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給出了一種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包括上部、下部和連體部,連體部連接上部和下部,上部的長度方向上設置有與軌道車凹輪接觸的曲面,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一側端面延伸有卡合掛鉤,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另一側端面開有與卡合掛鉤配合的卡合鉤槽;上部、下部和連體部采用鋼筋混凝土一體澆筑結構,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內預埋有鋼筋網;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中心線為弧線,所述中心線對應的半徑大于軌道車任意相鄰兩個軌道輪的軸距。以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結構可以為循環運輸軌道交通專線提供連接的專用的軌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軌道,特別涉及一種單軌客貨運輸車使用的轉向軌道。
技術介紹
現有的軌道交通通常采用雙軌制結構,在軌道鋪設時對地形及環境有著比較高的要求,施工難度較大、成本普遍較高。專利號為:201510651985.9的中國專利《農田軌道》中記載:一種農田軌道包括上部、下部和連體部,連體部連接上部和下部,上部和下部對稱布置,上部的長度方向上設置有與軌道車凹輪接觸的曲面,所述農田軌道一側端面延伸有卡合掛鉤,農田軌道另一側端面開有與卡合掛鉤配合的卡合鉤槽。多個本農田軌道依次連接,相鄰兩個農田軌道通過卡合掛鉤與卡合鉤槽配合,彼此連接固定,配合鋪設在田地內,與其配合的軌道車可以在本農田軌道上行駛,可以方便農民的田間作業。但是上述農田軌道只適合架設在農田中,無法適應森林、山地、丘陵等各種復雜地形,而且其無法實現軌道車任意角度的轉向,限制了農業軌道及軌道車的應用,不利于農業軌道技術的推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實現軌道車轉向的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包括上部、下部和連體部,連體部連接上部和下部,上部的長度方向上設置有與軌道車凹輪接觸的曲面,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一側端面延伸有卡合掛鉤,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另一側端面開有與卡合掛鉤配合的卡合鉤槽;上部、下部和連體部采用鋼筋混凝土一體澆筑結構,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內預埋有鋼筋網;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中心線為弧線,所述中心線對應的半徑大于軌道車任意相鄰兩個軌道輪的軸距。采用這樣的結構后,以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結構可以為循環運輸軌道交通專線提供連接的專用的軌道;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提高軌道車越障的性能,可用于盤山道的單軌運輸軌道的建設中,通過調節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中心線所對的圓心角,控制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轉彎角度,減少施工難度,降低投資成本,可廣泛用于森林、山地、丘陵等各種復雜地形,相鄰兩個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先通過卡合掛鉤與卡合鉤槽配合配合,將兩個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接觸部焊接固定。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下部下端面為平面;采用這樣的結構后,安裝時方便與外部的支架配合,使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使用時更為穩定。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鋼筋網包括若干橫向加強筋、若干豎向加強筋、若干內環鋼筋、若干外環鋼筋和若干綁扎鋼筋;若干橫向加強筋分別預埋在上部和下部內,所述的橫向加強筋沿其長度方向放置,若干豎向加強筋沿連接部的長度方向依次豎直放置,豎向加強筋的上、下兩端分別貫穿連接部且對應伸入上部、下部內,所述內環鋼筋設置在處于上部或者下部內的若干橫向加強筋之間,所述外環鋼筋設置在處于上部或者下部內的若干橫向加強筋外側,綁扎鋼筋用于連接任意相鄰鋼筋。采用這樣的結構后,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內部的鋼筋網結構更加合理,進而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混凝土成型后具有更高的強度。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中心線對應的圓心角為90°;為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最優方案。附圖說明圖1是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圖2沿A-A向視圖。圖4是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實施例使用狀態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4所示(為了更能將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中的端面結構表示清楚,圖2中為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將中心線假設為直線,即將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取直。)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包括上部1、下部2和連體部3。