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連接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后扭力梁襯套總成。
技術介紹
后扭力梁式半獨立懸架是目前常用的一種懸架結構形式,但是懸架的操縱性及舒適性對其襯套的剛度分配很敏感;因此后軸襯套設計中,會在保證襯套偏擺及軸向剛度的條件下,減小后軸襯套的扭轉剛度,來避免汽車運動過程中出現的擺尾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目前后扭力梁連接結構導致的汽車擺尾現象。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出后扭力梁襯套總成,用于后扭力梁懸架與車身的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內結構骨架、外骨架和襯套,外骨架套設在內結構骨架外,所述襯套固定連接在外骨架與內結構骨架之間;在內結構骨架的兩端延伸設有凸出于外骨架的連接結構;所述襯套包括主襯套和輔襯套,主襯套的一側端面上開設有與輔襯套外型相適應配合的環槽,輔襯套設置于環槽內,在輔襯套側的外骨架連接結構上凸出有限位凸臺,所述限位凸臺與輔襯套的端面抵合,限制輔襯套脫出環槽。進一步,所述主襯套硫化固定連接在所述外骨架和所述內結構骨架之間;能夠相對固定外骨架和內結構骨架的相對位置關系。進一步,所述內結構骨架包括左骨架和右骨架,左、右骨架固定連接為一體,左骨架的左端和右骨架的右端分別有凸出于外骨架的所述連接結構,所述連接結構為左連接凸耳和右連接凸耳;結構簡單,方便安裝連接。進一步,所述左骨架和右骨架相互插接連接一體;結構簡單,方便安裝。進一步,所述左骨架和右骨架以軸、孔插接結構固定連接在一起;軸孔連接方便定位安裝,結構簡單。進一步,所述固定連接為軸孔過盈配合,軸孔過盈配合為固定連接中的一種,安裝方便,結構簡單。進一步,所述右骨架的架體上形成有安裝孔,所述左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后扭力梁襯套總成,用于后扭力梁懸架與車身的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內結構骨架、外骨架(3)和襯套,外骨架(3)套設在內結構骨架外,所述襯套固定連接在外骨架(3)與內結構骨架之間;在內結構骨架的兩端延伸設有凸出于外骨架(3)的連接結構;所述襯套包括主襯套(4)和輔襯套(5),主襯套(4)的一側端面上開設有與輔襯套(5)外型相適應配合的環槽(42),輔襯套(5)設置于環槽(42)內,在輔襯套(5)側的所述連接結構上凸出有限位凸臺(12),所述限位凸臺(12)與輔襯套(5)的端面抵合,限制輔襯套(5)脫出環槽(4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后扭力梁襯套總成,用于后扭力梁懸架與車身的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內結構骨架、外骨架(3)和襯套,外骨架(3)套設在內結構骨架外,所述襯套固定連接在外骨架(3)與內結構骨架之間;在內結構骨架的兩端延伸設有凸出于外骨架(3)的連接結構;所述襯套包括主襯套(4)和輔襯套(5),主襯套(4)的一側端面上開設有與輔襯套(5)外型相適應配合的環槽(42),輔襯套(5)設置于環槽(42)內,在輔襯套(5)側的所述連接結構上凸出有限位凸臺(12),所述限位凸臺(12)與輔襯套(5)的端面抵合,限制輔襯套(5)脫出環槽(4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扭力梁襯套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襯套(4)硫化固定連接在所述外骨架(3)和所述內結構骨架之間。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扭力梁襯套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結構骨架包括左骨架(1)和右骨架(2),左、右骨架固定連接為一體,左骨架(1)的左端和右骨架(2)的右端分別有凸出于外骨架(3)的所述連接結構,所述連接結構為左連接凸耳(13)和右連接凸耳(23)。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后扭力梁襯套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高峰,謝志強,李海,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