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拆卸防盜螺母,屬于緊固件領域,包括螺母本體,螺母本體的內螺紋孔內壁上開設有盲槽,盲槽橫截面呈弧形,且徑向深度逆螺紋轉向逐漸加大,盲槽下端設置有延伸至螺母本體底部的、與盲槽連通的通槽或通孔,通槽或通孔內由上向下設置有可沿通槽或通孔移動的滾珠和頂桿,頂桿與通槽或通孔的長度相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旋緊過程中遇卡死現象可隨時拆卸,避免了卡死現象發生后只能破壞螺母的所產生的浪費,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節省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五金零部件,尤其是一種防盜螺母,屬于緊固件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普遍使用的防盜螺母型式為在內螺紋開設盲槽,盲槽橫截面呈弧形,盲槽徑向深度逆螺紋轉向逐漸加大,盲槽內設有滾珠。順時針旋緊螺母時,滾珠順著弧型盲槽滾動。逆時針旋松螺母時,由于盲槽徑向尺寸逐漸變小,滾珠被卡在螺紋內,無法旋松螺母,從而起到防盜作用。但是在工程實際中,由于零件加工精度及零件匹配問題,導致螺母在擰到螺絲底部之前就被卡住,由于防盜螺母的防盜作用,而無法將螺母擰出更換,只能通過切割等方式進行破拆,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尤其是高空作業時,更增加了不必要的危險強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拆卸防盜螺母,在旋緊過程中遇卡死現象可隨時拆卸,避免了卡死現象發生后只能破壞螺母的所產生的浪費,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節省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拆卸防盜螺母,包括螺母本體,螺母本體的內螺紋孔內壁上開設有盲槽,盲槽橫截面呈弧形,且徑向深度逆螺紋轉向逐漸加大,盲槽下端設置有延伸至螺母本體底部的、與盲槽連通的通槽或通孔,通槽或通孔內由上向下設置有可沿通槽或通孔移動的滾珠和頂桿,頂桿與通槽或通孔的長度相同。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頂桿通過膠質材料粘結在通槽或通孔內,頂桿底端伸出通槽或通孔的長度與滾珠直徑相同。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通孔為圓柱孔,頂桿為與通孔相配合的圓柱桿。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通槽為與螺母本體的內螺紋孔相連通的梯形槽,頂桿為與通槽相配合的梯形柱。本技術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螺母本體內設置有圓柱形塑料內襯套,塑料內襯套直徑與螺母本體內螺紋內徑相同,塑料內襯套厚度與螺母本體厚度相同。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取得的技術進步是:本技術在盲槽下端設置一通槽或通孔,將原置于盲槽內的滾珠移至通槽或通孔內上端,在滾珠下設置一與通槽或通孔長度相同的頂桿,在螺母擰入螺桿但未擰緊之前,頂桿底部伸出螺母本體的部分未被頂入通槽或通孔中,此時滾珠一直位于通槽或通孔內,滾珠未被頂入盲槽中,一旦發生螺母未擰緊前卡在螺桿中間的現象發生時,螺母可輕松擰出,便于更換;螺母本體的內壁上開設有橫截面呈弧形的盲槽,盲槽的徑向深度逆螺紋轉向逐漸加大,順時針旋緊螺母時,滾珠順著弧型盲槽滾動,逆時針旋松螺母時,由于盲槽徑向尺寸逐漸變小,滾珠被卡在螺紋內,無法旋松螺母,從而起到防盜作用;因此本技術在不影響防盜螺母的防盜效果的基礎上,通過增加通槽或通孔和頂桿,將滾珠暗藏,避免了螺母在螺桿上卡死的現象。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避免了實際工作中對卡死螺母的破拆,提高了工作效率。頂桿底端伸出通槽或通孔的長度與滾珠直徑相同,頂桿通過粘性較差膠質材料暫時性的粘結在通槽或通孔內,螺母本體擰入螺桿但未擰緊之前,頂桿在粘性力的作用下固定,滾珠通過頂桿定位在通槽或通孔內的最上端,當頂桿底端與定位面接觸后,繼續旋轉螺母本體,頂桿在定位面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頂桿可輕松突破膠質材料的粘力向通槽或通孔內移動,頂桿順利的完全進入通槽或通孔,并同時將滾珠完全頂入盲槽中實現鎖緊作用。頂桿底端伸出通槽或通孔的長度與滾珠直徑相同,頂桿與通槽或通孔長度相同,保證鎖緊狀態下滾珠能夠剛好進入盲槽自由移動。