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包括內模板、外模板、立柱和鋼平臺,所述內模板外部貼合設置有外模板,內模板底端設置有基座,所述外模板底端向外固定焊接有底桿,頂端向外固定焊接有頂桿,所述底桿與頂桿間固定焊接有支柱,所述底桿與頂桿外端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立柱上,所述立柱與外模板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連桿,所述立柱在外模板外側設置有兩組,兩組所述的立柱頂端連接有水平方向的拉索,所述立柱外側近底端固定連接有斜撐桿,所述斜撐桿頂端固定連接有平臺,所述平臺外側固定連接有欄桿。該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具有結構設計合理、拆裝便捷等優點,可以普遍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
本技術屬于建筑施工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橋梁建設的快速發展,橋梁梁板的現場預制已經不能滿足橋梁的施工進度要求,橋梁梁板預制工廠化生產應運而生。橋梁梁板工廠化施工具有專業技術強、施工速度快、產品質量高、總體投資少等特點,是加快橋梁施工進度及節約投資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橋梁施工中普遍使用預制梁梁模板,市場上的預制梁梁模板一種是兩側無護欄無加寬走道,這種模板的優點是價格低,占空間小,但這種模板存在硬傷,2m以上屬于高空作業,必須要采取防護措施,再有工作人員在振搗混凝土操作過程中只能在頂板鋼筋上走動,操作不方便容易受傷且對預制梁的質量會有影響;另一種是在翼模外側加寬1m,用于在模板上部安裝鋼軌,作為養護棚車、工作平臺車、提漿抹平機的軌道,同時還可以用于布置橋走道及欄桿。這種模板優點是便于操作,安全有保障;不足之處在于不能靈活拆卸,需要占用較大空間,造價較高,且同一個項目十幾套模板,每套模板都要安裝,不能共用,造成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包括內模板、外模板、立柱和鋼平臺,所述內模板外部貼合設置有外模板,內模板底端設置有基座,所述內模板與外模板在基座兩側均對稱設置有兩組,在兩組所述的外模板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底座,所述外模板底端向外固定焊接有底桿,頂端向外固定焊接有頂桿,所述底桿與頂桿間固定焊接有支柱,所述底桿與頂桿外端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立柱上,所述立柱與外模板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連桿,所述立柱在外模板外側設置有兩組,兩組所述的立柱頂端連接有水平方向的拉索,所述立柱外側近底端固定連接有斜撐桿,所述斜撐桿頂端固定連接有平臺,所述平臺外側固定連接有欄桿。優選的,所述連桿設置有三組,三組所述連桿右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外模板中段,上下兩組所述連桿分別向上向下傾斜,且與中部所述連桿夾角相同。優選的,兩組所述底座間還設置有拉索,所述拉索穿過基座,兩端伸出底座并通過螺栓固定。優選的,所述平臺由縱向平臺梁和橫向平臺梁固定焊接,靠近所述立柱一側的縱向平臺梁兩端下方設置有槽鋼,縱向平臺梁設置在槽鋼槽內,所述槽鋼與立柱間設置有固定件,所述槽鋼、固定件與立柱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平臺上方還鋪設有走道板。優選的,所述平臺在斜撐桿頂端水平安裝,欄桿在平臺外側豎直安裝,斜撐桿底端與立柱間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通過螺栓與立柱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上還固定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傾斜角度與斜撐桿相同,且套設在斜撐桿底端,所述靠近欄桿一側的縱向平臺梁下方固定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設在斜撐桿頂端。本技術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通過在外模板兩側安裝平臺,便于施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操作人員安全;平臺由小單元構成,便于拆裝,與固定式平臺相比,其造價低,平臺標準單元由鋼管焊接而成,固定式平臺是由鋼梁支撐與模板是一個整體,前者造價相對低廉,可拆卸,便于安裝,多套模具可共享一套操作平臺,減少模具投資;節省空間,該平臺只在混凝土澆注等需要人工操作施工環節中才安裝,不用的時候可以拆下來安裝到其他模具上或儲存在庫房里,平臺外側安裝護欄,可作為防護網固著點,保護操作人員安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平臺結構示意圖。圖中:1平臺、2欄桿、3斜撐桿、4立柱、5支柱、6底桿、7底座、8頂桿、9拉索、10連桿、11內模板、12外模板、13基座、14縱向平臺梁、15橫向平臺梁、16固定件、17槽鋼。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提供了如圖1-2所示的一種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包括內模板11、外模板12、立柱4和鋼平臺1,所述內模板11外部貼合設置有外模板12,內模板11底端設置有基座13,所述內模板11與外模板12在基座13兩側均對稱設置有兩組,在兩組所述的外模板12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底座7,所述外模板12底端向外固定焊接有底桿6,頂端向外固定焊接有頂桿8,所述底桿6與頂桿8間固定焊接有支柱5,所述底桿6與頂桿8外端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立柱4上,所述立柱4與外模板12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連桿10,所述立柱4在外模板12外側設置有兩組,兩組所述的立柱4頂端連接有水平方向的拉索9,所述立柱4外側近底端固定連接有斜撐桿3,所述斜撐桿3頂端固定連接有平臺1,所述平臺1外側固定連接有欄桿2。