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巖土工程監測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多孔自動測斜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測斜儀是由測量探頭、傳輸電纜、數據接收器三部分組成。傳統測斜儀需要人工將測量探頭放入測斜孔(測斜管)中的指定深度,然后由工人通過提拉傳輸電纜提升測量探頭,每次提高0.5m,每間隔0.5m記錄一次數據,由于一般測斜孔較深并存在地下水,工人在提拉傳輸線纜過程中手會沾水,因而不能親自控制數據接收器,必須由另外一個人按下數據接收按鈕從而記錄相應深度的數據,兩人配合完成整個測斜過程。可以看出,傳統測斜儀存在以下缺陷:兩名工人配合下每次只能對一個測斜孔進行測量,依據測斜孔深度不同,完成一次測斜需要數小時不等,當需要完成多個測斜孔測量時,只能逐一進行,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當測斜孔較深、測孔較多時,一天時間無法完成測量,測量效率低下,這對于分析對比深部土體位移隨時間變化趨勢造成困難;數據采集依賴人工,未實現自動化。傳統測斜儀一般由一名工人提拉傳輸線纜,傳輸線纜上標注了相應的深度,當達到指定位置時,另一名工人按下數據接收按鈕記錄數據,每間隔0.5m需要進行一次這樣的配合,大量的重復提拉和按下數據接收按鈕容易導致疲憊,致使測試數據容易出現錯誤。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多孔自動測斜裝置,旨在解決傳統測斜裝置測量效率低、可靠性差的問題。一個方面,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多孔自動測斜裝置,該多孔自動測斜裝置包括:探頭、電纜、承載體和安裝于所述承載體的卷筒、驅動裝置、孔口導向組件、滑輪組件和控制裝置;其中,所述卷筒與所述承載體可轉動地相連接,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卷筒相連接,所述驅動裝置用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孔自動測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探頭(1)、電纜(2)、承載體(3)和安裝于所述承載體(3)的卷筒(4)、驅動裝置(5)、孔口導向組件(7)、滑輪組件(8)和控制裝置(14);其中,所述卷筒(4)與所述承載體(3)可轉動地相連接,所述驅動裝置(5)與所述卷筒(4)相連接,所述驅動裝置(5)用于帶動所述卷筒(4)轉動;所述電纜(2)依次通過所述孔口導向組件(7)和所述滑輪組件(8)繞設于所述卷筒(4),并且,所述電纜(2)的第一端與置于被測管體(6)中的探頭(1)相連接;所述孔口導向組件(7)與所述被測管體(6)的管口端相連接;所述滑輪組件(8)與所述承載體(3)的外側壁轉動連接,所述滑輪組件(8)用于在閑置時旋入所述承載體(3)內,以及在工作時旋出至所述承載體(3)外;所述控制裝置(14)與所述驅動裝置(5)相連接,用于控制所述驅動裝置(5)帶動所述卷筒(4)轉動,進而通過所述電纜(2)帶動所述探頭(1)在所述被測管體(6)內向管口運動;所述探頭(1)用于檢測所述被測管體(6)不同深度處的傾斜角度變化;所述控制裝置(14)還與所述電纜(2)的第二端相連接,用于接收所述探頭(1)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孔自動測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探頭(1)、電纜(2)、承載體(3)和安裝于所述承載體(3)的卷筒(4)、驅動裝置(5)、孔口導向組件(7)、滑輪組件(8)和控制裝置(14);其中,所述卷筒(4)與所述承載體(3)可轉動地相連接,所述驅動裝置(5)與所述卷筒(4)相連接,所述驅動裝置(5)用于帶動所述卷筒(4)轉動;所述電纜(2)依次通過所述孔口導向組件(7)和所述滑輪組件(8)繞設于所述卷筒(4),并且,所述電纜(2)的第一端與置于被測管體(6)中的探頭(1)相連接;所述孔口導向組件(7)與所述被測管體(6)的管口端相連接;所述滑輪組件(8)與所述承載體(3)的外側壁轉動連接,所述滑輪組件(8)用于在閑置時旋入所述承載體(3)內,以及在工作時旋出至所述承載體(3)外;所述控制裝置(14)與所述驅動裝置(5)相連接,用于控制所述驅動裝置(5)帶動所述卷筒(4)轉動,進而通過所述電纜(2)帶動所述探頭(1)在所述被測管體(6)內向管口運動;所述探頭(1)用于檢測所述被測管體(6)不同深度處的傾斜角度變化;所述控制裝置(14)還與所述電纜(2)的第二端相連接,用于接收所述探頭(1)檢測的傾斜角度變化,并根據所述傾斜角度變化和所述探頭(1)的長度確定所述被測管體(6)的橫向位移變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自動測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口導向組件(7)包括:第一滑輪(71)和第一支撐體(72);其中,所述第一滑輪(71)通過所述第一支撐體(72)與所述被測管體(6)的管口端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電纜(2)還繞設于所述第一滑輪(7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孔自動測斜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體(72)包括:第一支撐桿(721)和一端開口的筒體(722);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桿(721)的第一端與所述筒體(722)的筒底端的外壁相連接,所述第一滑輪(71)與所述第一支撐桿(721)的第二端轉動連接;所述筒體(722)的側壁沿軸向開設有貫穿所述側壁的側面開口,所述筒體(722)的筒底沿徑向開設有部分貫穿所述筒底的底面開口,并且,所述側面開口與所述底面開口相連通;所述筒體(722)套設于所述被...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佳龍,賀雷,劉華清,馮自霞,徐熙語,張琰,王寶齊,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