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樓梯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側板、樓梯面組件、固定鋼管和對拉螺栓;所述底板沿樓梯斜面設置;所述側板的平面與底板的平面互相垂直,其底邊與底板的側邊連接,側板的上側邊為鋸齒形;所述側板包括左側板和右側板;所述樓梯面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擋板和至少兩個踏板;擋板和踏板間隔設置并沿樓梯斜面的方向自下而上依次連接,形成階梯狀結構;所述固定鋼管沿樓梯斜面架設在樓梯模板的上方,其與底板相平行,所述對拉螺栓依次垂直穿過固定鋼管、樓梯面組件和底板并鎖緊;通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進行樓梯建造,減少了抹壓收光的工序,樓梯表面觀感好;成型時因為是全封閉,減少了被破壞和被污染的機率,更好地提高了成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樓梯澆筑模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樓梯模板。
技術介紹
在混凝土樓梯的施工過程中,通常使用樓梯模板進行澆筑成型。傳統的樓梯模板為上開式,即只設樓梯的底板、側板和擋板,上部為敞開式。此類樓梯模板優點是澆筑簡單,但在澆筑過程中因為上部敞開,混凝土隨著在振搗的過程中向下流入模板時,產生的浮漿容易對下層造成污染,另外,因為上部時敞開的,不利于樓梯面的收光,后期還需通過人工進行收光處理。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中空全封閉式的樓梯模板,通過本技術進行樓梯建造,減少了抹壓收光的工序,樓梯表面的觀感好;成型時因為是全封閉,減少了被破壞和被污染的機率,更好地提高了成品的質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樓梯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側板、樓梯面組件、固定鋼管和對拉螺栓;所述底板沿樓梯斜面設置;所述側板的平面與底板的平面互相垂直,其底邊與底板的側邊連接,側板的上側邊為鋸齒形;所述側板包括左側板和右側板,所述左側板的底邊與底板的左側邊相連接,所述右側板的底邊與底板的右側邊相連接;所述樓梯面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擋板和至少兩個踏板;所述擋板垂直設置,所述踏板水平設置;所述擋板和踏板間隔設置并沿樓梯斜面的方向自下而上依次連接,形成階梯狀結構;所述階梯狀結構與側板的鋸齒形上側邊相配合;所述樓梯面組件的左側邊與左側板相連接,其右側邊與右側板連接;所述固定鋼管架設在樓梯模板的上方,其與底板相平行;所述對拉螺栓依次垂直穿過固定鋼管、樓梯面組件和底板并鎖緊。實現本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通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達到:實現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踏板的下方均設有T形鋼筋;所述T形鋼筋的水平部與踏板的平面相平行,所述水平部的左端固定在擋板的背面,其右端固定在底板上;所述T形鋼筋的垂直部下端固定在底板上。實現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T形鋼筋的水平部和踏板的底面之間設有墊塊。實現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踏板上設有透氣孔。實現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底板、側板和樓梯面組件的材料均為塑料。實現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樓梯模板包括至少兩個固定鋼管。實現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側板的底邊與底板的側邊的連接方式、所述樓梯面組件的左側邊與左側板的連接方式和樓梯面組件的右側邊與右側板的連接方式均為通過自攻螺釘連接。實現本技術的一種實施方式是:所述樓梯面組件包含的階梯數為2?15階。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術添加了踏板,將上開口封閉,澆筑時減少了抹壓收光的工序,樓梯表面的觀感好,提高了建造效率;2、本技術為全封閉式,減少了被破壞和被污染的機率,更好地提高了成品的質量。3、樓梯模板采用板塊組合連接的方式搭建,待樓梯定型后可拆卸循環利用,節約成本。4、模板采用塑料材質,制造時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可根據實際使用的尺寸進行定制。【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剖面圖;圖2為本技術的正面示意圖。