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涉及礦山修復技術領域。該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包括粉碎箱、粉碎座、出料孔,所述粉碎箱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通有進料斗,兩個所述進料斗的內部均固定安裝有破碎機構,所述粉碎箱的上表面中心處固定安裝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下端固定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的下端固定安裝有粉碎盤,所述粉碎箱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排渣口,所述粉碎箱的內腔底部固定安裝有篩分機構。該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通過設置篩分機構,從而達到篩分的目的,可以將大塊石塊篩選出來,減輕了人工對其進行挑選整理的勞動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省了人工的成本。的成本。的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礦山修復
,具體為一種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礦資源是重要的能源之一。開采后的礦區沙土的成分較為復雜,主要包括泥土及混入沙土內的石塊等,從而難以將礦區直接進行“還田”,即無法在礦區的地面進行莊稼或其他植被的種植,一方面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破壞生態系統,因此需要將礦區內體積較大的石塊進行粉碎或轉移,以便后續對礦區進行攤平作業,防止體積較大的石塊影響植被的種植生長。
[0003]隨著社會工業的發展,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多數都是使用石塊粉碎裝置對礦區內的碎石進行粉碎,如現有專利一種礦石塊粉碎裝置,專利號為CN2021203249558,該裝置通過連動機構,能夠帶動調節套筒轉動,進而實現第一破碎板的位置變化,便于將石塊破碎成所需的尺寸,提高設備的適用性;該裝置能夠給調節鏈條的運動提供動力,便于根據需要實現調節套筒的轉動,提高調節套筒轉動效率。
[0004]但上述裝置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粉碎效果并不好,并且粉碎過后并不能對礦石的大小進行分類處理,從而導致石塊粉碎過后還需要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挑選整理,實用性差。
技術實現思路
[0005](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6]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
[0007](二)技術方案
[0008]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包括粉碎箱,所述粉碎箱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通有進料斗,兩個所述進料斗的內部均固定安裝有破碎機構,所述粉碎箱的上表面中心處固定安裝有伺服電機且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下端貫穿粉碎箱的上表面,所述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下端固定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的下端固定安裝有粉碎盤,所述粉碎箱的左右兩側內壁固定連接有粉碎座且粉碎座位于粉碎盤的下方,所述粉碎箱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排渣口,所述粉碎箱的內腔底部固定安裝有篩分機構,所述粉碎座的下端開設有出料孔。
[0009]所述破碎機構包括第一轉桿、第二轉桿、破碎輥、第一齒輪、第二齒輪,所述進料斗的前后兩側內壁通過軸承可轉動連接有第一轉桿和第二轉桿且第一轉桿位于第二轉桿的右側,所述第一轉桿和第二轉桿的外壁均套接有破碎輥,所述第一轉桿的前端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齒輪,所述第二轉桿的前端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齒輪。
[0010]所述篩分機構包括固定塊、篩板、第三轉桿、凸輪,兩個所述排渣口的底部內壁均固定連接有固定塊,兩個所述固定塊的上端均通過銷軸鉸接有篩板,兩個所述篩板相互靠近的一側通過銷軸鉸接在一起,所述粉碎箱的前后兩側內壁通過軸承可轉動連接有第三轉
桿,所述第三轉桿的外壁套接有凸輪且凸輪位于篩板的下方。
[0011]優選的,所述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齒合傳動。
[0012]優選的,所述第一轉桿和第三轉桿的后端中心轉軸處均固定安裝有電機,且電機的輸出軸與轉桿的中心轉軸固定連接。
[0013]優選的,所述粉碎箱的正面下端開設有出料口。
[0014]優選的,所述粉碎箱和進料斗均由外殼、隔音棉、內殼、內加強板組成,所述內加強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內殼,所述內殼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隔音棉,所述隔音棉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外殼。
[0015]優選的,所述進料斗的左右兩側內壁均固定連接有破碎齒。
[0016]優選的,所述粉碎箱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且支撐腿的下端設置有防滑墊。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該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通過破碎機構、伺服電機、轉軸和粉碎盤的配合使用,相鄰的兩個破碎輥上的卡齒等距離交錯分布,并在進料斗的左右兩側內壁均連接有破碎齒,可以提高裝置的破碎效果,便于后續的粉碎工序,避免有大塊石塊進入粉碎箱內影響了粉碎效率,破碎后的石塊傳輸到粉碎箱內掉落在粉碎座上,再啟動伺服電機帶動轉軸轉動使粉碎盤旋轉對石塊進行粉碎,經過先破碎再粉碎的工序們可以將石塊粉碎的更加徹底,提高粉碎效果。
[0020]2、該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通過設置篩分機構,粉碎好的石塊從出料孔掉落在篩板上,粉碎較小的石塊經過篩板掉落在粉碎箱的底部,大塊的石塊留在篩板上,再沿著篩板從排渣口排出,從而達到篩分的目的,可以將大塊石塊篩選出來,減輕了人工對其進行挑選整理的勞動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省了人工的成本,并啟動電機帶動第三轉桿轉動使凸輪進行轉動,凸輪轉動帶動兩個篩板上下振動,可以避免石塊堵塞在篩板上,從而保證篩板的篩分效果。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的正視圖。
[0023]其中,1、粉碎箱;2、進料斗;3、破碎機構;301、第一轉桿;302、第二轉桿;303、破碎輥;304、第一齒輪;305、第二齒輪;4、伺服電機;5、轉軸;6、粉碎盤;7、粉碎座;8、排渣口;9、篩分機構;901、固定塊;902、篩板;903、第三轉桿;904、凸輪;10、出料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5]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如圖1
?
