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包括底板、第一伺服電機、控制盒、自動升降裝置,自動升降裝置包括管體、桿體、固定板、設置在固定板上的第二伺服電機,桿體靠近底部的外壁沿豎直方向設置有齒條,第二伺服電機的輸出軸延伸至管體的內腔中,第二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與齒條嚙合的齒輪,控制盒的外壁設置有觸摸屏,控制盒內設置有控制裝置,控制裝置與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觸摸屏電性連接;桿體的頂端可旋轉設置有用于安裝在橋柱上的套筒,桿體的外壁設置有傳感器殼體;底板的底部各個角處分別設置有一高度微調裝置。其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省力,在地勢不平坦的情況下使用時可避免傾倒現象發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
技術介紹
在進行各類橋梁健康監測工作時,除了通用的共性技術外,將來產品化時橋上的采集節點分為兩類節點,第一類是短期部署電池供電的節點,第二類是長期部署的太陽能供電的節點。匯聚及遠傳節點也有如此的劃分,對于太陽能板支架裝置的可變性設計直接決定了供電的穩定性很多時候需要承載傳感器節點的支架可以任意方向旋轉,已滿做工作的特定要求,現有的支架往往存在位置固定、角度不可以再次調整,不能依據周圍環境的變化來自行調整安放位置的缺點,使得橋梁健康監測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節點主要用于收集個采集終端采集來的數據,作為中轉站,接著傳輸給上級節點。而信息傳輸時對方向還有一定的敏感性,就如我們用的無線天線一樣,不同的方向與角度接收信息的質量是不同的。為此需要作為信息中轉站的節點具有各個方向收集信息的能力。有鑒于此,中國專利201120568760.4公開了一種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包括機架、驅動電機、套筒和豎直桿,套筒安裝在橋柱上,豎直桿轉動安裝在套筒內,驅動電機安裝在機架上,豎直桿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豎直桿上安裝有緊固環,緊固環通過連接板一與傳感器殼體相連接,緊固環包括緊固環本體,緊固環本體上設置有缺口,緊固環本體的缺口處設置有通過螺栓連接的連接板二和連接板三,緊固環本體上設置多個通槽,連接板一上設置伸入到通槽內的立柱,緊固環本體的內表面設置墊層一,緊固環本體的外表面設置有墊層二,墊層一的厚度為3mm~6mm,墊層二的厚度為3mm~6mm。該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能夠旋轉,且結構簡單,有效性強。但是該技術存在以下問題:1.傳感器殼體高度調節費力,給用戶帶來不便;2.在地勢不平坦的情況下使用,易發生傾倒。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省力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本技術在地勢不平坦的情況下使用時可避免傾倒現象發生。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包括底板、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伺服電機和控制盒,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自動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的管體、底部延伸至所述管體內的桿體、設置在所述管體外壁的固定板、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二伺服電機,所述桿體靠近底部的外壁沿豎直方向設置有齒條,所述第二伺服電機的輸出軸延伸至所述管體的內腔中,所述第二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與所述齒條嚙合的齒輪,所述控制盒的外壁設置有觸摸屏,所述控制盒內設置有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觸摸屏電性連接;所述桿體的頂端可旋轉設置有用于安裝在橋柱上的套筒,所述桿體的外壁設置有傳感器殼體;所述底板的底部各個角處分別設置有一高度微調裝置。優選地,上述的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其中所述控制裝置包括PLC、與所述PLC電性連接的第一伺服驅動器和第二伺服驅動器,所述PLC與所述觸摸屏電性連接,所述第一伺服驅動器與所述第一伺服電機電性連接,所述第二伺服驅動器與所述第二伺服電機電性連接。優選地,上述的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其中所述高度微調裝置包括可伸縮插接而成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外壁可旋轉設置有定位螺絲,所述定位螺絲的端頭旋入到所述第一支管的內腔中并與所述第二支管的外壁緊密接觸,所述第二支管的頂端與所述底板連接。優選地,上述的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支管的底部設置有防滑板。優選地,上述的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其中所述控制盒內設置有散熱風扇。