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村鎮砌體結構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組合方法,包括:(1)預制圈梁塊、榫塊、無馬牙槎、含馬牙槎及含榫口的構造柱塊;(2)砌筑墻體時,交錯將含馬牙槎和無馬牙槎構造柱塊與墻體裝配砌筑,形成裝配式空心預制構造柱;(3)砌筑完后,將鋼筋籠放入中心孔內,澆筑混凝土形成裝配整體式構造柱;(4)通過預制榫塊將榫口構造柱與圈梁預制塊相連,圈梁預制塊上部預留箍筋內各布置直徑≥10mm的通長筋,與構造柱鋼筋籠相連,預制塊上部兩邊砌筑粘土磚并澆筑混凝土形成裝配整體式圈梁,依次砌筑形成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房屋。本發明專利技術有利于實現砌體結構工業化生產、施工標準化以及綠色環保,提高村鎮砌體結構房屋的抗震性能,保證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建筑結構
,具體涉及到一種裝配與現澆相結合,適用于村鎮砌體結構房屋的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組合技術,滿足國家大力提倡的“美麗鄉村綠色農房”的建造基本要求。
技術介紹
砌體結構是我國使用歷史較為悠久的房屋結構體系之一,因其取材容易、施工簡便、經濟美觀等特點,長期以來在各地區得到大量使用。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砌體結構民用住宅建筑一度占到了住宅建筑總數的90%以上,時至今日砌體結構房屋仍然是廣大農村主要采用的建筑結構體系。然而,我國卻又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抗震設防區(6-9度)占國土面積的80%左右,以致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受到地震災害的威脅;并且,汶川地震和蘆山地震均已表明遭受同等地震時,農村人口傷亡數、砌體結構建筑破壞和坍塌程度均遠高于城市。顯然,研究和震害均反映出:雖然歷次地震中砌體結構震害最為嚴重,但是若采用了圈梁-構造柱等抗震設防措施的砌體結構仍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亦能很好地滿足現行規范對建筑結構抗震設防要求。由于歷史原因及經濟水平的制約,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等災后重建過程中,村鎮居民仍然選擇建造了砌體結構房屋,并且這種結構體系在今后一定時期仍將在村鎮建筑長久使用。因此,提高村鎮砌體結構房屋抗震性能是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目前,現澆圈梁構造柱是砌體結構建造的主要抗震設防措施,并且相關研究成果以及汶川、蘆山地震中砌體結構房屋震害特征均已經表明了設置圈梁和構造柱的重要性,但是災后重建及村民新建房屋過程中均出現了部分村民不愿意使用或者僅局部使用圈梁構造柱、或者少量設置圈梁構造柱、亦出現構造柱與圈梁的施工質量很差不能有效約束墻體,從而提高砌體結構房屋的抗震性能。究其原因:首先,經濟成本投入增加,按照規范要求在砌體結構房屋中設置圈梁構造柱,會使成本增加25%左右,因此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村民放棄使用構造柱、或者僅澆筑地圈梁、或者僅在底層設置構造柱、或者增厚墻體內板的厚度代替圈梁等等;其次,圈梁構造柱設計澆筑不規范,達不到抗震設防要求,由于農村經濟和技術條件限制,施工人員多數為當地的工匠及鄰里親戚,缺乏專業技術知識,不能保證質量,從而不利于結構的安全性,如構造柱不配置拉接筋、先澆構造柱再砌筑磚塊、構造柱不設置馬牙槎等;再者,為了節省工期加快施工進度,從而減少精力和財力的投入,部分村民亦主動放棄使用圈梁構造柱。值得注意,與其他工種施工工藝的水平相比,村鎮民間磚匠的砌筑水平相對較高,簡便易行的砌筑施工方式亦是砌體結構在農村受到歡迎的根本原因之一。為此,若能將構造柱施工過程中工序較難和耗時較多的施工工藝轉變為砌筑工藝,通過砌筑裝配實現構造柱與圈梁的建造,從而形成構造柱與圈梁的裝配化施工,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難度和造價,亦能方便構造柱與圈梁在村鎮砌體結構中的規范應用和大量推廣。目前,開發適用于村鎮砌體結構房屋的裝配式構造柱與圈梁組合技術,是提高村鎮砌體結構房屋抗震性能,實現村鎮傳統農房建筑工業化的一條有效途徑。