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混凝土輔助設施,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
技術介紹
在砌體房屋墻體的規定部位,按構造配筋,并按先砌墻后澆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稱為混凝土構造柱,簡稱構造柱,構造柱通常設置在樓梯間的休息平臺處,縱橫墻交接處,墻的轉角處,墻長達到五米的中間部位要設構造柱。現有技術在施工構造柱時,都會在構造柱模板一側設有進料口,但常規的構造柱的澆筑方法,一般采用澆筑柱砼時把進料口也滿澆,拆模后將突出的砼打鑿掉,另一種為澆筑構造柱到端面還剩一小截混凝土不澆,再進行二次補澆,用傳統澆筑工藝不但施工工序麻煩,后期再次施工不但增加人工和材料,質量還不能得到很好保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專利申請號為“201320818516.8”的一篇中國專利文件中,記載了一種改進后簡式構造柱澆筑漏斗,通過釘子固定在構造柱設有料口的模板上,通過各側板組成喇叭形狀和豎側板的凹口,方便構造柱的混凝土進入,當一次性澆筑完成后混凝土還未凝固之前,通過插板插入凹口內,能很好隔開模板內和漏斗內的混凝土,并且凹口內側的壓塊和構造柱模板能很好固定插板,使得構造柱模板料口處的混凝土表面整潔美觀,并通過抽出斜側板能方便讓改進后簡式構造柱澆筑漏斗中多余混凝土除掉,當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取掉該簡式構造柱澆筑漏斗即可。但是,上述這種澆筑漏斗以及現有的大多數澆筑漏斗,由于一般料口設置在構造柱的頂端高度,高度比較高,需要工人借助扶梯爬到構造柱的頂端,去上下移動插板,將漏斗與構造柱隔開,操作起來比較麻煩,浪費工人的工作時間。
技術實現思路
r>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節省工人的工作時間,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方便的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包括漏斗本體,所述漏斗本體上設置有用于隔絕構造柱和漏斗本體的轉動板,所述轉動板上設置有驅動轉動板轉動的驅動桿件,所述驅動桿件向下延伸形成。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人通過握持驅動桿件,向上推動滑移軸在滑移孔內滑移,使轉動板在漏斗內向凹口所在的方向轉動,轉動后可將凹口封住,將漏斗本體與構造柱隔開,通過驅動桿件,工人可站在地面上,便可驅動轉動板將凹口封住,避免工人爬上爬下,節省了工人的工作時間,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進一步的,所述轉動板下端與漏斗本體的下端轉動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動板轉動,將凹口蓋住,轉動板的下端與漏斗本體的下端轉動連接,方便轉動板蓋住凹口和脫離蓋住凹口的狀態。進一步的,所述轉動板的上端設置有滑移軸,所述漏斗本體上設置有與滑移軸滑移連接的滑移孔。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移軸在滑移孔內滑移,滑移孔對滑移軸的滑移具有導向的作用,通過滑移孔,轉動板可滑移至靠近凹口的位置,使轉動板的轉動比較順暢。進一步的,所述滑移軸由彈性耐磨材料制成。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移軸在滑移孔內滑移不容易磨損,提高了滑移軸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所述滑移孔的兩端設置有與滑移軸卡接配合的卡接孔。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移軸滑移至卡接孔內時,兩者卡接在一起,起到固定滑移軸的作用,從而將轉動板進行固定,工人不需要一直舉著驅動桿件,凹口保持住被蓋住的狀態,避免凹口內的混凝土向外溢出。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桿件為伸縮桿。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根據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調節伸縮桿的長度,方便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且比較符合人性化設計。