安全氣囊固定不穩定產生的傷害,只有一個限位裝置的安全氣囊不僅不能保證安全氣囊長時間的固定,還讓使用者的安全系數得到減少,嚴重影響安全氣囊的使用壽命,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對駕駛人員也會產生很大的危險,因此,提高安全氣囊定位裝置的穩定性刻不容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包括安全氣囊外殼、減震彈簧和安全氣囊定位柱,所述安全氣囊外殼兩側邊緣的下方安裝有安全氣囊定位柱,在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上安裝有減震彈簧,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的右側安裝有第二卡勾定位,所述第二卡勾定位的上方安裝有第一卡勾定位,所述第一卡勾定位安裝于第二卡勾定位與安全氣囊外殼的中間位置。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兩側安全氣囊定位柱上安裝的減震彈簧為規格相同、大小相同的彈簧。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安全氣囊外殼的內部安裝了兩個第一卡勾定位和兩個第二卡勾定位。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減震彈簧的上端固定在安全氣囊定位柱上。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的底部為十字錐形形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原先限位的反方向上又增加了一個限位裝置,使其不易脫落,降低了事故發生的幾率,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應用前景。【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中:1,安全氣囊外殼、2,第--^勾定位、3,第二卡勾定位、4,減震彈簧、5,安全氣囊定位柱。【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包括安全氣囊外殼1、減震彈簧4和安全氣囊定位柱5,所述安全氣囊外殼I兩側邊緣的下方安裝有安全氣囊定位柱5,在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5上安裝有減震彈簧4,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5的右側安裝有第二卡勾定位3,所述第二卡勾定位3的上方安裝有第一卡勾定位2,所述第一卡勾定位2安裝于第二卡勾定位3與安全氣囊外殼I的中間位置,所述兩側安全氣囊定位柱5上安裝的減震彈簧4為規格相同、大小相同的彈簧,所述安全氣囊外殼I的內部安裝了兩個第—勾定位2和兩個第二卡勾定位3,所述減震彈簧4的上端固定在安全氣囊定位柱5上,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5的底部為十字錐形形狀。本專利技術在使用時,首先,將安全氣囊外殼I固定在方向盤上,在安裝固定的過程中,先將兩個安裝了減震彈簧4的安全氣囊定位柱5對準安裝槽,然后放入,在安全氣囊外殼I固定在方向盤的過程中,第一卡勾定位2和第二卡勾定位3會對安全氣囊外殼I進行穩定的固定,使其不易脫落,降低了事故發生的幾率。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專利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專利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專利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主權項】1.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包括安全氣囊外殼(I)、減震彈簧(4)和安全氣囊定位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氣囊外殼(I)兩側邊緣的下方安裝有安全氣囊定位柱(5),在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5)上安裝有減震彈簧(4),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5)的右側安裝有第二卡勾定位(3),所述第二卡勾定位(3)的上方安裝有第一卡勾定位(2),所述第一卡勾定位(2)安裝于第二卡勾定位(3)與安全氣囊外殼(I)的中間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側安全氣囊定位柱(5)上安裝的減震彈簧(4)為規格相同、大小相同的彈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氣囊外殼(I)的內部安裝了兩個第—勾定位(2)和兩個第二卡勾定位(3)。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彈簧(4)的上端固定在安全氣囊定位柱(5)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5)的底部為十字錐形形狀。【專利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包括安全氣囊外殼、減震彈簧和安全氣囊定位柱,所述安全氣囊外殼兩側邊緣的下方安裝有安全氣囊定位柱,在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上安裝有減震彈簧,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的右側安裝有第二卡勾定位,所述第二卡勾定位的上方安裝有第一卡勾定位,所述第一卡勾定位安裝于第二卡勾定位與安全氣囊外殼的中間位置,所述兩側安全氣囊定位柱上安裝的減震彈簧為規格相同、大小相同的彈簧,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原先限位的反方向上又增加了一個限位裝置,使其不易脫落,降低了事故發生的幾率,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應用前景。【IPC分類】B60R21/20【公開號】CN105216731【申請號】CN201510698617【專利技術人】李衛星, 王華林, 田大力, 魯明, 孫洪波 【申請人】蕪湖金鵬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公開日】2016年1月6日【申請日】2015年10月21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安全氣囊的定位裝置,包括安全氣囊外殼(1)、減震彈簧(4)和安全氣囊定位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氣囊外殼(1)兩側邊緣的下方安裝有安全氣囊定位柱(5),在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5)上安裝有減震彈簧(4),所述安全氣囊定位柱(5)的右側安裝有第二卡勾定位(3),所述第二卡勾定位(3)的上方安裝有第一卡勾定位(2),所述第一卡勾定位(2)安裝于第二卡勾定位(3)與安全氣囊外殼(1)的中間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衛星,王華林,田大力,魯明,孫洪波,
申請(專利權)人:蕪湖金鵬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