基于此,本專利技術采用傳統木結構的榫卯連接技術,結合預制裝配式與現澆連接施工工藝,提出了適用于村鎮砌體結構房屋的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組合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本專利技術主要是為了提高村鎮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發出一種適用于農村工匠使用的圈梁構造柱建造技術,從而實現村鎮民用建筑工業化,滿足國家大力提倡的“美麗鄉村綠色農房”的建造要求。為了實現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村鎮砌體結構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組合技術,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生產圈梁預制塊、榫塊、無馬牙槎、含馬牙槎和含榫口的空心構造柱預制塊;步驟二、在條石基礎或者現澆地梁上,砌筑第一層砌塊或者粘土磚墻,同時亦交錯裝配無馬牙槎、含馬牙槎的空心構造柱預制塊,形成空心預制構造柱,并在圈梁連接部位布置帶榫口的構造柱預制塊以便與圈梁預制塊連接,但是空心預制構造柱與基礎或地梁連接處應預留設置與空心預制構造柱相連接的錨固插筋,并且沿墻體高度應設置空心預制構造柱與墻體之間的水平拉接鋼筋,水平拉接鋼筋由構造柱預制塊之間的裝配砌筑縫與空心預制構造柱相連,隨著墻體砌筑升高裝配式空心預制構造柱亦逐漸形成,空心預制構造柱中間空心孔的截面尺寸為140mm×140mm;步驟三、第一層房屋墻體砌筑完成后,將截面尺寸為120mm×120mm的綁扎構造柱鋼筋籠放入裝配式預制構造柱空心孔內,同時利用最下皮構造柱預制塊側邊的預設孔清理裝配式預制構造柱空心孔內掉落的砂漿及雜物,然后封堵側邊開孔,向空心孔灌筑混凝土,形成裝配整體式構造柱;步驟四、通過榫塊將榫口構造柱塊和圈梁預制塊榫接,圈梁預制塊相互之間通過榫塊連接以形成圈梁;圈梁預制塊上部預留箍筋內布置綁扎直徑≥10mm的通長鋼筋形成鋼筋籠,與構造柱鋼筋籠相連接,最后在圈梁預制塊上部鋼筋籠兩側砌筑粘土磚形成中空凹槽,最后澆筑混凝土與圈梁預制塊形成倒T型裝配整體式圈梁;按砌體結構砌筑順序,由下往上逐層砌筑形成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砌體結構房屋。優選的是,所述砌筑砌塊或者粘土磚墻所用砌筑砂漿與空心構造柱預制塊砌筑砂漿強度均相同,所述砂漿強度不小于M2.5。優選的是,所述含榫口構造柱預制塊、圈梁預制塊的縱筋配筋均為4φ10mm、箍筋為φ6@200。優選的是,所述步驟二中,每隔500mm布置空心預制構造柱與墻體之間2φ6mm的水平拉接鋼筋。優選的是,所述步驟三中,構造柱中心孔內構造柱鋼筋籠縱筋不小于4φ12mm,箍筋為φ6@200;且在圈梁預制塊下兩層墻體灰縫間各布置2根直徑≥10mm的通長鋼筋,其余層每邊伸入長度不小于1m。優選的是,所述空心預制構造柱與基礎或地梁連接部位,均應該設置不小于4φ12mm的錨固插筋,插筋伸入空心預制構造柱內長度不小于1m。優選的是,所述圈梁預制塊和含榫口構造柱預制塊上的榫口截面形狀均是內大外小的倒錐形槽,且圈梁預制塊相互之間通過榫塊連接,圈梁下兩層灰縫各設置2φ10mm通長筋與空心預制構造柱相連。優選的是,所述步驟四中,圈梁預制塊上部設置預留120mm×60mm的箍筋內布置直徑≥10mm的縱向鋼筋形成鋼筋籠,鋼筋籠兩側砌筑粘土磚形成中空凹槽,澆筑混凝土與圈梁預制塊形成倒T型裝配式整體圈梁。優選的是,所述含榫口空心構造柱預制塊包括用于砌體L轉角的構造柱與圈梁連接處的L榫口構造柱塊、用于砌體丁字墻角的構造柱與圈梁連接處的丁字榫口構造柱塊、用于砌體十字交叉的構造柱與圈梁連接處的榫口構造柱塊和用于砌體墻肢中部的的構造柱與圈梁連接處的墻肢中部榫口構造柱塊;所述含馬牙槎空心構造柱預制塊包括用于砌體L轉角處含馬槎構造柱塊、用于砌體丁字墻角處含馬牙槎構造柱塊、用于砌體十字交叉處含馬牙槎構造柱塊和用于砌體墻肢中部含馬牙槎構造柱塊。本專利技術中預制構造柱塊和砌塊墻體形成模板,免去了模板支護工序,構造柱現澆和圈梁均有部分現澆,整體性好;同時榫卯連接、圈梁構造柱現澆部分鋼筋籠連接均增強構造柱與圈梁預制塊的協同工作能力,形成約束墻體變形的框架。