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自動焊管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焊管導向組件,包括焊管機本體,且焊管機本體包括變位機和焊接部件,所述變位機一側設置有框體,且焊接部件位于變位機和框體之間,所述框體底端與焊管機本體固定連接,且框體內部設置有導向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通過旋動螺紋桿控制兩個U型塊同步相向移動或相背離移動,依據管件管徑對兩個托輪位置同步調節,使管件更易被夾持牢固,并且將管件穿過兩個夾板并將卡槽與卡塊卡接,而后轉動握把使兩個轉軸帶動搓動帶轉動使兩個抵桿帶動相鄰滑板相向靠近,從而依據兩個滑板的位置旋動兩個旋合桿抵觸兩個夾板相向移動將管件夾持,使管件不易滑動,從而便于使用人員進行管件焊接。從而便于使用人員進行管件焊接。從而便于使用人員進行管件焊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焊管導向組件
[0001]本技術涉及自動焊管機
,具體涉及一種焊管導向組件。
技術介紹
[0002]在兩個管件端部需要進行焊接,將兩個管件焊成一個較長管件時,一般利用自動環縫焊管機來對管件進行焊接,而焊管機上一般會設置有變位機用于夾持一個管件并帶動該管件轉動,而另一個管件則通過導向組件進行夾持并在一個管件轉動時使另一個管件可以隨其同步轉動,從而使焊管機上的焊接部件可以完成對環縫的整體焊接過程,但是,現有的導向組件對于不同管徑的鋼管較難進行針對性調節,導致部分較粗或較細的鋼管夾持不牢固,較為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克服上述的技術問題,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焊管導向組件,通過旋動螺紋桿控制兩個U型塊同步相向移動或相背離移動,依據管件管徑對兩個托輪位置同步調節,使管件更易被夾持牢固,并且將管件穿過兩個夾板并將卡槽與卡塊卡接,而后轉動握把使兩個轉軸帶動搓動帶轉動使兩個抵桿帶動相鄰滑板相向靠近,從而依據兩個滑板的位置旋動兩個旋合桿抵觸兩個夾板相向移動將管件夾持,使管件不易滑動,從而便于使用人員進行管件焊接。
[0004]本技術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一種焊管導向組件,包括焊管機本體,且焊管機本體包括變位機和焊接部件,所述變位機一側設置有框體,且焊接部件位于變位機和框體之間,所述框體底端與焊管機本體固定連接,且框體內部設置有導向機構,所述框體一側設置有夾持機構;
[0006]所述導向機構包括螺桿,且框體頂面開設有螺紋孔,所述螺桿與螺紋孔相旋合,且螺桿底端轉動連接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位于框體內部,且連接板底面中心轉動連接有抵輪,所述框體兩相對內側壁底端之間轉動連接有螺紋桿,且螺紋桿兩端均設置有U型塊,兩個所述U型塊一側均開設有螺紋通孔,且兩個螺紋通孔均與相鄰螺紋桿端部相旋合,兩個所述U型塊兩臂頂端之間均轉動連接有托輪,螺紋桿的兩端螺紋旋向相反,使得旋動螺紋桿可通過兩個螺紋通孔帶動兩個U型塊在螺紋桿上同步相向或相背離滑動,通過將管件放置于兩個托輪上,而后依據管件的管徑旋動螺紋桿使兩個U型塊移動,而后將螺桿旋動,使抵輪與管件抵觸,從而使兩個托輪和抵輪將管件夾持,從而使使用人員可以快速依據管件管徑對兩個托輪位置進行同步調節,便于使用人員使用。
[0007]進一步在于:所述框體一側轉動連接有轉桿,且轉桿一端貫穿框體一側并與螺紋桿一端固定連接,便于使用人員通過轉桿可以更方便的控制螺紋桿旋動。
[0008]進一步在于:所述連接板長度等于框體兩相對內側壁之間的長度,使連接板兩端抵觸框體兩相對內側壁避免連接板隨螺桿轉動。
[0009]進一步在于: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兩個豎板,兩個所述豎板一側分別與框體一側兩
長側邊固定連接,且兩個豎板相鄰一側均開設有滑槽,兩個所述滑槽之間設置有環體,且環體一側開設有環形槽,所述環形槽內部滑動連接有兩個弧形滑塊,且兩個弧形滑塊分別滑動連接于兩個滑槽內部,所述環體另一側對稱轉動連接有兩個夾板,且環體外側壁位于兩個夾板一側均固定連接有固定板,兩個所述固定板一側均開設有旋合孔,且兩個旋合孔內部均旋合連接有旋合桿,兩個所述旋合桿相鄰一端均與相鄰的夾板側壁相接觸,將被抵輪和托輪夾持的管件穿過兩個夾板之間,而后通過旋動兩個旋合桿,使兩個旋合桿抵觸相鄰夾板將管件進行夾持,進一步穩固管件位置,并避免管件在抵輪、托輪上滑動,提高對管件的固定效果,在管件轉動時,兩個夾板將被管件帶動同步轉動,并使兩個夾板帶動環體跟隨管件同步轉動,使管件始終被夾持保持其不易歪斜或滑動。
[0010]進一步在于:所述夾板一端固定連接有橡膠套,通過橡膠套提高管件與夾板的摩擦力,并且橡膠套夾持位置離管件焊接位置較遠,焊接熱量不易影響橡膠套。
[0011]進一步在于:兩個所述旋合桿配套設置有輔助機構;
