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橋梁加固基座,包括混凝土基樁、防水橡膠墊、安裝殼、絲桿和夾槽;所述混凝土基樁外壁上夾有安裝殼,所述安裝殼后側面固定粘接有防水橡膠墊,所述安裝殼前側面中部豎向開設有夾槽,所述夾槽中部橫向轉動貫穿絲桿,所述夾槽內腔滑動設置有夾板,所述絲桿橫向貫穿夾板后側,所述夾槽前側中部豎向設置有鋼管;所述安裝殼左右兩側面對稱開設有伸縮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相對于對比文件而言,本裝置在實際安裝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方便的進行組裝,且可以方便的安裝到混凝土基樁外壁上,而且防水橡膠墊緊緊的夾在混凝土基樁外壁與安裝殼之間,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基樁受到風侵雨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橋梁加固基座
本技術涉及基座加固
,具體為一種橋梁加固基座。
技術介紹
在橋梁建設過程中,首先需要灌注混凝土基樁,混凝土基樁大部分深埋在土壤內,還有一部分佇立在地面以上,地面以上的混凝土基樁長期受到風雨侵蝕,存在安全隱患,需要在混凝土基樁外部設置保護裝置。中國專利號為CN201810442861.3的專利技術涉及公路橋梁
,特別涉及一種公路橋梁基樁加固裝置,它包括加固裝置本體,該加固裝置本體包括安裝在橋梁基樁上部和下部的上基座、下基座;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間四周對應設置有左支撐柱、右支撐柱、前支撐柱和后支撐柱;所述左支撐柱、右支撐柱、前支撐柱和后支撐柱上,從上往下等距設置有若干組環形緊固支撐件;它采用在待修復的基樁上設置有上下基座,在上下基座之間設置有若干組合式環形緊固支撐件,以及在環形緊固支撐件上設置X形加強筋和豎向支撐加強筋條,形成整體加固框架;它具有施工便捷快速,成本低,不需要停止通航,從而不影響公路橋梁的正常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該裝置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該裝置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其組裝麻煩,且不能方便的安裝到混凝土基樁外壁上。2、該裝置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其中的加強筋不能方便的進行安裝,也不便于后期的維護和拆卸。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橋梁加固基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橋梁加固基座,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所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橋梁加固基座,包括混凝土基樁、防水橡膠墊、安裝殼、絲桿和夾槽;所述混凝土基樁外壁上夾有安裝殼,所述安裝殼后側面固定粘接有防水橡膠墊,所述安裝殼前側面中部豎向開設有夾槽,所述夾槽中部橫向轉動貫穿絲桿,所述夾槽內腔滑動設置有夾板,所述絲桿橫向貫穿夾板后側,所述夾槽前側中部豎向設置有鋼管;所述安裝殼左右兩側面對稱開設有伸縮槽,兩組所述伸縮槽內腔分別滑動插入有連接頭A和連接頭B,所述連接頭A和連接頭B遠離安裝殼的一端均豎向開設有銷孔,所述連接頭A和連接頭B朝向絲桿的一端對稱開設有螺紋孔,所述絲桿的兩端分別與兩組螺紋孔內壁螺紋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防水橡膠墊位于安裝殼與混凝土基樁之間。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夾板具體為兩組,且兩組夾板與絲桿均為螺紋連接。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銷孔內貫穿插入有連接銷。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絲桿中部左右兩側的外壁上固定焊接有轉動螺帽,兩組所述轉動螺帽均位于夾槽內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術一種橋梁加固基座,利用六角扳手轉動轉動螺帽,轉動螺帽帶動絲桿轉動,絲桿通過轉動帶動連接頭A和連接頭B向伸縮槽內腔收縮,進而使得多組安裝殼組成的環狀體夾緊在混凝土基樁外壁上,相對于對比文件而言,本裝置在實際安裝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方便的進行組裝,且可以方便的安裝到混凝土基樁外壁上,而且防水橡膠墊緊緊的夾在混凝土基樁外壁與安裝殼之間,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基樁受到風侵雨蝕。2.本技術一種橋梁加固基座,絲桿帶動連接頭A和連接頭B移動的過程中,同時帶動兩組夾板沿夾槽后側內壁移動,使得兩組夾板相互靠近并將鋼管緊緊夾住,相對于對比文件而言,本裝置在實際安裝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方便的對鋼管進行固定,且便于后期維護拆卸。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本技術一種橋梁加固基座的俯視剖面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橋梁加固基座的安裝殼的俯視剖面圖;圖3為本技術一種橋梁加固基座的安裝殼的前視圖。圖中:混凝土基樁1、防水橡膠墊2、安裝殼3、銷孔4、連接頭A5、絲桿6、轉動螺帽7、連接頭B8、夾板9、鋼管10、夾槽11、伸縮槽12、螺紋孔13、連接銷14。