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工人通過握持驅動桿件,向上推動滑移軸在滑移孔內滑移,使轉動板在漏斗內向凹口所在的方向轉動,轉動后可將凹口封住,將漏斗本體與構造柱隔開,通過驅動桿件,工人可站在地面上,便可驅動轉動板將凹口封住,避免工人爬上爬下,節省了工人的工作時間,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驅動桿件為伸縮桿,使用時,可根據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調節伸縮桿的長度,方便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且比較符合人性化設計,滑移軸由彈性耐磨材料制成,滑移軸在滑移孔內滑移不容易磨損,提高了滑移軸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的結構示意圖二;圖3為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的俯視圖。圖中:1、豎側板;2、漏斗本體;3、滑移孔;4、滑移軸;5、驅動桿件;6、卡接孔;7、轉動板;8、凹口。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包括漏斗本體2,漏斗本體2包括豎側板1,豎側板1為頂部設有凹口8的板塊,兩塊三角形側板垂直固定于豎側板1并對稱分布在凹口8兩邊,在兩塊三角形側板之間設置有斜側板,兩塊三角形側板與斜側板構成漏斗本體2,漏斗本體2上設置有用于隔絕構造柱和漏斗本體2的轉動板7,轉動板7的尺寸大于凹口8的尺寸,轉動板7的下端與豎側板1的下端轉動連接,在本技術中,轉動板7的下端與豎側板1通過轉軸轉動連接在一起,轉動板7朝構造柱所在方向轉動時,可將凹口8蓋住,從而使漏斗本體2與構造柱隔開,轉動板7的上端設置有驅動轉動板7在漏斗本體2內轉動的驅動桿件5,驅動桿件5豎直向下延伸形成,且上端與轉動板7轉動連接,轉動板7的上端設置有滑移軸4,滑移軸4水平固定在轉動板7的上端,漏斗本體2上設置有與滑移軸4滑移連接的滑移孔3,滑移孔3從斜側板所在的一側延伸至凹口8所在的一側,滑移孔3的形狀為圓弧形,滑移軸4凸出于漏斗本體2的一端與驅動桿件5轉動連接,轉動連接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為轉軸連接、卡接,也可以為鉸接,在本技術中,轉動連接的方式優選為鉸接,鉸接的方式比較牢固且穩定,驅動桿件5的上端與滑移軸4的端部鉸接在一起,工人通過握持驅動桿件5,向上推動滑移軸4在滑移孔3內滑移,使轉動板7在漏斗內向凹口8所在的方向轉動,轉動后可將凹口8封住,將漏斗本體2與構造柱隔開,通過驅動桿件5,工人可站在地面上,便可驅動轉動板7將凹口8封住,避免工人爬上爬下,節省了工人的工作時間,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如圖1所示,驅動桿件5為伸縮桿,伸縮桿的長度是可以調節的,身上桿包括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第一桿體套在第二桿體上,第一桿體上設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的彈性凸塊,按壓彈性凸塊,第一桿體和第二桿體可收縮,驅動桿件5的長度變短,使驅動桿件5所占用的空間減小,放置比較方便,使用時,可根據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調節伸縮桿的長度,方便不同使用者的使用,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且比較符合人性化設計。如圖1所示,滑移軸4由彈性耐磨材料制成,在本技術中,彈性耐磨材料為橡膠,由于滑移軸4在滑移孔3中滑移,長時間容易的來回滑移容易導致滑移軸4的表面因摩擦力受到磨損,而橡膠材料具有較好的耐磨性能,由橡膠材料制成的滑移軸4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在滑移孔3內滑移不容易磨損,提高了滑移軸4的使用壽命,滑移孔3的兩端設置有與滑移軸4卡接配合的卡接孔6,卡接孔6與滑移孔3是連通的,卡接孔6為圓形孔,其直徑大于滑移孔3的寬度,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包括漏斗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體上設置有用于隔絕構造柱和漏斗本體的轉動板,所述轉動板上設置有驅動轉動板轉動的驅動桿件,所述驅動桿件向下延伸形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包括漏斗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本體上設置有用于隔絕構造柱和漏斗本體的轉動板,所述轉動板上設置有驅動轉動板轉動的驅動桿件,所述驅動桿件向下延伸形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板下端與漏斗本體的下端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構造柱混凝土澆筑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板的上端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閆相明,胡建明,
申請(專利權)人:中廈建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