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對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進行干燥預熱;步驟2: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通過傳送裝置傳送;步驟3: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進入涂覆裝置進行涂覆;所述涂覆裝置包括涂料擠出機1~10臺、1套涂覆模具及支架,所述涂覆模具為1~10個通道分層涂覆一體成形的涂覆模具;通過所述涂料擠出機向所述涂覆模具輸送涂料,所述管狀織物管坯管內穿入專用模芯后通過所述傳送裝置送入所述涂覆模具,通過所述涂覆模具完成對所述管狀織物管坯的里外面涂覆;步驟4:對所述涂覆成形的管狀涂覆織物進行成形后處理,形成所述管狀涂覆織物成品。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管狀涂覆織物長度受限,功能受限,工藝復雜、設備成本高等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
本專利技術涉及產業用紡織品生產
,具體涉及一種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
技術介紹
現行的可扁平盤卷液體輸送管狀涂覆織物屬于單一涂覆材料管狀涂覆織物,這類管狀涂覆織物目前有兩種結構,一種是在合成纖維圓織的管坯內外熱涂覆彈性體材料形成管狀涂覆織物的內外膠層,另一種是在合成纖維圓織管坯內外一次性涂覆保護層和密封層形成管狀涂覆織物內外膠層。以上兩種管狀涂覆織物共同存在著以下不足:1、管狀涂覆織物長度受限:由于粘襯內外膠層需要有與管狀涂覆織物等長的操作平臺,操作平臺的長度限制了管狀涂覆織物的長度。2、管狀涂覆織物使用功能受到限制:內外膠層為同一種涂覆材料,無法顧及內外不同情況的需要。3、工藝復雜,制造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本專利技術解決了管狀涂覆織物長度受限,功能受限,工藝復雜、設備成本高等問題。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對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進行干燥預熱;步驟2:對干燥預熱后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通過傳送裝置進行傳送;步驟3:通過傳送裝置后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進入涂覆裝置進行涂覆;所述涂覆裝置包括涂料擠出機1~10臺、1套涂覆模具及其支架,所述涂覆模具為1~10個通道分層涂覆一體成形的涂覆模具,所述通道為無痕流道;所述涂覆為通過所述涂料擠出機向所述涂覆模具輸送涂料,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通過所述涂覆模具完成對所述管狀織物管坯的里外面涂覆成形;步驟4:對所述涂覆成形的管狀涂覆織物進行成形后處理,形成所述管狀涂覆織物成品。上述工藝中,所述干燥預熱為烘箱或烘房干燥預熱,所述干燥預熱的溫度為70℃~120℃,所述干燥預熱的時間為1分鐘~40分鐘。上述工藝中,將所述管狀織物管坯管內穿入專用模芯后通過所述傳送裝置送入所述涂覆模具,所述專用模芯為帶有端頭和模芯主體的柱體,所述端頭夾持在所述傳送裝置前,所述模芯主體穿入所述涂覆模具,所述專用模芯與所述涂覆模具配套使用。上述工藝中,所述1~10臺涂料擠出機所用涂料為相同涂料或/和不同涂料,所述1套涂覆模具為配有2~25種不同管徑規格的涂覆模具可對相應不同管徑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進行涂覆,所述支架支撐所述涂覆模具與所述涂覆模具按規格配套使用。上述工藝中,所述成形后處理為通過冷卻水箱對所述管狀涂覆織物進行冷卻處理,所述冷卻為冷卻水循環冷卻或冷卻水非循環冷卻,所述冷卻水入口溫度為5~25度。上述工藝中,所述1~10個無痕流道為不同涂料或相同涂料的擠出通道,所述分層涂覆為通過所述1~10個無痕流道在所述管狀織物管坯上形成1~10層所述不同涂料或相同涂料的涂覆層,所述一體成形為通過所述涂覆模具后,形成具有1~10層涂覆層的所述管狀涂覆織物。上述工藝中,所述干燥預熱的溫度為80℃~110℃,所述干燥預熱的時間為2分鐘~30分鐘。上述工藝中,所述端頭為寬于所述柱體具有一定形狀的端頭,所述模芯主體為可嵌入所述涂覆模具寬于所述柱體具有一定結構的模芯主體;所述專用模芯由不銹鋼或碳鋼制成。上述工藝中,所述不同管徑規格包括:Ф25、Ф40、Ф50、Ф65、Ф80、Ф100、Ф150、Ф200、Ф250、Ф300、Ф400、Ф500、Ф600、Ф800、Ф1000。上述工藝中,所述涂料擠出機為螺桿式涂料擠出機,所述涂料擠出機為2~6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產生的有益效果如下:1、多通道分層涂覆一體成形,不同涂料可同時分層使得管狀涂覆織物涂覆一次成型,多功能疊加;2、上下無痕流道,涂料不滯留,管狀涂覆織物功能多、性能穩定;3、專用模芯可使涂覆厚度一致,涂層均勻平整;4、大口徑涂覆模具,可對1000直徑的大管徑織物進行里外涂覆。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流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管狀織物涂覆工藝涂覆模具構造示意圖。附圖標記1-管狀織物管坯,2-烘箱,3-傳送裝置,4-專用模芯,401-模芯端頭,402-模芯主體,5-涂料擠出機,6-涂覆模具,601-無痕流道,602-模口,7-管狀涂覆織物,8-冷卻水箱,9-管狀涂覆織物成品,10-牽引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對所述管狀織物管坯1通過烘箱2干燥預熱,所述干燥預熱的溫度為70℃~120℃,所述干燥預熱的時間為1分鐘~30分鐘。