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油墨加工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針對現有的防濺結構在使用過程中,不便于對外筒充分清理,清理效果較差,且不便于對油墨的動壓力進行減壓,從而導致防濺效果較差的問題,現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上連接有限位塊,限位塊上連接有輸料管道,輸料管道上連接有導流板,輸料管道內連接有外筒,外筒內連接有內筒,內筒上連接有轉桿,輸料管道內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固定板,固定板內開設有安裝槽,安裝槽內設置有清理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在使用過程中,便于對外筒充分清理,清理效果較好,且便于對油墨的動壓力進行減壓,從而可以提高防濺效果較好,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油墨加工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
技術介紹
[0002]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過印刷或噴繪將圖案、文字表現在承印物上,在油墨的加工過程中,需要通過輸送管將油墨轉移到其它工序,然而油墨通過輸送管轉入到其它工序的容器時,容易向外飛濺,造成原料浪費,并且污染工作環境和使用者的衣物,因此需要使用到防濺結構輔助油墨的轉移。
[0003]公開號CN214662153U的專利文件中公開了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公開了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端部貫穿固定圈軸承連接有夾板,所述固定圈的內壁連接有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端部連接于夾板。
[0004]但是上述專利文件在使用過程中,不便于對外筒充分清理,清理效果較差,且不便于對油墨的動壓力進行減壓,從而導致防濺效果較差,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用于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防濺結構在使用過程中,不便于對外筒充分清理,清理效果較差,且不便于對油墨的動壓力進行減壓,從而導致防濺效果較差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上連接有限位塊,限位塊上連接有輸料管道,輸料管道上連接有導流板,輸料管道內連接有外筒,外筒內連接有內筒,內筒上連接有轉桿,輸料管道內固定安裝有固定板,固定板內開設有安裝槽,安裝槽內設置有清理機構,固定板上開設有安裝孔,輸料管道內固定安裝有減壓孔板。
[0008]優選的,所述安裝孔的頂部內壁開設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與安裝槽相通,第一通孔內轉動安裝有轉軸,轉軸的一端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偏心輪,偏心輪與連接板相配合。
[0009]優選的,所述固定板的一側和安裝槽的底部內壁均固定安裝有軸承,兩個軸承的內圈分別與蝸桿和轉軸的外側固定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固定板上開設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與安裝槽相通,第二通孔內轉動安裝有蝸桿,蝸桿的外側通過焊接固定套設有螺旋槳,蝸桿的一端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有刷板,刷板與外筒相配合,轉軸的另一端固定安裝有蝸輪,蝸輪與蝸桿嚙合。
[0011]優選的,所述固定板上開設有滑孔,滑孔內滑動安裝有導桿,導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導桿的外側套設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兩端分別與連接板的外側和固定板的一側固定連接。
[0012]本技術中,所述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的有益效果:
[0013]1、本方案當油墨流經輸料管道時,油墨帶動螺旋槳旋轉,螺旋槳帶動蝸桿轉動,蝸桿帶動刷板做圓周運動,進而刷板可以對外筒進行充分清理,同時通過減壓孔板的設置,減壓孔板可以減小油墨的動壓力,提高防濺效果。
[0014]2、本方案當蝸桿轉動時,蝸桿帶動蝸輪轉動,蝸輪帶動轉軸轉動,轉軸帶動偏心輪轉動,偏心輪帶動連接板水平向左移動,連接板拉伸復位彈簧使其產生形變,當偏心輪轉動至一定位置時,復位彈簧帶動連接板和導桿復位,進而導桿可有往復敲擊外筒使其產生振動,避免雜質卡入網孔而難以清理。