其中:1、底板;2、側板;21、左側板;22、右側板;3、樓梯面組件;31、擋板;311、透氣孔;32、踏板;4、固定鋼管;5、對拉螺栓;6、T形鋼筋;61、墊塊。【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具體實施例:參照圖1和圖2,包括底板1、側板2、樓梯面組件3、固定鋼管4、對拉螺栓5和T形鋼筋6 ;所述底板1沿樓梯斜面設置。所述側板2的平面與底板1的平面互相垂直,其底邊與底板1的側邊連接,側板2的上側邊為鋸齒形;所述側板2包括左側板21和右側板22,所述左側板21的底邊與底板1的左側邊相連接,所述右側板22的底邊與底板1的右側邊相連接;所述樓梯面組件3包括至少兩個擋板31和至少兩個踏板32 ;所述擋板31垂直設置,所述踏板32水平設置,踏板32上設有透氣孔311 ;所述擋板31和踏板32間隔設置并沿樓梯斜面的方向自下而上依次連接,形成階梯狀結構;所述階梯狀結構與側板2的鋸齒形上側邊相配合;所述樓梯面組件3的左側邊與左側板21相連接,其右側邊與右側板22連接;所述樓梯面組件3包含的階梯數為2?15階。所述固定鋼管4架設在樓梯模板的上方,其與底板1相平行;所述對拉螺栓5依次垂直穿過固定鋼管4、樓梯面組件3和底板1并鎖緊固定。所述踏板32的下方均設置有T形鋼筋6 ;所述T形鋼筋6的水平部與踏板32平面相平行,所述水平部的左端固定在擋板31的背面,其右端固定在底板1上;所述T形鋼筋6的垂直部下端固定在底板1上。T形鋼筋6的水平部和踏板32的底面之間還設有墊塊61。所述底板1、側板2和樓梯面組件3的材料均為塑料。具體施工步驟如下:首先沿樓梯斜面架好底板1,然后依據樓梯階梯的設置將T形鋼筋6固定在底板1上,在T形鋼筋6的水平部上方放置墊塊61,以固定T形鋼筋6和踏板32之間的間隙;將左側板21通過自攻螺栓固定在底板1的左側邊上,將右側板22通過自攻螺栓固定在底板1的右側邊上;將水平的踏板32與垂直的擋板31間隔設置并沿樓梯斜面的方向自下而上依次連接,形成階梯狀結構;將樓梯面組件3安裝在側板2上,其階梯狀結構與側板2的鋸齒形上側邊相配合;樓梯面組件3的左側邊與左側板21通過自攻螺栓連接,其右側邊與右側板22通過自攻螺栓連接。最后通過固定鋼管4將整個樓梯模板固定:固定鋼管4沿樓梯斜面架設在樓梯模板的上方,其與底板1相平行,通過對拉螺栓5依次穿過固定鋼管4、樓梯面組件3和底板1并鎖緊,將樓梯模板固定。先自頂部澆筑與混凝土同標號砂漿,同標號砂漿的量根據樓梯的尺寸按一定比例而定,再澆筑混凝土,一邊振搗一邊將混凝土倒入樓梯模板的空間之中,隨著混凝土進入空氣通過透氣孔311排出。待透氣孔311不再出氣且向外流混凝土時,將透氣孔311封閉。整個樓梯模板澆筑滿后,停止澆筑。因為增加了踏板32,澆筑時踏板32對混凝土的作用力與不斷流入的混凝土的重力作用下,將在樓梯模板下方的混凝土壓實,通過踏板32的底面對樓梯表面的固定作用,獲得了表面觀感質量好的樓梯,無需再通過人工抹壓收光,而且樓梯板建造效率高。在樓梯固定成型后,通過解開底板1、側板2和樓梯面組件3互相連接的自攻螺栓,即可將樓梯模板拆卸,循環再用。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樓梯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側板、樓梯面組件、固定鋼管和對拉螺栓;所述底板沿樓梯斜面設置;所述側板的平面與底板的平面互相垂直,其底邊與底板的側邊連接,側板的上側邊為鋸齒形;所述側板包括左側板和右側板,所述左側板的底邊與底板的左側邊相連接,所述右側板的底邊與底板的右側邊相連接;所述樓梯面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擋板和至少兩個踏板;所述擋板垂直設置,所述踏板水平設置;所述擋板和踏板間隔設置并沿樓梯斜面的方向自下而上依次連接,形成階梯狀結構;所述階梯狀結構與側板的鋸齒形上側邊相配合;所述樓梯面組件的左側邊與左側板相連接,其右側邊與右側板連接;所述固定鋼管架設在樓梯模板的上方,其與底板相平行;所述對拉螺栓依次垂直穿過固定鋼管、樓梯面組件和底板并鎖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樓梯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側板、樓梯面組件、固定鋼管和對拉螺栓;所述底板沿樓梯斜面設置;所述側板的平面與底板的平面互相垂直,其底邊與底板的側邊連接,側板的上側邊為鋸齒形;所述側板包括左側板和右側板,所述左側板的底邊與底板的左側邊相連接,所述右側板的底邊與底板的右側邊相連接;所述樓梯面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擋板和至少兩個踏板;所述擋板垂直設置,所述踏板水平設置;所述擋板和踏板間隔設置并沿樓梯斜面的方向自下而上依次連接,形成階梯狀結構;所述階梯狀結構與側板的鋸齒形上側邊相配合;所述樓梯面組件的左側邊與左側板相連接,其右側邊與右側板連接;所述固定鋼管架設在樓梯模板的上方,其與底板相平行;所述對拉螺栓依次垂直穿過固定鋼管、樓梯面組件和底板并鎖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蕭燦強,蔣武衡,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