步驟2:干燥預熱后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1通過傳送裝置3進行傳送;步驟3:通過傳送裝置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1進入涂覆裝置進行涂覆;所述涂覆裝置包括1~10臺涂料擠出機5、1套涂覆模具6及其支架,所述涂覆模具6為1~10個通道分層涂覆一體成形的涂覆模具,所述通道為無痕流道601;所述涂覆為通過所述涂料擠出機5向所述涂覆模具6輸送涂料,所述管狀織物管坯1通過所述涂覆模具6從所述涂覆模具6的模口602抹覆后,完成對所述管狀織物管坯1的里外面涂覆成形。具體為將所述管狀織物管坯1管內穿入專用模芯4后通過所述傳送裝置3送入所述涂覆模具6;所述1~10臺涂料擠出機5所用涂料為相同涂料或/和不同涂料,所述1套涂覆模具6為配有2~25種不同管徑規格的涂覆模具可對相應不同管徑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1進行涂覆,所述支架支撐所述涂覆模具6與所述涂覆模具6按規格配套使用。所述專用模芯4為帶有端頭401和模芯主體402的柱體,所述端頭401夾持在所述傳送裝置3前,所述模芯主體402穿入所述涂覆模具6,所述專用模芯4與所述涂覆模具6配套使用。所述1~10個無痕流道為不同涂料或相同涂料的擠出通道,所述分層涂覆為通過所述1~10個無痕流道在所述管狀織物管坯1上形成1~10層所述不同涂料或相同涂料的涂覆層,所述一體成形為所述管狀織物管坯1通過所述涂覆模具6后,形成具有1~10層涂覆層的管狀涂覆織物7。所述端頭401為寬于所述柱體具有一定形狀的端頭,所述模芯主體402為可嵌入涂覆模具6寬于所述柱體具有一定結構的模芯主體;所述專用模芯4由不銹鋼或碳鋼制成。步驟4:對所述涂覆成形的管狀涂覆織物7進行成形后處理,形成所述管狀涂覆織物成品9。具體地,所述成形后處理為通過冷卻水箱8對所述管狀涂覆織物7進行冷卻處理,然后送入牽引裝置10。所述冷卻為冷卻水循環冷卻或冷卻水非循環冷卻,所述冷卻水入口溫度為5~25度。上述工藝中,常用的所述干燥預熱溫度為80℃~110℃,對常用規格的所述管狀涂覆織物成品9,優選所述干燥預熱溫度為95℃~100℃,所述干燥預熱時間為2分鐘~20分鐘。上述工藝中,常用的所述涂覆裝置包括2~6臺涂料擠出機5,所述涂覆模具6為2~6個通道分層涂覆一體成形的涂覆模具。上述工藝中,常用的所述1套涂覆模具6為配有5~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n步驟1:對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進行干燥預熱;/n步驟2:對干燥預熱后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通過傳送裝置進行傳送;/n步驟3:通過傳送裝置后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進入涂覆裝置進行涂覆;所述涂覆裝置包括涂料擠出機1~10臺、1套涂覆模具及其支架,所述涂覆模具為1~10個通道分層涂覆一體成形的涂覆模具,所述通道為無痕流道;所述涂覆為通過所述涂料擠出機向所述涂覆模具輸送涂料,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通過所述涂覆模具完成對所述管狀織物管坯的里外面涂覆成形;/n步驟4:對所述涂覆成形的管狀涂覆織物進行成形后處理,形成所述管狀涂覆織物成品。/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產業用管狀織物涂覆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對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進行干燥預熱;
步驟2:對干燥預熱后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通過傳送裝置進行傳送;
步驟3:通過傳送裝置后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進入涂覆裝置進行涂覆;所述涂覆裝置包括涂料擠出機1~10臺、1套涂覆模具及其支架,所述涂覆模具為1~10個通道分層涂覆一體成形的涂覆模具,所述通道為無痕流道;所述涂覆為通過所述涂料擠出機向所述涂覆模具輸送涂料,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通過所述涂覆模具完成對所述管狀織物管坯的里外面涂覆成形;
步驟4:對所述涂覆成形的管狀涂覆織物進行成形后處理,形成所述管狀涂覆織物成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狀織物涂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預熱為烘箱或烘房干燥預熱,所述干燥預熱的溫度為70℃~120℃,所述干燥預熱的時間為1分鐘~40分鐘。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狀織物涂覆工藝,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管狀織物管坯管內穿入專用模芯后通過所述傳送裝置送入所述涂覆模具,所述專用模芯為帶有端頭和模芯主體的柱體,所述端頭夾持在所述傳送裝置前,所述模芯主體穿入所述涂覆模具,所述專用模芯與所述涂覆模具配套使用。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管狀織物涂覆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1~10臺涂料擠出機所用涂料為相同涂料或/和不同涂料,所述1套涂覆模具為配有2~25種不同管徑規格的涂覆模具可對相應不同管徑的所述管狀織物管坯進行涂覆,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康,陳曉偉,唐斌,劉艷秀,李蘭亭,王麗娜,沈宇,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光華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燕陽新材料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