2所示,包括粉碎箱1,粉碎箱1的正面下端開設有出料口,通過設置出料口便于將篩分出來的碎塊取出,粉碎箱1的下表面四角均固定連接有支撐腿,且支撐腿的下端設置有防滑墊,粉碎箱1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通有進料斗2,粉碎箱1和進料斗2均由外殼、隔音棉、內殼、內加強板組成,內加強
板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內殼,內殼的外側固定連接有隔音棉,隔音棉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外殼,通過設置隔音棉可以減輕噪音,避免長期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使工人聽覺疲勞,使工人可以在安全、舒適的條件下快速有效的工作,通過設置內加強板可以提高箱體的強度,防止破碎時碎屑擊打箱體內壁導致箱體出現損壞,有效了延長了裝置的使用壽命,進料斗2的左右兩側內壁均固定連接有破碎齒,兩個進料斗2的內部均固定安裝有破碎機構3,粉碎箱1的上表面中心處固定安裝有伺服電機4且伺服電機4的輸出軸下端貫穿粉碎箱1的上表面,伺服電機4的輸出軸下端固定連接有轉軸5,轉軸5的下端固定安裝有粉碎盤6,粉碎箱1的左右兩側內壁固定連接有粉碎座7且粉碎座7位于粉碎盤6的下方,粉碎箱1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排渣口8,粉碎箱1的內腔底部固定安裝有篩分機構9,粉碎座7的下端開設有出料孔10,破碎后的石塊傳輸到粉碎箱1內掉落在粉碎座7上,再啟動伺服電機4帶動轉軸5轉動使粉碎盤6旋轉對石塊進行粉碎,經過先破碎再粉碎的工序們可以將石塊粉碎的更加徹底,提高粉碎效果。
[0026]破碎機構3包括第一轉桿301、第二轉桿302、破碎輥303、第一齒輪304、第二齒輪305,進料斗2的前后兩側內壁通過軸承可轉動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礦山修復用石塊粉碎裝置,包括粉碎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箱(1)的左右兩側均固定連通有進料斗(2),兩個所述進料斗(2)的內部均固定安裝有破碎機構(3),所述粉碎箱(1)的上表面中心處固定安裝有伺服電機(4)且伺服電機(4)的輸出軸下端貫穿粉碎箱(1)的上表面,所述伺服電機(4)的輸出軸下端固定連接有轉軸(5),所述轉軸(5)的下端固定安裝有粉碎盤(6),所述粉碎箱(1)的左右兩側內壁固定連接有粉碎座(7)且粉碎座(7)位于粉碎盤(6)的下方,所述粉碎箱(1)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排渣口(8),所述粉碎箱(1)的內腔底部固定安裝有篩分機構(9),所述粉碎座(7)的下端開設有出料孔(10);所述破碎機構(3)包括第一轉桿(301)、第二轉桿(302)、破碎輥(303)、第一齒輪(304)、第二齒輪(305),所述進料斗(2)的前后兩側內壁通過軸承可轉動連接有第一轉桿(301)和第二轉桿(302)且第一轉桿(301)位于第二轉桿(302)的右側,所述第一轉桿(301)和第二轉桿(302)的外壁均套接有破碎輥(303),所述第一轉桿(301)的前端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齒輪(304),所述第二轉桿(302)的前端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二齒輪(305);所述篩分機構(9)包括固定塊(901)、篩板(902)、第三轉桿(903)、凸輪(904),兩個所述排渣口(8)的底部內壁均固定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永宏,
申請(專利權)人:張永宏,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