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機械傳動領域內的軸承減速機保持架,包括從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輸入環、安裝環和輸出環;輸入環的外側壁上設有若干呈圓形均勻分布的卡槽,相鄰卡槽之間的輸入環外側壁上固定連接有保持板;安裝環位于輸入環的外側;輸出環的底部設有多個連接孔。本方案的保持架能夠對軸承減速機的滾柱進行有效的限位,同時將軸承減速機的負載均勻分布在滾柱和保持架上,使軸承減速機內部受力更加均勻,能夠承受更大的負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軸承減速機保持架
本專利技術涉及機械傳動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軸承減速機保持架。
技術介紹
目前應用于機器人領域的減速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日本Nabtesco帝人精機公司的RotateVector減速器(簡稱RV減速器),另一種是日本HarmonicDrive的諧波減速器,他們幾乎壟斷了全球的機器人用減速器。在機器人關節中,由于RV減速器具有更高的剛度和回轉精度,一般將RV減速器放置在機座、大臂、肩部等重負載的位置,而將諧波減速器放置在小臂、腕部或手部。諧波減速器的傳動是通過薄壁柔性齒輪的徑向彈性變形實現轉速變換和動力傳遞,薄壁柔性齒輪承載能力和傳動剛度相對較低,同時柔性齒輪也易因周期性形變而發生疲勞損壞,故主要用于中、輕負載的精密傳動系統,多用作工業機器人腕部、手部的精密減速傳動。RV減速器由一級漸開線圓柱行星齒輪傳動和一級擺線針輪行星傳動復合而成。在結構設計上的特點是:動力由主動小齒輪輸入后,由三個周向均布的行星齒輪帶動三個轉臂同步驅動兩片相錯180度偏心布位的擺線輪,擺線輪與針齒之間形成多齒差嚙合,產生的輸出力矩由轉速輸出機構輸出。RV減速器具有結構緊湊、傳動比大、承載能力強以及傳動剛度高等許多優點。然而,RV的基本結構仍然存在缺陷。一方面,由于采用漸開線齒輪傳動,常常因為接觸齒數少、齒面作用力大和齒面相對滑動速度大等原因而產生齒面膠合,使得齒形磨損,導致嚙合不良,齒形間有超額摩擦磨損,產生噪音和發熱等問題;另一方面,由于擺線輪與針齒采用多齒差嚙合,同嚙合齒數雖然相比單齒差嚙合情形下要多,但是仍未達到全嚙合狀態,導致嚙合過程中部分針齒與擺線輪輪廓之間存在間隙,嚙合時針齒與擺線輪之間易產生滑動摩擦,長期運轉后會對針齒和擺線輪造成較嚴重的磨損,產生噪音和發熱現象,嚴重時導致減速器失效報廢。現提出一種采用軸承滾珠的減速機,采用多級滾珠進行轉速變換和動力傳遞,包括偏心輪、內排滾柱、軸承圈、外排滾柱和中心輪殼體,采用全嚙合和純滾動改善磨損、噪音、發熱等問題,但是使用滾珠需要對滾珠進行限位保持,同時需要保證能夠承受足夠大的徑向和軸向負載,現急需這樣一種具備上述效果的軸承減速機用的滾珠保持架。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意在提供軸承減速機保持架,以解決現有減速器承載能力差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基礎技術方案如下:軸承減速機保持架,包括從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輸入環、安裝環和輸出環;輸入環的外側壁上設有若干呈圓形均勻分布的保持板,所述保持板的頂端高于輸入環的頂端;輸出環的底部設有多個連接孔。實際應用時,輸入環作為軸承減速機的輸入端,便于將輸入動力的輸入軸和偏心輪安裝在輸入環上,安裝環用于定位安裝保持架,輸出環用于輸出變速后的動力。輸入環的上端用于放置軸承減速機內的軸承圈和呈圓形分布的內排滾柱,輸入環的內側用于安裝定位軸承減速機的輸入軸和偏心輪,輸入環的外側用于安裝定位軸承減速機的外排滾柱。保持板用于對軸承減速機的外排滾柱進行限位、保護,對軸承圈與內排滾柱進行限位和傳動結構的加強。輸入軸將動力傳輸給內排滾柱,內排滾柱將動力傳輸給軸承圈,軸承圈將動力傳輸給外排滾柱,外排滾柱與軸承減速機外殼配合推動保持架轉動,通過多級滾柱的傳動實現輸入動力的轉速變換和動力傳輸。保持板與軸承減速機內部的外排滾柱緊密接觸,便于將動力傳輸給保持架,保持板同時對軸承減速機內的軸承圈進行限位,對保持架進行軸向和徑向的力學結構加強,使用時軸承減速機承受的徑向負載通過保持板均分到所有外排滾柱上,軸承減速機承受軸向負載時通過保持板對外排滾柱進行限位,使軸向負載均勻分布到外排滾柱、保持架、軸承圈和內排滾柱上,防止外排滾柱承受負載時出現錯位導致軸承減速機內部磨損加劇,使保持架受力均勻,避免負載集中,使保持架能夠承載更高的扭曲力和剪切力。本方案的保持架能夠對軸承減速機的外排滾柱進行限位,同時將軸承減速機的負載均勻分布在滾柱和保持架上,使軸承減速機內部受力更加均勻,能夠承受更大的負載。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輸入環內壁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限位環。設置限位環可對輸入環內的輸入軸定位軸承進行方便快捷的定位,使裝配更加方便、準確;這樣設置也使得限位環與輸入環為一體成型,整形性能更好,限位環的承載能力更好,使保持架的整體性能更好,更加穩定可靠。