優選地,上述的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支管內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支管底端接觸的彈簧。本技術的技術效果主要體現在:通過觸摸屏可控制第二伺服電機旋轉,帶動齒輪轉動,從而帶動齒條上升或者下降,這就實現了桿體的上升或者下降,因此本技術中傳感器殼體高度調節省力方便,自動化程度高;底板的底部各個角處分別設置有一高度微調裝置,因此在地勢不平坦的情況下,可調節各個高度微調裝置的高度使得底板保持水平,防止了本技術發生傾倒。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自動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高度微調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控制盒的縱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2、3、4所示,一種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包括底板1、設置在底板1上的第一伺服電機2和控制盒3,第一伺服電機2的輸出軸上設置自動升降裝置4。其中自動升降裝置4包括固定設置在第一伺服電機2的輸出軸上的管體41、底部延伸至管體41內的桿體42、設置在管體41外壁的固定板43、設置在固定板43上的第二伺服電機44,桿體42靠近底部的外壁沿豎直方向設置有齒條45,第二伺服電機44的輸出軸延伸至管體41的內腔中,第二伺服電機44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與齒條45嚙合的齒輪46??刂坪?的外壁設置有觸摸屏31,控制盒3內設置有控制裝置。本技術中的控制裝置包括PLC32、與PLC32電性連接的第一伺服驅動器33和第二伺服驅動器34,PLC32與觸摸屏31電性連接,第一伺服驅動器33與第一伺服電機2電性連接,第二伺服驅動器34與第二伺服電機44電性連接。其中桿體42的頂端可旋轉設置有用于安裝在橋柱上的套筒51,桿體42的外壁設置有傳感器殼體52;底板1的底部各個角處分別設置有一高度微調裝置6。本技術通過觸摸屏31可控制第二伺服電機44旋轉,帶動齒輪46轉動,從而帶動齒條45上升或者下降,這就實現了桿體42的上升或者下降,因此本實用新型中傳感器殼體52高度調節省力方便,自動化程度高;底板1的底部各個角處分別設置有一高度微調裝置6,因此在地勢不平坦的情況下,可調節各個高度微調裝置6的高度使得底板1保持水平,防止了本技術發生傾倒。其中高度微調裝置6包括可伸縮插接而成的第一支管61和第二支管62,第一支管61的外壁可旋轉設置有定位螺絲63,定位螺絲63的端頭旋入到第一支管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包括底板、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伺服電機和控制盒,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自動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的管體、底部延伸至所述管體內的桿體、設置在所述管體外壁的固定板、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二伺服電機,所述桿體靠近底部的外壁沿豎直方向設置有齒條,所述第二伺服電機的輸出軸延伸至所述管體的內腔中,所述第二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與所述齒條嚙合的齒輪,所述控制盒的外壁設置有觸摸屏,所述控制盒內設置有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第二伺服電機、觸摸屏電性連接;所述桿體的頂端可旋轉設置有用于安裝在橋柱上的套筒,所述桿體的外壁設置有傳感器殼體;所述底板的底部各個角處分別設置有一高度微調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包括底板、設置在所述底
板上的第一伺服電機和控制盒,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自動升降裝
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的輸出
軸上的管體、底部延伸至所述管體內的桿體、設置在所述管體外壁的固定板、
設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二伺服電機,所述桿體靠近底部的外壁沿豎直方向設
置有齒條,所述第二伺服電機的輸出軸延伸至所述管體的內腔中,所述第二伺
服電機的輸出軸上設置有與所述齒條嚙合的齒輪,所述控制盒的外壁設置有觸
摸屏,所述控制盒內設置有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第一伺服電機、第
二伺服電機、觸摸屏電性連接;所述桿體的頂端可旋轉設置有用于安裝在橋柱
上的套筒,所述桿體的外壁設置有傳感器殼體;所述底板的底部各個角處分別
設置有一高度微調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橋梁健康監測傳感器殼體的支架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控制裝置包括PLC、與所述P...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國臣,陳思竹,袁世嬌,鄭超,張涵,張玉涵,齊季,趙玉,
申請(專利權)人:吳國臣,陳思竹,袁世嬌,鄭超,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