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顯示模組壓合治具,包括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下模上設有矩形的支撐臺,下模上還設有四個可沿水平方向移動的滑塊,四個滑塊分別靠近支撐臺的四邊設置,且任意一個滑塊可沿垂直于該滑塊靠近的支撐臺的一邊的方向移動,上模包括沿豎直方向可升降的壓板,壓板靠近下模的一面設有四個凸出的導向塊,四個導向塊分別與四個滑塊一一對應抵持并驅使滑塊靠近支撐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使底殼與單元板粘接固定后底殼的幾何中心與單元板的幾何中心位于同一豎直線上,提高了顯示模組上燈珠的位置精度,確保LED顯示屏具有良好的顯示效果。顯示屏具有良好的顯示效果。顯示屏具有良好的顯示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顯示模組壓合治具
[0001]本技術涉及顯示屏技術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模組壓合治具。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在LED顯示屏的生產過程中,單元板與底殼的組裝時通常會使用壓合治具對單元板及底殼進行定位,并在單元板與底殼粘接后進行保壓,以確保單元板與底殼粘接牢靠。
[0003]如圖1所示,由于單元板1和底殼2通常設計為矩形,因此現有的壓合治具上一般會采用直角形的擋塊與單元板1或底殼2的其中一角抵持,然后在單元板1或底殼2的其他側面推動單元板1或底殼2使其向擋塊靠近,以實現對單元板1或底殼2的定位。然而生產過程中單元板1或底殼2的尺寸存在一定的誤差,即單元板1的邊長與底殼2的邊長并不一致,因此在粘合的過程中采用直角形的擋塊進行定位會使底殼2偏向單元板1的一角,導致獲得的顯示模組上的燈珠的位置出現偏移,會對LED顯示屏后期使用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多個顯示模組拼接后部分燈珠的錯位會嚴重影響LED顯示屏整體的顯示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將底殼居中壓合在單元板上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顯示模組壓合治具,包括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上設有矩形的支撐臺,所述下模上還設有四個可沿水平方向移動的滑塊,四個所述滑塊分別靠近所述支撐臺的四邊設置,且任意一個所述滑塊可沿垂直于該所述滑塊靠近的所述支撐臺的一邊的方向移動,所述上模包括沿豎直方向可升降的壓板,所述壓板靠近所述下模的一面設有四個凸出的導向塊,四個所述導向塊分別與四個所述滑塊一一對應抵持并驅使所述滑塊靠近所述支撐臺。
[0006]進一步的,所述導向塊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滑塊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
[0007]進一步的,所述下模上還設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的軸向與豎直方向一致,所述上模上設有與所述導向柱相配合的導向孔。
[0008]進一步的,所述下模上還設有四個限位塊,所述限位塊呈直角形且四個所述限位塊分別與所述支撐臺的四角抵持,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限位塊之間設有一個所述滑塊。
[0009]進一步的,所述下模上還設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位于所述滑塊遠離所述支撐臺的一側,所述固定塊上設有可移動的第一銷釘,所述第一銷釘貫穿所述固定塊并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銷釘的移動方向與該所述第一銷釘連接的所述滑塊的移動方向一致。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銷釘上套設有驅使所述第一銷釘向遠離所述支撐臺的方向移動的第一彈性件,所述第一彈性件伸縮方向上的相對兩端中的一端與所述固定塊抵持,另
一端與所述第一銷釘抵持。
[0011]進一步的,所述壓板靠近所述下模的一面設有可沿豎直方向移動的壓塊及驅使所述壓塊向靠近所述下模的方向移動的驅動件。
[0012]進一步的,所述壓板上還設有貫穿所述壓板并與所述壓塊固定連接的第二銷釘,所述第二銷釘在所述壓板上可沿豎直方向移動,且所述第二銷釘上套設有驅使所述壓塊向靠近所述壓板的方向移動的第二彈性件。
[0013]進一步的,所述上模還包括分別與四個所述導向塊固定連接的環形板,所述環形板位于所述壓板遠離所述下模的一側,所述環形板及四個所述導向塊可沿豎直方向同步移動且所述壓板上設有避讓所述導向塊的避位槽。
[0014]進一步的,所述環形板上還設有貫穿所述環形板并與所述壓板固定連接的第三銷釘,所述第三銷釘在所述環形板上可沿豎直方向移動,且所述第三銷釘上套設有驅使所述環形板向遠離所述壓板的方向移動的第三彈性件。