本專利技術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免去了整體現澆圈梁和構造柱混凝土的施工工藝,節省了混凝土養護時間,同時也免去了圈梁、構造柱模板支護、拆除等施工工序,大大加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村鎮砌體結構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組合技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生產圈梁預制塊、榫塊、無馬牙槎、含馬牙槎和含榫口的空心構造柱預制塊;步驟二、在條石基礎或者現澆地梁上,砌筑第一層砌塊或者粘土磚墻,同時亦交錯裝配無馬牙槎、含馬牙槎的空心構造柱預制塊,形成空心預制構造柱,并在圈梁連接部位布置帶榫口的構造柱預制塊以便與圈梁預制塊連接,但是空心預制構造柱與基礎或地梁連接處應預留設置與空心預制構造柱相連接的錨固插筋,并且沿墻體高度應設置空心預制構造柱與墻體之間的水平拉接鋼筋,水平拉接鋼筋由構造柱預制塊之間的裝配砌筑縫與空心預制構造柱相連,隨著墻體砌筑升高裝配式空心預制構造柱亦逐漸形成,空心預制構造柱中間空心孔的截面尺寸為140mm×140mm;步驟三、第一層房屋墻體砌筑完成后,將截面尺寸為120mm×120mm的綁扎構造柱鋼筋籠放入裝配式預制構造柱空心孔內,同時利用最下皮構造柱預制塊側邊的預設孔清理裝配式預制構造柱空心孔內掉落的砂漿及雜物,然后封堵側邊開孔,向空心孔灌筑混凝土,形成裝配整體式構造柱;步驟四、通過榫塊將榫口構造柱塊和圈梁預制塊榫接,圈梁預制塊相互之間通過榫塊連接以形成圈梁;圈梁預制塊上部預留箍筋內布置綁扎直徑≥10mm的通長鋼筋形成鋼筋籠,與構造柱鋼筋籠相連接,最后在圈梁預制塊上部鋼筋籠兩側砌筑粘土磚形成中空凹槽,最后澆筑混凝土與圈梁預制塊形成倒T型裝配整體式圈梁;按砌體結構砌筑順序,由下往上逐層砌筑形成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砌體結構房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村鎮砌體結構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組合技術,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生產圈梁預制塊、榫塊、無馬牙槎、含馬牙槎和含榫口的空心構造柱預制塊;步驟二、在條石基礎或者現澆地梁上,砌筑第一層砌塊或者粘土磚墻,同時亦交錯裝配無馬牙槎、含馬牙槎的空心構造柱預制塊,形成空心預制構造柱,并在圈梁連接部位布置帶榫口的構造柱預制塊以便與圈梁預制塊連接,但是空心預制構造柱與基礎或地梁連接處應預留設置與空心預制構造柱相連接的錨固插筋,并且沿墻體高度應設置空心預制構造柱與墻體之間的水平拉接鋼筋,水平拉接鋼筋由構造柱預制塊之間的裝配砌筑縫與空心預制構造柱相連,隨著墻體砌筑升高裝配式空心預制構造柱亦逐漸形成,空心預制構造柱中間空心孔的截面尺寸為140mm×140mm;步驟三、第一層房屋墻體砌筑完成后,將截面尺寸為120mm×120mm的綁扎構造柱鋼筋籠放入裝配式預制構造柱空心孔內,同時利用最下皮構造柱預制塊側邊的預設孔清理裝配式預制構造柱空心孔內掉落的砂漿及雜物,然后封堵側邊開孔,向空心孔灌筑混凝土,形成裝配整體式構造柱;步驟四、通過榫塊將榫口構造柱塊和圈梁預制塊榫接,圈梁預制塊相互之間通過榫塊連接以形成圈梁;圈梁預制塊上部預留箍筋內布置綁扎直徑≥10mm的通長鋼筋形成鋼筋籠,與構造柱鋼筋籠相連接,最后在圈梁預制塊上部鋼筋籠兩側砌筑粘土磚形成中空凹槽,最后澆筑混凝土與圈梁預制塊形成倒T型裝配整體式圈梁;按砌體結構砌筑順序,由下往上逐層砌筑形成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砌體結構房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村鎮砌體結構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組合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砌筑砌塊或者粘土磚墻所用砌筑砂漿與空心構造柱預制塊砌筑砂漿強度均相同,所述砂漿強度不小于M2.5。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村鎮砌體結構裝配整體式圈梁-構造柱組合技術,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榫口構造柱預制塊、圈梁預制塊的縱筋配筋均為4φ10mm、箍筋為φ6@20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春濤,王汝恒,鐘柏春,
申請(專利權)人:西南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