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一種改進,相鄰保持板之間的輸入環外側壁上設有卡槽。設置卡槽能為外排滾柱提供限位和保護,在保持架使用過程中外排滾柱間歇性受到內排滾柱和中心輪殼體的擠壓,通過卡槽可為外排滾柱提供一定的緩沖間隙,使外排滾柱在相鄰保持板之間能夠進行彈性運動,減少外排滾柱與保持板、內排滾柱、中心輪殼體之間剛性擠壓造成的較大滑動摩擦帶來的磨損、噪音等不良影響。優選方案三,作為優選方案二的一種改進,所述卡槽的截面輪廓為圓弧狀。這樣設置便于在卡槽內放置滾珠,使滾珠與卡槽之間為滾動接觸,摩擦力更小,磨損更小,不易生熱和產生噪音。優選方案四,作為優選方案三的一種改進,保持板一體成型在輸入環外側壁上。一體成型使得保持板與保持架加工成型更加方便,整體性更好,力學性能更好,進一步增強軸承減速機的承載能力。優選方案五,作為優選方案三的一種改進,保持板通過螺釘固定在輸入環外側壁上。這樣設置使得保持板和輸入環可分別加工后再進行裝配,單個零件的結構更加簡單,加工制造更加方便,單個保持板損壞后更方便進行更換維修。優選方案六,作為優選方案四或優選方案五的一種改進,輸入環與安裝環之間設有定位環,輸入環的直徑小于定位環的直徑,定位環的直徑小于安裝環的直徑,輸出環的直徑小于安裝環的直徑,所述保持板位于定位環的上方。這樣設置的定位環便于對保持架進行定位安裝,也便于在定位環的外側設置軸承以將保持架與其他零件之間的滑動摩擦轉化為滾動摩擦,使得減速機內部摩擦減小,進一步降低噪音,減少磨損。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軸承減速機保持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軸承減速機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軸承壓板1、保持架2、保持板21、內排滾柱22、外排滾柱23、輸入環24、安裝環25、定位環251、輸出環26、卡槽27、限位環28、連接孔29、中心輪殼體3、蓋板4、偏心輪5、軸承圈6。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所示:軸承減速機保持架,包括從上至下一體成型的依次分布的圓形的輸入環24、安裝環25和輸出環26,輸入環24內壁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限位環28;輸入環24的外側壁上設有若干沿圓周均勻分布的卡槽27,卡槽27的截面輪廓為圓弧狀,相鄰卡槽27之間的輸入環24外側壁上一體成型有長方形的保持板21;安裝環25位于輸入環24的外側,安裝環25的上端呈階梯狀形成定位環251;輸出環26的底部沿圓周方向設有多個螺紋連接孔29。本實施例中,實際應用時,軸承減速機如圖2所示,包括蓋板4、中心輪殼體3、保持架2和軸承壓板1,蓋板4位于保持架2的上方,中心輪殼體3位于保持架2的外側,軸承壓板1位于保持架2的下方,中心輪殼體3與軸承壓板1對保持架2進行限位固定。輸入環24作為軸承減速機的輸入端,限位環28便于將輸入動力的輸入軸和偏心輪5安裝在輸入環24上,輸入環24的上端放置呈環形分布的內排滾柱22,偏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軸承減速機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從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輸入環、安裝環和輸出環;輸入環的外側壁上設有若干呈環形均勻分布的保持板,所述保持板的頂端高于輸入環的頂端;輸出環的底部設有多個連接孔。
【技術特征摘要】
1.軸承減速機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從上至下依次分布的輸入環、安裝環和輸出環;輸入環的外側壁上設有若干呈環形均勻分布的保持板,所述保持板的頂端高于輸入環的頂端;輸出環的底部設有多個連接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減速機保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環內壁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限位環。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承減速機保持架,其特征在于:相鄰保持板之間的輸入環外側壁上設有卡槽。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承減速機保持架,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亞明,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科谷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重慶,50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