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攪拌車轉軸的把手定位機構及卸料裝置,把手定位機構包括轉軸、轉動設置在所述轉軸上的操作把手以及與所述轉軸相連接的卸料滑槽;所述操作把手位于所述卸料滑槽的下方;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固定設置有一磁鐵塊;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在向上抬起到位時與所述卸料滑槽相接觸,并通過所述磁鐵塊將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與卸料滑槽吸附連接在一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可利用磁鐵塊將操作把手的尾部與卸料滑槽自動吸附在一起,保證操作把手不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掉落,從而使操作人員無需再使用一只手扶住操作把手,能夠方便操作人員對卸料滑槽進行轉動調節。便操作人員對卸料滑槽進行轉動調節。便操作人員對卸料滑槽進行轉動調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攪拌車轉軸的把手定位機構及卸料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攪拌車
,特別涉及一種攪拌車轉軸的把手定位機構及卸料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攪拌車是用來運送建筑用的混凝土的專用卡車,在運輸過程中會始終保持攪拌筒轉動,以保證所運載的混凝土不會凝固。在攪拌車的尾部設置有卸料機構,為了便于卸料時將卸料滑槽的出料口對準目標卸料位置,必須使卸料機構的卸料滑槽可在水平方向進行轉動;使用時將卸料滑槽先調整到所需的位置,再將卸料滑槽鎖定,即可實現定向卸料。
[0003]在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實現對卸料滑槽進行鎖定,一種是利用轉軸鎖緊環和鎖緊手柄機構配合實現對轉軸進行鎖定,如申請日為2009.12.29,申請號為CN200920318883.5的中國技術專利公開了攪拌車卸料機構鎖緊裝置、攪拌車卸料機構及攪拌車,其就是將攪拌車轉軸穿過轉軸鎖緊環,并利用轉軸鎖緊環和鎖緊手柄機構配合實現將轉軸松開或者鎖緊,在松開轉軸時可對卸料滑槽進行轉動調節;但是這種鎖定方式可靠性較差,特別是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轉軸容易松動,操作也比較不方便。另一種是利用把手和卡盤配合,當將把手扣入至卡盤的卡槽內后,轉軸無法轉動;當需要通過轉軸帶動卸料滑槽進行轉動調節時,將把手往上提使把手離開卡槽;但把手具有一定的重量,在將把手往上提起時需要用手扶住把手,以避免把手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掉落并扣入至卡盤的卡槽內,因此操作人員需要一只手扶住把手,另一只手推動卸料滑槽進行轉動調節,操作十分不便。鑒于上述存在的問題,本案專利技術人對該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攪拌車轉軸的把手定位機構及卸料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操作人員需要一只手扶住把手,另一只手推動卸料滑槽進行轉動調節,導致操作十分不便的問題。
[0005]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
[0006]第一方面,一種攪拌車轉軸的把手定位機構,包括轉軸、轉動設置在所述轉軸上的操作把手以及與所述轉軸相連接的卸料滑槽;所述操作把手位于所述卸料滑槽的下方;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固定設置有一磁鐵塊;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在向上抬起到位時與所述卸料滑槽相接觸,并通過所述磁鐵塊將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與卸料滑槽吸附連接在一起。
[0007]進一步的,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在面向所述卸料滑槽的一側形成有磁塊裝配槽,所述磁鐵塊固設于所述磁塊裝配槽內。
[0008]進一步的,所述操作把手在面向所述卸料滑槽的一側形成有一第一平面,所述磁塊裝配槽設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且所述磁鐵塊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平面相平齊。
[0009]進一步的,所述操作把手在背對所述卸料滑槽的一側形成有一由上至下逐漸向外傾斜的斜面,并且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具有向內側彎曲的第一弧形彎曲部。
[0010]進一步的,所述轉軸的中部固設有支撐盤,所述支撐盤的頂部固設有連接座,所述操作把手的頭部與所述連接座轉動連接;所述支撐盤在對應于所述操作把手的位置形成有讓位缺口。
[0011]進一步的,所述操作把手的頭部具有向內側彎曲的第二弧形彎曲部,所述第二弧形彎曲部上形成有鉸接通孔,且所述第二弧形彎曲部通過鉸接軸與所述連接座相鉸接。
[0012]進一步的,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支撐盤下方的支撐座,所述轉軸穿過所述支撐座,且所述支撐座的上端形成有卡持盤,所述卡持盤圍繞圓周方向設置有若干個用于卡持所述操作把手的卡持槽。
[0013]進一步的,所述操作把手上在對應于所述卡持槽的位置形成有卡持段,所述卡持段的兩側形成有在卡持時與所述卡持槽的槽壁相貼合的第二平面。
[0014]進一步的,所述操作把手為鐵鑄把手。
[0015]第二方面,一種卸料裝置,所述卸料裝置包括上述的把手定位機構。
[0016]通過采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在操作把手的尾部固定設置磁鐵塊,并使操作把手的尾部在向上抬起到位時能夠與卸料滑槽相接觸,使得當需要對卸料滑槽進行位置調整時,只需將操作把手的尾部向上抬起至與卸料滑槽的底部相接觸,即可利用磁鐵塊將操作把手的尾部與卸料滑槽自動吸附在一起,保證操作把手不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掉落,從而使操作人員無需再使用一只手扶住操作把手,能夠方便操作人員對卸料滑槽進行轉動調節。
【附圖說明】
[0017]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圖1是本技術把手定位機構的結構圖;
[0019]圖2是本技術中操作把手的結構圖;
[0020]圖3是本技術中操作把手的局部剖視圖;
[0021]圖4是本技術中轉軸、支撐盤和連接座的結構圖;
[0022]圖5是本技術卸料裝置在操作把手處于鎖定狀態時的結構圖;
[0023]圖6是本技術卸料裝置在操作把手與卸料滑槽吸附在一起的結構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
[0025]100
?
把手定位機構,200
?
卸料裝置,1
?
轉軸,11
?
支撐盤,111
?
讓位缺口,12
?
連接座,121
?
支撐板,2
?
操作把手,21
?
磁塊裝配槽,22
?
第一平面,23
?
斜面,24
?
第一弧形彎曲部,25
?
第二弧形彎曲部,251
?
鉸接通孔,26
?
卡持段,261
?
第二平面,3
?
卸料滑槽,31
?
第一鉸接座,32
?
第二鉸接座,4
?
磁鐵塊,5
?
鉸接軸,51
?
限位部,52
?
螺紋段,53
?
螺母,6
?
支撐座,61
?
卡持盤,611
?
卡持槽,7
?
伸縮調節機構,81
?
第一銷軸,82
?
第二銷軸,83
?
第三銷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0027]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
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這些實施方式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攪拌車轉軸的把手定位機構,包括轉軸、轉動設置在所述轉軸上的操作把手以及與所述轉軸相連接的卸料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位于所述卸料滑槽的下方;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固定設置有一磁鐵塊;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在向上抬起到位時與所述卸料滑槽相接觸,并通過所述磁鐵塊將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與卸料滑槽吸附連接在一起。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在面向所述卸料滑槽的一側形成有磁塊裝配槽,所述磁鐵塊固設于所述磁塊裝配槽內。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在面向所述卸料滑槽的一側形成有一第一平面,所述磁塊裝配槽設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上,且所述磁鐵塊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平面相平齊。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把手在背對所述卸料滑槽的一側形成有一由上至下逐漸向外傾斜的斜面,并且所述操作把手的尾部具有向內側彎曲的第一弧形彎曲部。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的中部固設有支撐盤,...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垣安,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優耐誠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