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用于施工中發泡混凝土自下而上的澆筑中,包括密封件、一端與密封件固定連接的調節件,及套設在調節件外部的控制件,且控制件上的限定部與調節件上的卡接部配合,密封狀態下,密封件貼緊控制件。使用時,控制件固定在墻體中,且控制件上的限定部外露于墻體,密封件位于墻體內部,調節件外露于墻體。在解除限位部與調節件上的卡接部配合的情況下,通過拉動調節件能夠改變密封件與控制件的相對位置。上述自下而上的澆筑方式,能夠有效的降低澆筑時的側壓力,減小龍骨和水泥壓力板的負荷,從而使得每次澆筑的高度有所增大,提高了澆筑效率及施工質量,且在防漏閥的密封作用下,有效的避免了漏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施工設備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
技術介紹
墻體施工時,澆筑發泡混凝土采用從上向下澆筑。發泡混凝土墻體包括龍骨、水泥壓力板及發泡混凝土,在龍骨及水泥壓力板設置完成后,施工人員自上部向下開始澆筑發泡混凝土。澆筑時,發泡混凝土會對龍骨及水泥壓力板產生較大的側壓力,使得每次澆筑高度不高于500mm,且澆筑時對龍骨和水泥壓力板污染嚴重,并且對后續的發泡混凝土與水泥壓力板的粘接造成一定影響,進而影響了施工質量。綜上所述,如何對現有澆筑作業進行改進,以降低澆筑時的側壓力,避免漏漿,并提高施工的質量,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以降低澆筑時的側壓力,避免漏漿,并提高施工的質量。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用于施工中發泡混凝土自下而上的澆筑中,包括密封件、一端與所述密封件固定連接的調節件,及套設在所述調節件外部的控制件,且所述控制件上的限定部與所述調節件上的卡接部配合,密封狀態下,所述密封件貼緊所述控制件。優選的,所述限定部為夾體,且所述夾體設置在所述控制件遠離所述密封件一端的周向上;所述卡接部的外周設置為與所述夾體配合的沿所述卡接部周向分布的齒狀結構。優選的,所述夾體設置為兩個,且分別設置在所述控制件徑向的兩端。優選的,所述控制件的安裝部的外周上設置有螺旋凹槽,以提高安裝的穩定性。優選的,所述密封件為橡膠加厚密封件。優選的,所述密封件固定安裝在固定件上,且所述固定件與所述調節件之間通過鋼管固定焊接。本技術提供的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主要適用于在施工中采用自下而上澆筑發泡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墻體底端開設有澆筑口,該防漏閥設置在澆筑口中以避免漏漿。使用時,控制件固定在墻體中,且控制件上的限定部外露于墻體,密封件位于墻體內部,調節件外露于墻體。在解除限位部與調節件上的卡接部配合的情況下,通過拉動調節件能夠改變密封件與控制件的相對位置,外拉時,能夠使密封件貼緊控制件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的密封,避免發泡混凝土漏出;內推時,密封件遠離控制件,此時兩者之間的間距較大,能夠很好的進行澆筑。上述自下而上的澆筑方式,能夠有效的降低澆筑時的側壓力,減小龍骨和水泥壓力板的負荷,從而使得每次澆筑的高度有所增大,提高了澆筑效率及施工質量,且在防漏閥的密封作用下,有效的避免了漏漿。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中密封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中控制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中調節件的結構示意圖。上圖1-圖4中:1為密封件、2為控制件、21為限定部、22為安裝部、3為調節件、31為卡接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見圖1至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該防漏閥主要用于施工中發泡混凝土自下而上的澆筑中,包括密封件1、調節件3和控制件2,調節件3的一端與密封件1固定連接,控制件2套設在調節件3的外部,且控制件2上的限定部21與調節件3上的卡接部31配合,澆筑時,控制件2固定設置在墻壁上,拉動調節件3便能夠改變控制件2與密封件1之間的配合狀態,澆筑時,推動調節件3使密封件1遠離控制件2;停止澆筑后,拉動調節件3使密封件1貼緊控制件2,從而達到密封效果,避免漏漿。本申請中,上述限定部21為夾體結構,且夾體設置在控制件2遠離密封件1一端的周向上;卡接部31的外周設置為與夾體配合的沿卡接部31周向分布的齒狀結構。壓緊夾體時,夾體張開,便于拉動調節件3從而改變密封件1與控制件2之間的作用關系;松開夾體時,夾體與齒狀結構緊密配合,從而限定密封件1與控制件2之間的位置關系。具體的,上述夾體可以設置多個,且沿控制件2的周向分布。本申請中優選的設置兩個夾體,且分別設置在控制件2徑向的兩端,如圖。所示。當然,夾體的具體數目本申請不做具體限定,可根據控制件的直徑等具體設定,設置三個或以上也是可行的,優選的使夾體均勻分布在控制件2的周向。考慮到控制件2安裝的牢固性,本申請中在控制件2的安裝部22的外周上設置有螺旋凹槽,螺旋凹槽與墻體配合,從而確保了安裝的穩定性,避免了控制件2相對墻體產生的滑動。作為優選的,上述密封件1設置為橡膠加厚密封件。以在確保密封效果時,減小密封件1的變形,避免密封時密封件1受力變形較大卡入控制件2中。此外,密封件1固定安裝在固定件上,且固定件與調節件3之間通過鋼管固定焊接。具體的,固定件可以是固定片,固定片與調節件3焊接,且密封件1固定設置在固定片上。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主要適用于在施工中采用自下而上澆筑發泡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墻體底端開設有澆筑口,該防漏閥設置在澆筑口中以避免漏漿。使用時,控制件2固定在墻體中,且控制件2上的限定部21外露于墻體,密封件1位于墻體內部,調節件3外露于墻體。在解除限位部21與調節件3上的卡接部31配合的情況下,通過拉動調節件3能夠改變密封件1與控制件2的相對位置,外拉時,能夠使密封件1貼緊控制件2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的密封,避免發泡混凝土漏出;內推時,密封件1遠離控制件2,此時兩者之間的間距較大,能夠很好的進行澆筑。上述自下而上的澆筑方式,能夠有效的降低澆筑時的側壓力,減小龍骨和水泥壓力板的負荷,從而使得每次澆筑的高度有所增大,提高了澆筑效率及施工質量,且在防漏閥的密封作用下,有效的避免了漏漿。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之間采用遞進的形式進行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均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的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技術。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技術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用于施工中發泡混凝土自下而上的澆筑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件(1)、一端與所述密封件(1)固定連接的調節件(3),及套設在所述調節件(3)外部的控制件(2),且所述控制件(2)上的限定部(21)與所述調節件(3)上的卡接部(31)配合,密封狀態下,所述密封件(1)貼緊所述控制件(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用于施工中發泡混凝土自下而上的澆筑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件(1)、一端與所述密封件(1)固定連接的調節件(3),及套設在所述調節件(3)外部的控制件(2),且所述控制件(2)上的限定部(21)與所述調節件(3)上的卡接部(31)配合,密封狀態下,所述密封件(1)貼緊所述控制件(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泡混凝土澆筑防漏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部(21)為夾體,且所述夾體設置在所述控制件(2)遠離所述密封件(1)一端的周向上;所述卡接部(31)的外周設置為與所述夾體配合的沿所述卡接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鋒,李獻勇,裴躍鋒,齊貞光,雷少華,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