[0015]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提供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通過上模與下模的配合對單元板及底殼進行定位和保壓,裝配顯示模組時單元板及底殼依次放置在支撐臺上,此時單元板及底殼位于四個滑塊圍成的區域內,單元板及底殼放置完成后上模從正上方壓緊在下模上,此時上模上的四個導向塊分別與下模上的四個滑塊一一對應抵持,并驅使四個滑塊同步向單元板及底殼靠近,使四個滑塊分別與底殼的四個側邊對應抵持以將底殼定位在單元板上,并且四個滑塊同步移動以使底殼在單元板上的位置居中,以使底殼與單元板粘接固定后底殼的幾何中心與單元板的幾何中心位于同一豎直線上,進而提高顯示模組上燈珠的位置精度,確保LED顯示屏具有良好的顯示效果。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現有技術中顯示模組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的爆炸圖;
[0019]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的剖視圖;
[0020]圖5為圖4中A處的放大圖;
[0021]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另一剖面的剖視圖;
[0022]圖7為圖6中B處的放大圖;
[0023]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中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中上模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的剖視圖;
[0026]圖11為本技術實施例三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的剖視圖。
[0027]標號說明:
[0028]1、單元板;2、底殼;3、上模;31、壓板;32、導向孔;33、驅動件;34、第二銷釘;35、第二彈性件;36、避位槽;4、下模;41、支撐臺;42、導向柱;43、限位塊;44、導軌;45、彈性墊;5、滑塊;51、第二斜面;6、導向塊;61、第一斜面;7、固定塊;71、第一銷釘;72、第一彈性件;8、壓塊;81、仿形面;9、環形板;91、第三銷釘;92、第三彈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0030]請參照圖1至圖11,一種顯示模組壓合治具,包括相配合的上模3和下模4,所述下模4上設有矩形的支撐臺41,所述下模4上還設有四個可沿水平方向移動的滑塊5,四個所述滑塊5分別靠近所述支撐臺41的四邊設置,且任意一個所述滑塊5可沿垂直于該所述滑塊5靠近的所述支撐臺41的一邊的方向移動,所述上模3包括沿豎直方向可升降的壓板31,所述壓板31靠近所述下模4的一面設有四個凸出的導向塊6,四個所述導向塊6分別與四個所述滑塊5一一對應抵持并驅使所述滑塊5靠近所述支撐臺41。
[0031]從上述描述可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提供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使底殼2與單元板1粘接固定后底殼2的幾何中心與單元板1的幾何中心位于同一豎直線上,提高了顯示模組上燈珠的位置精度,確保LED顯示屏具有良好的顯示效果。
[0032]進一步的,所述導向塊6具有第一斜面61,所述滑塊5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斜面6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51。
[0033]由上述描述可知,通過設置在導向塊6上的第一斜面61與設置在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顯示模組壓合治具,包括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設有矩形的支撐臺,所述下模上還設有四個可沿水平方向移動的滑塊,四個所述滑塊分別靠近所述支撐臺的四邊設置,且任意一個所述滑塊可沿垂直于該所述滑塊靠近的所述支撐臺的一邊的方向移動,所述上模包括沿豎直方向可升降的壓板,所述壓板靠近所述下模的一面設有四個凸出的導向塊,四個所述導向塊分別與四個所述滑塊一一對應抵持并驅使所述滑塊靠近所述支撐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塊具有第一斜面,所述滑塊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還設有導向柱,所述導向柱的軸向與豎直方向一致,所述上模上設有與所述導向柱相配合的導向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還設有四個限位塊,所述限位塊呈直角形且四個所述限位塊分別與所述支撐臺的四角抵持,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限位塊之間設有一個所述滑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壓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還設有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位于所述滑塊遠離所述支撐臺的一側,所述固定塊上設有可移動的第一銷釘,所述第一銷釘貫穿所述固定塊并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銷釘的移動方向與該所述第一銷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漫鐵,耿勝國,周擁,周杰,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雷曼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