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請參閱圖1-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橋梁加固基座,包括混凝土基樁1、防水橡膠墊2、安裝殼3、絲桿6和夾槽11;所述混凝土基樁1外壁上夾有安裝殼3,所述安裝殼3后側面固定粘接有防水橡膠墊2,所述安裝殼3前側面中部豎向開設有夾槽11,所述夾槽11中部橫向轉動貫穿絲桿6,所述夾槽11內腔滑動設置有夾板9,所述絲桿6橫向貫穿夾板9后側,所述夾槽11前側中部豎向設置有鋼管10;所述安裝殼3左右兩側面對稱開設有伸縮槽12,兩組所述伸縮槽12內腔分別滑動插入有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所述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遠離安裝殼3的一端均豎向開設有銷孔4,所述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朝向絲桿6的一端對稱開設有螺紋孔13,所述絲桿6的兩端分別與兩組螺紋孔13內壁螺紋連接。其中,所述防水橡膠墊2位于安裝殼3與混凝土基樁1之間。其中,所述夾板9具體為兩組,且兩組夾板9與絲桿6均為螺紋連接。其中,所述銷孔4內貫穿插入有連接銷14。其中,所述絲桿6中部左右兩側的外壁上固定焊接有轉動螺帽7,兩組所述轉動螺帽7均位于夾槽11內腔。需要說明的是,本技術為一種橋梁加固基座,包括混凝土基樁1、防水橡膠墊2、安裝殼3、銷孔4、連接頭A5、絲桿6、轉動螺帽7、連接頭B8、夾板9、鋼管10、夾槽11、伸縮槽12、螺紋孔13、連接銷14,部件均為通用標準件或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曉的部件,其結構和原理都為本技術人員均可通過技術手冊得知或通過常規實驗方法獲知。工作原理,先將多組安裝殼3圍繞混凝土基樁1一圈擺放,然后將連接銷14插入每兩組安裝殼3對接處的銷孔4內,然后將鋼管10放入兩組夾板9之間,然后利用六角扳手轉動轉動螺帽7,轉動螺帽7帶動絲桿6轉動,絲桿6通過轉動帶動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向伸縮槽12內腔收縮,進而使得多組安裝殼3組成的環狀體夾緊在混凝土基樁1外壁上,相對于對比文件而言,本裝置在實際安裝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方便的進行組裝,且可以方便的安裝到混凝土基樁外壁上,而且防水橡膠墊3緊緊的夾在混凝土基樁1外壁與安裝殼3之間,可以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基樁1受到風侵雨蝕,絲桿6帶動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移動的過程中,同時帶動兩組夾板9沿夾槽11后側內壁移動,使得兩組夾板9相互靠近并將鋼管10緊緊夾住,相對于對比文件而言,本裝置在實際安裝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方便的對鋼管10進行固定,且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橋梁加固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樁(1)、防水橡膠墊(2)、安裝殼(3)、絲桿(6)和夾槽(11);/n所述混凝土基樁(1)外壁上夾有安裝殼(3),所述安裝殼(3)后側面固定粘接有防水橡膠墊(2),所述安裝殼(3)前側面中部豎向開設有夾槽(11),所述夾槽(11)中部橫向轉動貫穿絲桿(6),所述夾槽(11)內腔滑動設置有夾板(9),所述絲桿(6)橫向貫穿夾板(9)后側,所述夾槽(11)前側中部豎向設置有鋼管(10);/n所述安裝殼(3)左右兩側面對稱開設有伸縮槽(12),兩組所述伸縮槽(12)內腔分別滑動插入有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所述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遠離安裝殼(3)的一端均豎向開設有銷孔(4),所述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朝向絲桿(6)的一端對稱開設有螺紋孔(13),所述絲桿(6)的兩端分別與兩組螺紋孔(13)內壁螺紋連接。/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橋梁加固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樁(1)、防水橡膠墊(2)、安裝殼(3)、絲桿(6)和夾槽(11);
所述混凝土基樁(1)外壁上夾有安裝殼(3),所述安裝殼(3)后側面固定粘接有防水橡膠墊(2),所述安裝殼(3)前側面中部豎向開設有夾槽(11),所述夾槽(11)中部橫向轉動貫穿絲桿(6),所述夾槽(11)內腔滑動設置有夾板(9),所述絲桿(6)橫向貫穿夾板(9)后側,所述夾槽(11)前側中部豎向設置有鋼管(10);
所述安裝殼(3)左右兩側面對稱開設有伸縮槽(12),兩組所述伸縮槽(12)內腔分別滑動插入有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所述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遠離安裝殼(3)的一端均豎向開設有銷孔(4),所述連接頭A(8)和連接頭B(5)朝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蘇妹,張世峰,
申請(專利權)人:黃蘇妹,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