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A、澆筑過渡墩,并在過渡墩蓋梁兩側預留拉桿孔;B、在蓋梁頂部前端左右兩側設置支點;C、在過渡墩每側各架設1組懸挑梁,懸挑梁支墊在支點上,后錨桿穿過拉桿孔后,其兩端分別錨固于懸挑梁上錨梁及蓋梁底部;D、吊桿上端錨固于懸挑梁前端的上錨梁上,并穿過懸挑梁,其另一端橫向設置下錨梁;E、將縱梁放置于下錨梁上;F、在兩側縱梁上布置橫向過載梁;G、在橫向過載梁上鋪設底模板及其它支架系統;H、調整底模板的標高并澆筑鋼筋混凝土。使用該方法及結構對現澆段進行建設,降低了安全風險,而且橋梁質量更能保證,且支架結構相對簡單,縮短了工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橋梁支架的施工方法及結構,特別是一種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及結構。
技術介紹
剛構橋一般主要由0號段、標準段、現澆段以及合攏段構成。前期一般先分別建設0號段,然后在施做標準段和現澆段,最后再建設合攏段。如附圖3所示,現在建設現澆段一般使用以下方法進行施工:首先需要在澆筑過渡墩的同時在墩身上設置預埋件,然后在預埋件上焊接鋼牛腿,接著在鋼牛腿頂部設置縱、橫向分配梁等構成整個的支架系統。這種施工方式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需要在預埋件上焊接牛腿,拆除支架的時候還需要切割掉牛腿,這些都是需要在高空進行作業,滯空時間長,從而使得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降低,而且切割作用會降低橋梁的質量,整個施工過程中工期較長,費用也相對較高。傳統的支架結構受力不夠明確,導致部分支撐點受力過大,部分受力較小,帶來了安全隱患,再者傳統的支架結構較為復雜,部分材料不能重復利用,只能當廢料處理;支架搭設用的材料較多,支架搭設時間較長。我方通過文獻查找還發現了一種現澆段支架的施工方法,該方法使用過渡墩以及已澆梁段作為支點搭設支架,這種方法存在的問題就是支架的搭設必須依靠已澆好的梁段并且要拆除掛籃后才可進行,若梁體標準節段沒有澆筑到最后節段并拆除掛籃,則支架就無法搭設,從而不能提前做現澆節段,最終影響全橋貫通的工期。而且橋梁建設過程中合攏段是最后施工的梁段,該方法用一套支架系統同時支撐現澆段及合攏段,對懸臂端箱梁的影響較大,與傳統的設計工況不一致,須設計方重新設計驗證。此方法相對費時、費力而且有一部分橋梁是不可行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及結構。使用該方法及結構對現澆段進行建設,降低了安全風險,而且橋梁質量更能保證,同時支架結構相對簡單,不需要設計方重新設計驗證,縮短了工期,減少了建設費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一種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A、澆筑過渡墩,并在過渡墩蓋梁兩側預留拉桿孔;B、在蓋梁頂部前端左右兩側設置支點;C、在過渡墩每側各架設1組懸挑梁,懸挑梁支墊在支點上,后錨桿穿過拉桿孔后,其兩端分別錨固于懸挑梁上錨梁及蓋梁底部;D、吊桿上端錨固于懸挑梁前端的上錨梁上,并穿過懸挑梁,其另一端橫向設置下錨梁;E、將縱梁放置于下錨梁上;F、在兩側縱梁上布置橫向過載梁;G、在橫向過載梁上鋪設底模板及其它支架系統;H、調整底模板的標高并澆筑鋼筋混凝土。前述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所述步驟C為,在過渡墩每側各架設1組懸挑梁,懸挑梁支墊在支點上,其后端支墊在支撐體上,后錨桿穿過拉桿孔后,其兩端分別錨固于懸挑梁上錨梁及蓋梁底部。前述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當懸挑梁的支點位置不是其節點位置時,在懸挑梁的支點位置處做局部加強。前述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兩組懸挑梁之間經構件進行連接加固。一種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結構,包括有設置在過渡墩的蓋梁頂部前端的2個支點,每個支點上設置有1組懸挑梁,每組懸挑梁尾部經后錨桿與蓋梁錨固,在懸挑梁前端各設置有2道以上的吊桿,每道吊桿頂部設有1個上錨梁,其底部設有1個下錨梁,同側的幾個下錨梁上設置有縱梁,兩側的縱梁上設有多根橫向過載梁,在橫向過載梁上設有底模板。前述的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結構,所述蓋梁頂部末端設置有支撐體,支撐體上設置有懸挑梁。前述的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結構,兩組懸挑梁之間經構件進行連接加固。前述的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結構,每道吊桿包括有2根螺紋鋼筋,2跟螺紋鋼筋上設置有上錨梁和下錨梁,縱梁設置在2根螺紋鋼筋之間的下錨梁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施工方法和結構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不需要通過架設牛腿來搭設支架,從而使得整個施工過程中不需要進行牛腿的焊接和后期的切割工作,從而使得工人滯空時間比較短,使得安全性增強;2.不需要通過架設牛腿來搭設支架,從而可以避免焊接和切割牛腿時對墩柱造成損壞,提高了橋梁建設的質量;3.不需要進行牛腿的搭設和切割工作,縮短了橋梁建設工期的同時,還節省了人工支出;4.