[0015]本技術能夠在使用過程中,便于對外筒充分清理,清理效果較好,且便于對油墨的動壓力進行減壓,從而可以提高防濺效果較好,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主視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圖1中A部分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圖1中B部分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固定圈;2、限位塊;3、輸料管道;4、導流板;5、減壓孔板; 6、外筒;7、內筒;8、轉桿;9、固定板;10、安裝槽;11、蝸桿;12、螺旋槳;13、刷板;14、轉軸;15、蝸輪;16、安裝孔;17、偏心輪;18、導桿; 19、連接板;20、復位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21]實施例一
[0022]參照圖1,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包括固定圈1,固定圈1上連接有限位塊2,限位塊2上連接有輸料管道3,輸料管道3上連接有導流板4,固定圈1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螺紋桿,螺紋桿的端部貫穿固定圈1軸承連接有夾板,固定圈1的內壁連接有伸縮桿,伸縮桿的端部連接于夾板,輸料管道3 內連接有外筒6,外筒6內連接有內筒7,內筒7上連接有轉桿8,轉桿8的端部貫穿輸料管道3連接有手動盤,輸料管道3內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固定板9,固定板9內開設有安裝槽10,安裝槽10內設置有清理機構,固定板9上開設有安裝孔16,輸料管道3內通過螺栓固定安裝有減壓孔板5,通過減壓孔板5的設置,減壓孔板5可以有效減小油墨流動時的動壓力。
[0023]參照圖2,固定板9上開設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與安裝槽10相通,第二通孔內轉動安裝有蝸桿11,蝸桿11的外側通過焊接固定套設有螺旋槳12,蝸桿11的一端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有刷板13,刷板13與外筒6相配合,轉軸14的另一端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蝸輪15,蝸輪15與蝸桿11嚙合,當蝸桿11轉動時,蝸輪15可以帶動轉軸14轉動。
[0024]參照圖3,固定板9上開設有滑孔,滑孔內滑動安裝有導桿18,導桿18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19,導桿18的外側套設有復位彈簧20,復位彈簧20的兩端分別與連接板19的外
側和固定板9的一側通過焊接固定連接,安裝孔16 的頂部內壁開設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與安裝槽10相通,第一通孔內轉動安裝有轉軸14,轉軸14的一端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偏心輪17,偏心輪17與連接板 19相配合,當轉軸14轉動時,偏心輪17可以帶動連接板19水平移動,固定板 9的一側和安裝槽10的底部內壁均通過焊接固定安裝有軸承,兩個軸承的內圈分別與蝸桿11和轉軸14的外側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0025]本實施例中,在使用時,將輸送管的端部穿過固定圈1,使得輸送管的端部和限位塊2上的直徑大小相匹配的圓形槽卡合,且限位塊2上的圓形槽內均設置有密封圈,增加密封性,同時轉動上下兩個螺紋桿,使得上側的螺紋桿推動夾板向下移動,下側的螺紋桿推動夾板向上移動,對不同大小的輸送管進行夾持固定,然后旋轉手動盤,使得轉桿8帶動內筒7旋轉,使得內筒7和外筒6 上的網孔錯開,油墨通過外筒6上的左側網孔進入到外筒6內,從內筒7上的網孔穿過,再從外筒6上的右側網孔流出,達到控制油墨流動速度的目的,同時通過減壓孔板5的設置,減壓孔板5可以有效減小油墨流動時的動壓力,而油墨流經輸料管道3時,油墨可以帶動螺旋槳12旋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包括固定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1)上連接有限位塊(2),限位塊(2)上連接有輸料管道(3),輸料管道(3)上連接有導流板(4),輸料管道(3)內連接有外筒(6),外筒(6)內連接有內筒(7),內筒(7)上連接有轉桿(8),輸料管道(3)內固定安裝有固定板(9),固定板(9)內開設有安裝槽(10),安裝槽(10)內設置有清理機構,固定板(9)上開設有安裝孔(16),輸料管道(3)內固定安裝有減壓孔板(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加工中使用的防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9)上開設有滑孔,滑孔內滑動安裝有導桿(18),導桿(18)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連接板(19),導桿(18)的外側套設有復位彈簧(20),復位彈簧(20)的兩端分別與連接板(19)的外側和固定板(9)的一側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墨加工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傳勝,于興會,肖應強,
申請(專利權)人:煙臺恒興油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