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渦旋干泵電驅動密封結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真空干泵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兩端均采用密封圈密封的渦旋干泵電驅動密封結構。
技術介紹
渦旋干泵抽送有毒有害工藝氣體時容易發生泄漏問題,現有技術中采用定子屏蔽套的密封結構將渦旋干泵內部真空腔室與外界氣體完全隔離起來,但傳統的電驅動靜密封多采用定子屏蔽套一端與電機殼體焊接、一端使用密封圈密封的安裝結構,此種安裝形式存在焊接工藝復雜、同心度差、制造成本高、維修困難等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渦旋干泵電驅動密封結構,屏蔽套通過過盈配合固定且兩端均采用密封圈密封,有效密封并且拆裝方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渦旋干泵電驅動密封結構,包括電機殼體、電機端蓋、定子繞組、轉子繞組、電機軸和屏蔽套,所述定子繞組通過過盈配合固裝在所述電機殼體中,所述屏蔽套通過過盈配合固裝在所述定子繞組中,所述電機殼體一端封閉,另一端為開口端,所述電機軸由真空腔室穿過所述電機殼體的封閉端后伸入至所述屏蔽套中,轉子繞組設置于屏蔽套中并安裝在所述電機軸上,電機端蓋安裝在所述電機殼體的開口端,所述屏蔽套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電機殼體的封閉端和所述電機端蓋相抵,且所述屏蔽套與電機殼體的封閉端之間以及所述屏蔽套與電機端蓋之間均設有密封圈。所述屏蔽套的一端設有中部帶通孔的頂蓋,另一端設有法蘭,所述頂蓋與所述電機殼體的封閉端相抵,所述法蘭與所述電機端蓋相抵。所述電機殼體的封閉端內側設有殼體凸臺,所述屏蔽套的頂蓋與所述殼體凸臺相抵,在所述頂蓋和所述殼體凸臺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容置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密封槽開在所述殼體凸臺上。所述電機端蓋內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渦旋干泵電驅動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殼體(1)、電機端蓋(2)、定子繞組(3)、轉子繞組(4)、電機軸(6)和屏蔽套(5),所述定子繞組(3)通過過盈配合固裝在所述電機殼體(1)中,所述屏蔽套(5)通過過盈配合固裝在所述定子繞組(3)中,所述電機殼體(1)一端封閉,另一端為開口端,所述電機軸(6)由真空腔室(9)穿過所述電機殼體(1)的封閉端后伸入至所述屏蔽套(5)中,轉子繞組(4)設置于屏蔽套(5)中并安裝在所述電機軸(6)上,電機端蓋(2)安裝在所述電機殼體(1)的開口端,所述屏蔽套(5)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電機殼體(1)的封閉端和所述電機端蓋(2)相抵,且所述屏蔽套(5)與電機殼體(1)的封閉端之間以及所述屏蔽套(5)與電機端蓋(2)之間均設有密封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渦旋干泵電驅動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殼體(1)、電機端蓋(2)、定子繞組(3)、轉子繞組(4)、電機軸(6)和屏蔽套(5),所述定子繞組(3)通過過盈配合固裝在所述電機殼體(1)中,所述屏蔽套(5)通過過盈配合固裝在所述定子繞組(3)中,所述電機殼體(1)一端封閉,另一端為開口端,所述電機軸(6)由真空腔室(9)穿過所述電機殼體(1)的封閉端后伸入至所述屏蔽套(5)中,轉子繞組(4)設置于屏蔽套(5)中并安裝在所述電機軸(6)上,電機端蓋(2)安裝在所述電機殼體(1)的開口端,所述屏蔽套(5)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電機殼體(1)的封閉端和所述電機端蓋(2)相抵,且所述屏蔽套(5)與電機殼體(1)的封閉端之間以及所述屏蔽套(5)與電機端蓋(2)之間均設有密封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旋干泵電驅動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套(5)的一端設有中部帶通孔的頂蓋(51),另一端設有法蘭(52),所述頂蓋(51)與所述電機殼體(1)的封閉端相抵,所述法蘭(52)與所述電機端蓋(2)相抵。...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光玉,劉在行,山天涯,雷震霖,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沈陽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遼寧,2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