由于不需要進行牛腿的搭設,故前期不用組裝牛腿,節省了用于組裝牛腿用的材料;5.整個過程中都是使用成型產品,不僅使用方便、簡捷,所有材料都可周轉重復使用;而且不使用臨時加工件,使得橋梁質量更加得到保障;6.整個支架系統中支撐點受力明確,可控性高,安全性更好。7.整個系統不需要設計方重新設計驗證,省時、省力而且減少設計費用。總體而言,使用該方法及結構對現澆段進行建設,降低了安全風險,安全性高,而且橋梁質量更能保證,同時支架結構簡單,縮短了工期,減少了建設費用,1個現澆段建設過程中工期可以縮短7天,而且費用可以節約高達6萬。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附圖1的側面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現在使用牛腿搭設支架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過渡墩,2-蓋梁,3-支點,4-懸挑梁,5-后錨桿,6-吊桿,7-下錨梁,8-縱梁,9-橫向過載梁,10-底模板,11-支撐體,12-構件,13-上錨梁。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一種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1、一種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A、首先澆筑過渡墩,并在過渡墩蓋梁左右兩側預留拉桿孔;B、接著在蓋梁頂部前端左右兩側各設置1個支點;C、然后在過渡墩每側各架設1組懸挑梁,并將懸挑梁支墊在支點上,在懸挑梁的頂部設置有上錨梁,接著將至少1道的后錨桿穿過上錨梁、懸挑梁及拉桿孔以后,后錨桿的兩端分別錨固于上錨梁上及蓋梁底部;D、而在懸挑梁的前端,將至少2道的吊桿穿過懸挑梁后,吊桿上端錨固于懸挑梁前端的上錨梁上,吊桿的下端桿身上橫向穿入1塊下錨梁后,再將螺栓擰入至下錨梁底部的吊桿桿身上,從而將下錨梁支撐住;E、接著將縱梁從縱向放置于下錨梁上,過渡墩每側各放置1塊縱梁,該縱梁放置于每側設置好的幾塊下錨梁上;F、然后在兩側縱梁上布置很多個橫向過載梁;G、在橫向過載梁上鋪設底模板及其它支架系統;H、調整底模板的標高并澆筑鋼筋混凝土,待鋼筋混凝土凝固完全后,拆除支架即可。本支架設置過程中不需要搭設牛腿來支撐整個支架系統,整個支架構成1個懸挑結構,懸挑梁后端受力點主要集中在后錨桿與蓋梁的接觸點,而懸挑梁前端支架承受的重力經過橫向過載梁后,施加在2根縱梁上,再經縱梁施加在下錨梁上,整個支架系統中通過后錨桿承受向上的拉力,通過吊桿承受向下的拉力來維持整個支架系統的平衡,受力明確,從而使得整體支架的安全可靠性能更好。步驟C為,在過渡墩每側各架設1組懸挑梁,懸挑梁支墊在支點上,其后端支墊在支撐體上,后錨桿穿過拉桿孔后,其兩端分別錨固于懸挑梁上錨梁及蓋梁底部。設置支撐體主要是避免懸挑梁后端錨固不到位或過度,從而導致懸挑梁前端下沉或上揚,致使整個懸挑梁前后兩端不平衡。當懸挑梁的支點位置不是其節點位置時,在懸挑梁的支點位置處做局部加強。用桁架結構作懸挑梁時,避免懸挑梁后期受力后發生變形。支架搭設時,兩組懸挑梁之間可經構件進行連接加固。增強整體支架的穩定性。一種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結構,如附圖1-2所示,包括有設置在過渡墩1的蓋梁2頂部前端的2個支點3,每個支點3上放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A、澆筑過渡墩,并在過渡墩蓋梁兩側預留拉桿孔;B、在蓋梁頂部前端左右兩側設置支點;C、在過渡墩每側各架設1組懸挑梁,懸挑梁支墊在支點上,后錨桿穿過拉桿孔后,其兩端分別錨固于懸挑梁上錨梁及蓋梁底部;D、吊桿上端錨固于懸挑梁前端的上錨梁上,并穿過懸挑梁,其另一端橫向設置下錨梁;E、將縱梁放置于下錨梁上;F、在兩側縱梁上布置橫向過載梁;G、在橫向過載梁上鋪設底模板及其它支架系統;H、調整底模板的標高并澆筑鋼筋混凝土。
【技術特征摘要】
1. 一種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施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A、澆筑過渡墩,并在過渡墩蓋梁兩側預留拉桿孔;B、在蓋梁頂部前端左右兩側設置支點;C、在過渡墩每側各架設1組懸挑梁,懸挑梁支墊在支點上,后錨桿穿過拉桿孔后,其兩端分別錨固于懸挑梁上錨梁及蓋梁底部;D、吊桿上端錨固于懸挑梁前端的上錨梁上,并穿過懸挑梁,其另一端橫向設置下錨梁;E、將縱梁放置于下錨梁上;F、在兩側縱梁上布置橫向過載梁;G、在橫向過載梁上鋪設底模板及其它支架系統;H、調整底模板的標高并澆筑鋼筋混凝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為,在過渡墩每側各架設1組懸挑梁,懸挑梁支墊在支點上,其后端支墊在支撐體上,后錨桿穿過拉桿孔后,其兩端分別錨固于懸挑梁上錨梁及蓋梁底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懸挑梁的支點位置不是其節點位置時,在懸挑梁的支點位置處做局部加強。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剛構橋現澆段無焊接支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兩組懸挑梁之間經構件進行連接加固。5.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騫,劉幫飛,任志遠,趙宗波,郭東,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