[0012]所述輔助機構包括盒體,且盒體一內壁兩端均轉動連接有轉軸,所述盒體一側轉動連接有握把,且握把一端貫穿盒體一側并與一個轉軸一端固定連接,兩個所述轉軸之間轉動套接有搓動帶,所述盒體兩端均滑動套接有滑板,且兩個滑板一側均開設有嵌槽,所述搓動帶一側對稱固定連接有兩個抵桿,且兩個抵桿均位于相鄰的嵌槽內部,所述盒體相對兩側均開設有卡槽,且環體另一側位于兩個固定板之間固定連接有卡塊,卡塊與卡槽活動卡接,通過轉動握把帶動兩個轉軸轉動,使兩個轉軸帶動搓動帶在兩個轉軸間轉動,隨著搓動帶轉動原本位于搓動帶兩端的抵桿被搓動帶帶動相向移動靠近,使兩個抵桿通過抵觸相鄰嵌槽帶動兩個滑板同步相向移動靠近,而后可將卡槽卡入卡塊,使兩個固定板位于兩個滑板內部,而后依據兩個滑板的位置調節兩個旋合桿的旋動距離,使兩個夾板受相鄰旋合桿抵觸而轉動的角度相等,從而使兩個夾板對管件的夾持更加穩固。
[0013]進一步在于:所述嵌槽長度等于或大于盒體內部寬度,使抵桿在嵌槽內部擁有足夠活動空間,便于抵桿帶動滑板移動。
[0014]本技術的有益效果:
[0015]通過旋動螺紋桿可控制兩個U型塊同步相向移動或相背離移動,從而可依據管件的管徑對兩個托輪之間的距離進行同步調節,使管件更易被夾持牢固,并且將管件穿過兩個夾板并將卡槽與卡塊卡接,而后轉動握把使兩個轉軸帶動搓動帶轉動,從而使兩個抵桿隨搓動帶轉動而相向靠近,使兩個滑板相向靠近,從而依據兩個滑板的位置旋動兩個旋合桿抵觸兩個夾板相向移動將管件夾持,使管件不易滑動,從而便于使用人員進行管件焊接。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7]圖1是本技術安裝位置示意圖;
[0018]圖2是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技術中導向機構和夾持機構結構爆炸圖;
[0020]圖4是本技術中弧形滑塊結構示意圖;
[0021]圖5是本技術中輔助機構結構示意圖;
[0022]圖6是本技術中輔助機構結構爆炸圖。
[0023]圖中:100、焊管機本體;110、變位機;120、焊接部件;200、框體;201、螺紋孔;300、導向機構;310、螺桿;320、連接板;330、抵輪;340、U型塊;341、螺紋通孔;350、托輪;360、螺紋桿;361、轉桿;400、夾持機構;410、豎板;411、滑槽;420、弧形滑塊;430、環體;431、環形槽;432、卡塊;440、夾板;441、橡膠套;450、固定板;451、旋合孔;460、旋合桿;500、輔助機構;510、盒體;511、卡槽;520、轉軸;521、握把;530、搓動帶;531、抵桿;540、滑板;541、嵌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焊管導向組件,包括焊管機本體(100),且焊管機本體(100)包括變位機(110)和焊接部件(120),所述變位機(110)一側設置有框體(200),且焊接部件(120)位于變位機(110)和框體(200)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體(200)底端與焊管機本體(100)固定連接,且框體(200)內部設置有導向機構(300),所述框體(200)一側設置有夾持機構(400);所述導向機構(300)包括螺桿(310),且框體(200)頂面開設有螺紋孔(201),所述螺桿(310)與螺紋孔(201)相旋合,且螺桿(310)底端轉動連接有連接板(320),所述連接板(320)位于框體(200)內部,且連接板(320)底面中心轉動連接有抵輪(330),所述框體(200)兩相對內側壁底端之間轉動連接有螺紋桿(360),且螺紋桿(360)兩端均設置有U型塊(340),兩個所述U型塊(340)一側均開設有螺紋通孔(341),且兩個螺紋通孔(341)均與相鄰螺紋桿(360)端部相旋合,兩個所述U型塊(340)兩臂頂端之間均轉動連接有托輪(35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焊管導向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體(200)一側轉動連接有轉桿(361),且轉桿(361)一端貫穿框體(200)一側并與螺紋桿(360)一端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焊管導向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320)長度等于框體(200)兩相對內側壁之間的長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焊管導向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機構(400)包括兩個豎板(410),兩個所述豎板(410)一側分別與框體(200)一側兩長側邊固定連接,且兩個豎板(410)相鄰一側均開設有滑槽(411),兩個所述滑槽(41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少春,孫爽爽,劉國,李偉,
申請(專利權)人:廣州星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