上部1、下部2,上部1截面形狀大體為五邊形,上部1、下部2的沿其長度方向上設置有與凹輪接觸的曲面4,曲面4中部有夾角為90°,上部1的內部沿其長度方向設有四根橫向加強筋5a,上部1、下部2兩端面設有掛鉤鋼板6,掛鉤鋼板6延伸至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內部與橫向加強筋5a焊接,上部1的前端面延伸有卡合掛鉤7,上部1的后端面開有與卡合掛鉤7配合的卡合鉤槽8;下部2的內部沿其長度方向設有四根橫向加強筋5a,掛鉤鋼板6延伸至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內部與橫向加強筋5a焊接,下部2的前端面也延伸有卡合掛鉤7,下部2的后端面開有與卡合掛鉤7配合的卡合鉤槽8,下部2與上部1不同點在于:下部2的下端面為平面。連體部3處于上部1、下部2之間,且連體部3連接上部1、下部2,上部1和下部2的外壁上嵌入有包裹鋼板9,包裹鋼板9與掛鉤鋼板6之間焊接,包裹鋼板9上設有多個安裝孔91。上部1沿其長度方向都開有第一減重孔11,連體部3上開有多個第二減重孔31,第二減重孔31的直徑與連體部3的高度相同,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橫向風通過,在沙漠戈壁地貌中,減少砂石在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一側堆積。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中心線為弧線,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中心線對應的圓心角為90°。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上部、下部和連體部采用鋼筋混凝土一體澆筑結構,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內預埋有鋼筋網,鋼筋網包括七根橫向加強筋5a、多根豎向加強筋5b、多根內環鋼筋5c、多根外環鋼筋5d和多根綁扎鋼筋5e;七根橫向加強筋5a分為兩組,四根橫向加強筋5a分別預埋在上部,三根橫向加強筋5a分別預埋在下部內,所述的橫向加強筋5a沿其長度方向放置,多根豎向加強筋5b兩兩為一組,多組豎向加強筋5b沿連接部的長度方向依次豎直放置,豎向加強筋5b的上、下兩端分別貫穿連接部且對應伸入上部、下部內,多根內環鋼筋5c設置在處于上部內的四根橫向加強筋5a之間,多根外環鋼筋5d纏繞在處于上部內的四根橫向加強筋5a外側,綁扎鋼筋5e用于連接任意相鄰鋼筋。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澆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澆筑之前先將上、下七根橫向加強筋5a和縱向加強筋固定,再通過綁扎鋼筋5e將七根橫向加強筋5a綁、多根豎向加強筋5b、多根內環鋼筋5c、多根外環鋼筋5d和多根綁扎鋼筋5e扎在一起,然后將綁扎好的橫向加強筋5a放置在澆筑模具內,橫向加強筋5a兩端分別與掛鉤鋼板6焊接,包裹鋼板9與掛鉤鋼板6之間焊接,在將澆筑模具內放置兩個第一注模圓管和多個第二注模圓管,上側的第一注模圓管沿上部1的長度方向伸出澆筑模具外;多個第二注模圓管沿連體部3的寬度方向伸出澆筑模具外;灌注混凝土到澆筑模具內,經過振搗,直至成型,最后拆除澆筑模板、第一注模圓管及多個第二注模圓管,第一注模圓管留下的區域形成第一減重孔11,多個第二注模圓管留下的區域形成多個第二減重孔31。使用時,兩個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端部通過卡合掛鉤7與卡合鉤槽8配合連接,兩個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構成供軌道車180°轉彎的軌道,組合后的兩個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在與普通的農田軌道連接配合,構成軌道網絡,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中心線對應的半徑大于軌道車任意相鄰兩個軌道輪的軸距。另外,可以對應調整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中心線對應的圓心角大小,還可以為30°、60°、120°等等,以配合軌道車所要轉向的角度大小。與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配合的軌道車可以借鑒以下中國專利技術,申請號為:201510560723.1的中國專利《軌道車轉向機構》公開了一種軌道車轉向機構,包括前車體、中車體、后車體和連接輪,連接輪用于連接前車體與中車體、中車體與后車體,連接輪由H型支架、平型輪、V型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其特征為:包括上部、下部和連體部,連體部連接上部和下部,上部的長度方向上設置有與軌道車凹輪接觸的曲面,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一側端面延伸有卡合掛鉤,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另一側端面開有與卡合掛鉤配合的卡合鉤槽;上部、下部和連體部采用鋼筋混凝土一體澆筑結構,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內預埋有鋼筋網;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中心線為弧線,所述中心線對應的半徑大于軌道車任意相鄰兩個軌道輪的軸距。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其特征為:包括上部、下部和連體部,連體部連接上部和下部,上部的長度方向上設置有與軌道車凹輪接觸的曲面,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一側端面延伸有卡合掛鉤,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另一側端面開有與卡合掛鉤配合的卡合鉤槽;上部、下部和連體部采用鋼筋混凝土一體澆筑結構,本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內預埋有鋼筋網;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的中心線為弧線,所述中心線對應的半徑大于軌道車任意相鄰兩個軌道輪的軸距。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軌客貨運輸轉向軌道,其特征是:所述的下部下端面為平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軌客貨運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林,于光成,
申請(專利權)人:于光成,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