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包括擺動機構(1)和動力機構(2),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機構(1)包括可同步轉動的擺動臂(11)和擺動連桿(12),所述擺動臂(11)安裝在輥道線上方,所述擺動連桿(12)安裝在輥道線下方,所述擺動連桿(12)上設有滑槽(121),所述動力機構(2)設有可往復運動的推桿(251),所述推桿(251)與所述擺動連桿(12)的滑槽(121)鉸接并可在滑槽(121)內滑動,所述推桿(251)與所述擺動連桿(12)構成一夾角形狀,所述推桿(251)的往復運動通過所述擺動連桿(12)的滑槽(121)轉化為所述擺動臂(11)的往復擺動運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的連接法蘭與安裝板連接強度高,適合夾取較大重量的圓形產品,夾爪的抓取精度高,重復性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由于汽車鋁合金輪轂毛坯有鑄造飛邊,在輥道輸送線運行時,會有部分輪轂在輸送過程中偏離軌道中間,速度變慢后被后方輪轂擠到輥道線一側,后面的輪轂繼續往前時會兩個輪轂擠到一起,卡在兩邊的輥道線上,阻礙了輸送線的正常工作,需要人工去疏通輥道線,嚴重卡死時還會對輥道線的輸送鏈條和電機造成損傷或損壞,影響正常生產,而且輪轂在輸送過程中偏離中心線后,對輪轂的定位和機械手抓取都會造成影響,因此確保輪轂在輥道線的順暢有序輸送是十分必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運行穩定,改善輪轂在輥道線輸送過程的順暢性,減少輪轂卡在輥道線上的頻次,減少因光電感應開關的誤感應而引起的輸送線故障或多個輪轂卡死在輥道輸送線上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包括擺動機構和動力機構,所述擺動機構包括可同步轉動的擺動臂和擺動連桿,所述擺動臂安裝在輥道線上方,所述擺動連桿安裝在輥道線下方,所述擺動連桿上設有滑槽,所述動力機構設有可往復運動的推桿,所述推桿與所述擺動連桿的滑槽鉸接并可在滑槽內滑動,所述推桿與所述擺動連桿構成一夾角形狀,所述推桿的往復運動通過所述擺動連桿的滑槽轉化為所述擺動臂的往復擺動運動。本技術提供的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擺動臂安裝在輥道線上方,可將輪轂逐個逐個通過擺動臂,避免后續輪轂擠壓前方輪轂造成偏移及卡死現象,擺動連桿作為擺動臂的動力源安裝在輥道線下方,充分利用輥道線下方的空間,擺動連桿上設有滑槽,推桿與擺動連桿鉸接成一個夾角,通過推桿與滑槽的來回滑動來帶動擺動連桿來回擺動進而帶動擺動臂來回擺動,一個擺動循環正好將一個輪轂通過擺動臂,后方輪轂則被輸送臂擋下來,從而將輸送線上的輪轂分隔開來。優選的,所述擺動臂呈V形,所述擺動臂的兩端均設有滾輪,輥道線的兩側各安裝一套所述擺動機構,兩套擺動機構由同一個動力機構提供動力,兩套所述擺動機構在輥道線上方同步擺動且兩所述擺動臂相距一定距離。本技術提供的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擺動臂呈V形,轉動軸正好與V形底部連接,V形的左右兩個擺動臂在擺動時,V形的左臂從攔截輪轂的狀態向前擺開,輪轂前進,V形的右臂從敞開狀態擺向輪轂至攔截后方輪轂狀態,在復位時,V形的左臂回復到攔截狀態,V形的右臂回復到敞開狀態,經過V形擺動臂的擺動,輪轂被擺到了輸送線中間,且對后方輪轂進行了隔離。優選的,所述擺動臂和所述擺動連桿安裝在一個轉動軸的軸芯兩端,所述轉動軸的軸套下部固定安裝在輥道線下方的一塊固定板上。本技術提供的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擺動臂和擺動連桿安裝在轉動軸的軸芯上,使擺動臂和擺動連桿同步擺動且阻力小,轉動軸安裝在輥道線下方的固定板上,使擺動臂和轉動軸有地方受力和支撐。優選的,所述動力機構包括氣缸、導柱、導柱連接板、導套、導套板和底板,所述導柱穿設在導套內,所述導柱的兩端由所述導柱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導柱連接板安裝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導套安裝在所述導套板上,所述導套板的兩側設有所述推桿,所述氣缸安裝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導柱連接板上,所述氣缸的活塞穿過所述導柱連接板與所述導套板連接并帶動所述導套板運動。本技術提供的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由氣缸帶動導套板在平行的導柱上運動,使導套板運動穩定平滑,使導套板的兩側的推桿同時受力且位移相等,保證推桿與擺動連桿的滑動距離相等,使得輥道線兩側的擺動臂的擺動幅度和速度相同。