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組件,包括可撓側支撐和撓度驅動桿,可撓側支撐包括位于側上方的兩個導向板和位于側下方的兩個穩定板,撓度驅動桿包括位于兩個導向板之間的上撓度驅動桿和位于兩個穩定板之間的下撓度驅動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配合用于輔助驅動變形的撓度驅動桿,防止導向板和穩定板發生突變,形成的穩定面和導向面在進行與軌道變道接合時能夠平滑過渡,消除穩定面和導向面折線,利于輕軌列車通行,能夠保證輕軌行駛的穩定性,從而保證乘坐輕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并且結構與現有道岔支撐結構相比具有較大幅度簡化,降低制造成本和縮短制造工期,使用壽命較長,節約使用和維護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組件
本技術涉及一種跨坐式單軌交通軌道附屬部件,特別涉及一種跨坐式單軌交 通軌道道岔梁。
技術介紹
輕軌是城市軌道交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相對高差較大,人口密集,道路狹 窄,坡多彎急,交通擁擠的城市來說,輕軌能夠很好地解決交通擁擠的問題。特別是跨坐式 單軌交通輕軌,更能適應于現代城市的交通狀況??缱絾诬壗煌ㄝp軌的軌道只有一條列車跨座在路軌之上,就是只通過單根軌道 來支承、穩定和導向,車體騎跨在軌道梁上運行的鐵路。技術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車輛的轉 向架、軌道梁和線路道岔三方面,走行機理完全不同于鋼輪鋼軌系統,軌道梁承受較大的扭 轉荷載。通過上述記載可知,跨座式單軌鐵路具有占用空間少,適應地形好,舒適環保等特 點;更能適合于地形較為復雜的城市使用??缱絾诬壗煌ㄜ壍澜Y構由軌道梁、支柱(包括托梁、基礎)與道岔三部分組成, 道岔是一種使機車車輛從一股道道轉入另一股道線路的連接設備,通常在車站站、編組站 站大量鋪設;單軌道岔可以分為關節型道岔和關節可撓型道岔兩種。前者道岔轉轍時道岔 梁在轉折點前方形成折線線形;后者道岔轉轍時可以使道岔梁近似連續彎成曲線線形。上述結構的道岔在接合輕軌軌道時,穩定面和導向面的變形曲線不夠圓滑,降低 輕軌列車行走的舒適性,甚至還會影響到安全性;即使是關節可撓型道岔也會在穩定面和 導向面具有一定的折線結構,影響車輛行駛;并且結構極為復雜,使用壽命較短,成本高。因此,需要對現有的道岔中形成穩定面和導向面的支撐板進行改進,適合于撓性 變形的輕軌道岔,在進行與軌道變道接合時能夠平滑過渡,消除穩定面和導向面折線,能夠 保證輕軌行駛的穩定性,從而保證乘坐輕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提供一種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組件,適合于 撓性變形的輕軌道岔,在進行與軌道變道接合時能夠平滑過渡,消除穩定面和導向面折線, 能夠保證輕軌行駛的穩定性,從而保證乘坐輕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本技術的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組件,包括可撓側支撐和撓度驅動桿, 可撓側支撐包括位于側上方的兩個導向板和位于側下方的兩個穩定板,兩個導向板分別沿 縱向設置于可撓道岔梁主體靠上兩側形成導向面,兩個穩定板分別沿縱向設置于可撓道岔 梁主體靠下兩側形成穩定面;撓度驅動桿包括位于兩個導向板之間的上撓度驅動桿和位于兩個穩定板之間的 下撓度驅動桿,上撓度驅動桿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導向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下撓度驅動 桿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穩定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進一步,上撓度驅動桿和下撓度驅動桿設有用于根據可撓式道岔梁主體的撓性變形而對應于兩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施加撓性變形力的驅動承力件;進一步,所述上撓度驅動桿和下撓度驅動桿均為多個沿可撓式道岔梁縱向均勻并 列分布;進一步,所述兩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均為沿縱向由兩端向中間逐漸變薄的結 構;進一步,所述兩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均為沿縱向由兩端向中間階梯狀和平滑過 渡逐漸變薄。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組件,導向板 和穩定板適合于撓性變形的輕軌道岔,并配合用于輔助驅動變形的撓度驅動桿,防止導向 板和穩定板發生突變,形成的穩定面和導向面在進行與軌道變道接合時能夠平滑過渡,消 除穩定面和導向面折線,利于輕軌列車通行,能夠保證輕軌行駛的穩定性,從而保證乘坐輕 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并且結構與現有道岔支撐結構相比具有較大幅度簡化,降低制造成 本和縮短制造工期,使用壽命較長,節約使用和維護成本,能夠保證輕軌行駛的舒適性和安 全性,并降低車輛行走噪聲,具有較好的環保性。