進一步的,所述連桿10設置有三組,三組所述連桿10右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外模板12中段,上下兩組所述連桿10分別向上向下傾斜,且與中部所述連桿10夾角相同。進一步的,兩組所述底座7間還設置有拉索9,所述拉索9穿過基座13,兩端伸出底座7并通過螺栓固定。進一步的,所述平臺1由縱向平臺1梁和橫向平臺梁15固定焊接,靠近所述立柱4一側的縱向平臺1梁兩端下方設置有槽鋼17,縱向平臺1梁設置在槽鋼17槽內,所述槽鋼17與立柱4間設置有固定件16,所述槽鋼17、固定件16與立柱4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平臺1上方還鋪設有走道板。進一步的,所述平臺1在斜撐桿3頂端水平安裝,欄桿2在平臺1外側豎直安裝,斜撐桿3底端與立柱4間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通過螺栓與立柱4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上還固定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傾斜角度與斜撐桿3相同,且套設在斜撐桿3底端,所述靠近欄桿2一側的縱向平臺梁14下方固定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設在斜撐桿3頂端。具體的,該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走道板由5-6組平臺支撐,并進行構造要求的焊接,其中橫向平臺梁15起次梁作用,將走道板上的荷載傳遞到縱向平臺梁14上,內側的縱向平臺梁14兩端分別放置于2組槽鋼17連接節點內,外側的縱向平臺梁14中間設置斜撐桿3上端套筒連接節點,斜撐桿3插入此節點套筒內來支撐外側的縱向平臺梁14,同時斜撐桿3下端插入下端套筒連接節點,上端套筒節點通過設置較深的插入長度來保證此節點按剛接進行設計,下端套筒節點按鉸接節點進行設計,但同時亦設計一定的插入長度以保證節點滿足構造要求不致斜桿脫開節點,每個走道板都可安裝欄桿2,保證操作人員安全。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包括內模板(11)、外模板(12)、立柱(4)和鋼平臺(1),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板(11)外部貼合設置有外模板(12),內模板(11)底端設置有基座(13),所述內模板(11)與外模板(12)在基座(13)兩側均對稱設置有兩組,在兩組所述的外模板(12)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底座(7),所述外模板(12)底端向外固定焊接有底桿(6),頂端向外固定焊接有頂桿(8),所述底桿(6)與頂桿(8)間固定焊接有支柱(5),所述底桿(6)與頂桿(8)外端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立柱(4)上,所述立柱(4)與外模板(12)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連桿(10),所述立柱(4)在外模板(12)外側設置有兩組,兩組所述的立柱(4)頂端連接有水平方向的拉索(9),所述立柱(4)外側近底端固定連接有斜撐桿(3),所述斜撐桿(3)頂端固定連接有平臺(1),所述平臺(1)外側固定連接有欄桿(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包括內模板(11)、外模板(12)、立柱(4)和鋼平臺(1),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板(11)外部貼合設置有外模板(12),內模板(11)底端設置有基座(13),所述內模板(11)與外模板(12)在基座(13)兩側均對稱設置有兩組,在兩組所述的外模板(12)底端均固定焊接有底座(7),所述外模板(12)底端向外固定焊接有底桿(6),頂端向外固定焊接有頂桿(8),所述底桿(6)與頂桿(8)間固定焊接有支柱(5),所述底桿(6)與頂桿(8)外端均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立柱(4)上,所述立柱(4)與外模板(12)間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連桿(10),所述立柱(4)在外模板(12)外側設置有兩組,兩組所述的立柱(4)頂端連接有水平方向的拉索(9),所述立柱(4)外側近底端固定連接有斜撐桿(3),所述斜撐桿(3)頂端固定連接有平臺(1),所述平臺(1)外側固定連接有欄桿(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預制梁防護及操作平臺,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10)設置有三組,三組所述連桿(10)右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外模板(12)中段,上下兩組所述連桿(10)分別向上向下傾斜,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鵬,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市政路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