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右視圖;圖3是本技術安裝在輥道線時的狀態一;圖4是圖3擺動后的狀態二。【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術,但是,本技術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如圖1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包括擺動機構1和動力機構2,輥道線的兩側各安裝一套所述擺動機構1,兩套擺動機構1由同一個動力機構2提供動力,且兩套所述擺動機構1在輥道線上方同步擺動,兩所述擺動臂11的端部在運動過程中不會接觸。所述擺動機構1包括可同步轉動的呈V形的擺動臂11和擺動連桿12,所述擺動臂11和所述擺動連桿12安裝在一個轉動軸13的軸芯兩端,所述轉動軸13的軸套下部固定安裝在輥道線下方的一塊固定板14上,所述擺動臂11安裝在輥道線上方,所述擺動連桿12安裝在輥道線下方,所述擺動臂11的兩端均設有滾輪111,所述擺動連桿12上設有滑槽121。所述動力機構2包括氣缸21、導柱22、導柱連接板23、導套24、導套板25和底板26,所述導柱22穿設在導套24內,所述導柱22的兩端由所述導柱連接板23固定連接,所述導柱連接板23安裝在所述底板26上,所述導套24安裝在所述導套板25上,所述導套板25的兩側設有可往復運動的所述推桿251,所述氣缸21安裝在所述底板26和所述導柱連接板23上,所述氣缸21的活塞穿過所述導柱連接板23與所述導套板25連接并帶動所述導套板25運動,所述推桿251與所述擺動連桿12的滑槽121鉸接并可在滑槽121內滑動,所述推桿251與所述擺動連桿12構成一夾角形狀,所述推桿251的往復運動通過所述擺動連桿12的滑槽121轉化為所述擺動臂11的往復擺動運動。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技術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主權項】1.一種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包括擺動機構(1)和動力機構(2),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機構(1)包括可同步轉動的擺動臂(11)和擺動連桿(12),所述擺動臂(11)安裝在輥道線上方,所述擺動連桿(12)安裝在輥道線下方,所述擺動連桿(12)上設有滑槽(121),所述動力機構(2)設有可往復運動的推桿(251),所述推桿(251)與所述擺動連桿(12)的滑槽(121)鉸接并可在滑槽(121)內滑動,所述推桿(251)與所述擺動連桿(12)構成一夾角形狀,所述推桿(251)的往復運動通過所述擺動連桿(12)的滑槽(121)轉化為所述擺動臂(11)的往復擺動運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臂(11)呈V形,所述擺動臂(11)的兩端均設有滾輪(111),輥道線的兩側各安裝一套所述擺動機構(1),兩套擺動機構(1)由同一個動力機構(2)提供動力,兩套所述擺動機構(1)在輥道線上方同步擺動且兩所述擺動臂(11)相距一定距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臂(11)和所述擺動連桿(12)安裝在一個轉動軸(13)的軸芯兩端,所述轉動軸(13)的軸套下部固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輸送線的撥擋分離裝置,包括擺動機構(1)和動力機構(2),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機構(1)包括可同步轉動的擺動臂(11)和擺動連桿(12),所述擺動臂(11)安裝在輥道線上方,所述擺動連桿(12)安裝在輥道線下方,所述擺動連桿(12)上設有滑槽(121),所述動力機構(2)設有可往復運動的推桿(251),所述推桿(251)與所述擺動連桿(12)的滑槽(121)鉸接并可在滑槽(121)內滑動,所述推桿(251)與所述擺動連桿(12)構成一夾角形狀,所述推桿(251)的往復運動通過所述擺動連桿(12)的滑槽(121)轉化為所述擺動臂(11)的往復擺動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云峰,姚海濤,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今躍機械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