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技術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撓性變形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為本技術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撓性變形原理圖,如圖 所示:本實施例的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組件,包括可撓側支撐和撓度驅動桿,可撓側 支撐板包括設置于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道岔梁主體2側上方的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 向板4)和設置于可撓道岔梁主體2側下方的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兩個導向 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分別沿縱向設置于可撓道岔梁主體靠上兩側形成導向面,兩個穩 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分別沿縱向設置于可撓道岔梁主體靠下兩側形成穩定面;所述 導向板和穩定板可隨可撓道岔梁主體產生沿水平方向的弧形撓度變形;上述結構即通過可 撓道盆梁主體2、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和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 并加上行走面6共同形成完整的用于支撐輕軌列車行走的軌道結構,在外力驅動下完成水 平方向的撓度變形,實現道岔梁與軌道的接合;而兩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和兩 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均為在水平方向可撓性變形的鋼質材料或者其他穩定的 具有可靠強度的材料;撓度驅動桿包括位于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之間的上撓度驅動桿2和 位于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 )之間的下撓度驅動桿11,上撓度驅動桿2兩端分別 對應與兩個導向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下撓度驅動桿11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穩定板內側 表面固定連接;如圖所示,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位于可撓道岔梁主體內且沿 可撓道岔梁主體橫向穿過可撓道岔梁主體,穿出可撓道岔梁主體的兩端分別對應固定連接 于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和兩個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連接外罩由設有筒狀防塵罩,所述筒狀防塵罩為波紋管結構或其它柔性結構并外套于上撓度驅動桿2和 下撓度驅動桿11深處可撓道岔梁主體的端部,筒狀防塵罩采用側壁上沿軸向可閉合式開 口,比如拉鏈等,方便安裝;所述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在機械力驅動下沿其縱 向(即沿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的縱向,該縱向為可撓道岔梁主體的水平橫向) 移動并根據可撓道岔梁主體的撓性變形而對應于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板4)和兩個 穩定板(穩定板10和穩定板9)施加撓性變形力,使整個結構變形更為順暢容易,同時,使兩 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變形更為平滑,消除節段面,使車輛行走更為舒適;如圖所示,根據 需要,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沿可撓道岔梁主體的縱向可分布多個,數量較多 可利于變形的均勻性;本實施例中,上撓度驅動桿和下撓度驅動桿設有用于根據可撓式道岔梁主體的撓 性變形而對應于兩個導向板和兩個穩定板施加撓性變形力的驅動承力件;如圖所示,本實 施例的驅動承力件為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設有的驅動滑槽,如圖所示,上撓 度驅動桿2設有驅動滑槽21,下撓度驅動桿11設有驅動滑槽111 ;如圖所示,上凸輪軸3設 有螺紋形端面凸輪14,下凸輪軸8設有螺紋形端面凸輪12,螺紋形端面凸輪14和螺紋形端 面凸輪12分別對應嵌入驅動滑槽21和驅動滑槽111 ;上凸輪軸3及下凸輪軸8位于可撓 道岔梁主體內腔且兩端分別對應轉動配合支撐于可撓道岔梁主體;通過上凸輪軸3和下凸 輪軸8的轉動帶動各自的螺紋形端面凸輪轉動形成類似螺紋驅動螺母的驅動力,當然是根 據撓度變形方向的需要轉動,使上撓度驅動桿2和下撓度驅動桿11發生橫向位移,從而帶 動兩個導向板(導向板I和導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撓側支撐和撓度驅動桿,可撓側支撐包括位于側上方的兩個導向板和位于側下方的兩個穩定板,兩個導向板分別沿縱向設置于可撓道岔梁主體靠上兩側形成導向面,兩個穩定板分別沿縱向設置于可撓道岔梁主體靠下兩側形成穩定面;?撓度驅動桿包括位于兩個導向板之間的上撓度驅動桿和位于兩個穩定板之間的下撓度驅動桿,上撓度驅動桿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導向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下撓度驅動桿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穩定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撓側支撐和撓度驅動 桿,可撓側支撐包括位于側上方的兩個導向板和位于側下方的兩個穩定板,兩個導向板分 別沿縱向設置于可撓道岔梁主體靠上兩側形成導向面,兩個穩定板分別沿縱向設置于可撓 道岔梁主體靠下兩側形成穩定面;撓度驅動桿包括位于兩個導向板之間的上撓度驅動桿和位于兩個穩定板之間的下撓 度驅動桿,上撓度驅動桿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個導向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下撓度驅動桿兩 端分別對應與兩個穩定板內側表面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撓式道岔梁的可撓側支撐組件,其特征在于:上撓度...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勇,劉波,丁國訓,項林,鄧飛,蔣自立,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