盲槽下端開設梯形結構的通槽時,通槽與螺母本體的內螺紋孔相通,通槽內的滾珠有可能橫向滑動進入內螺紋孔內,無法穩定待在通槽內。螺母本體內設置有塑料內襯套,塑料內襯套外圓直徑與螺母本體內螺紋內徑相同,塑料內襯套厚度與螺母本體厚度相同。通過在螺母本體的內螺紋孔內放置塑料內襯套來放置滾珠橫向滑動進入螺母本體的內螺紋孔內。當順時針旋緊螺母時,螺絲將頂著塑料內襯套向外移動直至螺絲取代塑料內襯套的位置,塑料內襯套將自動脫落,保證在旋緊前滾珠一直在通槽之中?!靖綀D說明】圖1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本技術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俯視圖;圖5是螺母本體與塑料內襯套的配合示意圖;其中,1、螺母本體,2、盲槽,3、通槽,4、滾珠,5、頂桿,6、塑料內襯套,7、通孔?!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技術包括螺母本體1,螺母本體1內螺紋孔內壁上沿徑向開設有盲槽2,盲槽2橫截面呈弧形結構,且盲槽2的徑向深度逆螺紋轉向逐漸加大,如圖2所示,盲槽2的下端還設置有一個通槽或者通孔,通槽3或通孔7與盲槽2連通,通槽3或通孔7下端延伸至螺母本體1的底端,通槽3或通孔7內由上向下設置有滾珠4和頂桿5,頂桿5的長度與通槽或者通孔的深度相同。頂桿5通過粘度不大的膠質材料固定在通槽或者通孔中,頂桿5下端伸出螺母本體1下端,頂桿5下端伸出螺母本體1下端的長度與滾珠4的直徑相同,滾珠4設置在頂桿5的上端,且整個滾珠4完全在通槽或者通孔中。通過在盲槽2下端設置一通槽或者通孔,將原置于盲槽2內的滾珠4移至通槽或者通孔內的上端,在滾珠4下設置一與通槽或者通孔長度相同的頂桿,在螺母本體1在擰入螺桿但未擰緊之前,頂桿5底部伸出螺母本體1的部分未被頂入通槽或者通孔中,此時滾珠4 一直位于通槽或者通孔內,滾珠4未被頂入盲槽2中,一旦發生螺母本體1未擰緊前卡在螺桿中間的現象發生時,螺母本體1可輕松擰出。如圖2所示,螺母本體1的內壁上開設有橫截面呈弧形的盲槽2,盲槽2的徑向深度逆螺紋轉向逐漸加大,順時針旋緊螺母本體1時,滾珠4順著弧型盲槽2滾動,逆時針旋松螺母本體1時,由于盲槽2徑向尺寸逐漸變小,滾珠4被卡在螺紋內,無法旋松螺母本體1,從而起到防盜作用。本技術在不影響防盜螺母的防盜效果的基礎上,通過增加通槽或者通孔和頂桿5,將滾珠4暗藏,避免了螺母本體1在螺桿上卡死的現象,結構簡單,加工方便,避免了實際工作中對卡死螺母本體的破拆,提高了工作效率。實施例一:如圖1、2所示,通孔7為圓柱形結構,頂桿5為與通孔相配合的圓柱。頂桿5底端伸出通孔的長度與滾珠4直徑相同,頂桿5通過粘性較差膠質材料暫時性的粘結在通孔內,螺母本體1擰入螺桿但未擰緊之前,頂桿5在粘性力的作用下固定,滾珠4通過頂桿5定位在通孔內的最上端。本技術的防盜螺母最終旋緊后螺母本體1下端面會與定位面接觸,當頂桿5底端與定位面開始接觸后,繼續旋轉螺母本體1,頂桿5在定位面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頂桿5可輕松突破膠質材料的粘力向通孔內移動,頂桿5順利的完全進入通孔7,并同時將滾珠4完全頂入盲槽2中實現鎖緊作用。頂桿5底端伸出通孔的長度與滾珠4直徑相同,頂桿5與通孔7長度相同,保證鎖緊狀態下滾珠4能夠剛好進入盲槽2自由移動。實施例二:如圖3、4所示,通槽3為梯形槽,頂桿5為與通槽3相配合的梯形柱。通槽3橫截面為梯形,且梯形通槽3與內螺紋孔相連通,通槽3的加工更加方便。因為通槽3與螺母本體1的內螺紋孔相通,通槽3內的滾珠4有可能橫向滑動進入內螺紋孔內,無法穩定待在通槽3內。因此螺母本體1內設置一個圓柱形塑料內襯套6,如圖5所示,塑料內襯套6直徑與螺母本體1內螺紋內徑相同,塑料內襯套6厚度與螺母本體1厚度相同。通過在螺母本體1的內螺紋孔內放置塑料內襯套6來防止滾珠4橫向滑動進入螺母本體1的內螺紋孔內。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拆卸防盜螺母,包括螺母本體(1),螺母本體(1)的內螺紋孔內壁上開設有盲槽(2),盲槽(2)橫截面呈弧形,且徑向深度逆螺紋轉向逐漸加大,其特征在于:盲槽(2)下端設置有延伸至螺母本體(1)底部的、與盲槽(2)連通的通槽(3)或通孔(7),通槽(3)或通孔(7)內由上向下設置有可沿通槽(3)或通孔(7)移動的滾珠(4)和頂桿(5),頂桿(5)與通槽(3)或通孔(7)的長度相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保龍,李薇,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電網公司,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河北電力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