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纖維混凝土板加固鋼筋混凝土梁的方法,含有如下步驟,a.制備鋼纖維混凝土板,并在板上預留孔洞;b.在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剪區域剔除部分混凝土,形成槽口,并在槽口內植入鋼筋;上述步驟a、步驟b不分先后;然后進行c.將步驟a中制作的鋼纖維混凝土板嵌入步驟b中的槽口內,鋼纖維混凝土板與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結合面用建筑結構膠粘結,所述步驟B中所述的鋼筋穿過步驟a中所述的孔洞,并在鋼筋端部用螺母緊固。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采用鋼纖維混凝土板來嵌入待加固鋼筋混凝土梁方式來完成加固,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材料差異性的問題,鋼纖維混凝土板與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質基本一致,不會產生剝落現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加固
,特別是涉及一種用纖維混凝土板 加固鋼筋混凝土梁的方法。
技術介紹
自19世紀20年代出現了波特蘭水泥后,混凝土結構得到了十足的發展。隨著 時間的推移,現在一大批早期建造的中小型橋梁、保護性建造已經超過其設計年限,一 些既有結構因功能改變及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需要對其進行改造加固。這些建筑物混凝 土強度普遍較低,因此能否有效的對其進行維修加固提高其承載能力及安全性成了結構 工程師面臨的新課題。在傳統的加固方法中,都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個問題加固材料(如鋼材、纖 維)與待加固混凝土結構材料性質的差異性,導致加固材料的浪費或加固次生問題突 出,比如加固材料和待加固混凝土結構變形的不一致性所引發的粘結剝落等。如中國專利200920189237.3的技術中,公開了一種側面加固鋼筋混凝土梁 的裝置,它包括鋼板、錨栓,其特征是鋼板通過若干根均勻分布的錨栓連接鋼筋混凝土 梁的側壁;就存在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用纖維混凝土板加固鋼筋混凝土 梁的方法。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含有如 下步驟,a.制備鋼纖維混凝土板,并在板上預留孔洞;b.在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剪區域剔除部分混凝土,形成槽口,并在槽口內植 入鋼筋;上述步驟a、步驟b不分先后;然后進行c.將步驟a中制作的鋼纖維混凝土板嵌入步驟b中的槽口內,鋼纖維混凝土板與待加 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結合面用建筑結構膠粘結,所述步驟B中所述的鋼筋穿過步驟a中所 述的孔洞,并在鋼筋端部用螺母緊固。所述的鋼纖維混凝土板為高強鋼纖維混凝土板,用水泥、沙、硅灰、減水劑、 高強鋼纖維制成。所述的減水劑為奈系高效減水劑,所述的高強鋼纖維的直徑為0.10mm至 0.16mm。所述的高強鋼纖維混凝土板制作過程如下,1.摻水混合攪拌;2.入模具成型;3.80°C至100°C高溫蒸汽養護40小時至56小時, 在成型過程中需要預留孔洞。所述的槽口均布在待加固鋼筋混凝土梁上,槽口的尺寸與所述的鋼纖維混凝土 板匹配,槽口內所植入的鋼筋的位置與所述的鋼纖維混凝土板上的孔洞位置匹配。所述的槽口位于待加固鋼筋混凝土梁的兩個側面,槽口的方向與梁的走向近似垂直。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采用鋼纖維混凝土板來嵌入待加固鋼筋混凝土梁方式來完成加固,能夠解 決現有技術中的材料差異性的問題,鋼纖維混凝土板與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質 基本一致,不會產生剝落現象。另外本專利技術采用的嵌入式加固方案,不對原有的鋼筋混凝土梁的外形尺寸做改 變,不增加尺寸,對于一些對尺寸有嚴格要求的場合,不影響原有的使用空間,極具現眉、ο相對于現有的采用鋼材、或纖維加固的方法,該專利技術的加固過程簡單,成本不 高,可以大幅度的節省材料和人工投入,縮短施工工期。該專利技術的纖維混凝土板為高強鋼纖維混凝土板,采用高強鋼纖維制作而成,其 強度高,加固效果好。通過在鋼纖維混凝土板中預留孔洞,并通過待加固鋼筋混凝土內植筋來固定該 鋼纖維混凝土板,能夠提高其與待加固梁之間的結合力,保證加固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鋼纖維混凝土板端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步驟b進行后的待加固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抹結構膠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將步驟c進行后的已加固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的A-A截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1-圖6,圖中1.鋼纖維混凝土板、2.鋼纖維混凝土板的孔洞、3.待加固 的鋼筋混凝土梁、4.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剪區域、5.槽口、6.植入的鋼筋、7.結 合面上抹的結構膠。實施例圖中一種,含有如下步驟,a.制備鋼纖維混凝土板,并在板上預留孔洞;b.在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剪區域剔除部分混凝土,形成槽口,并在槽口內植 入鋼筋;上述步驟a、步驟b不分先后;然后進行c.將步驟a中制作的鋼纖維混凝土板嵌入步驟b中的槽口內,鋼纖維混凝土板與待加 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結合面用建筑結構膠粘結,所述步驟B中所述的鋼筋穿過步驟a中所 述的孔洞,并在鋼筋端部用螺母緊固。所述的鋼纖維混凝土板為高強鋼纖維混凝土板,用水泥、沙、硅灰、減水劑、高強鋼纖維制成。所述的減水劑為奈系高效減水劑,所述的高強鋼纖維的直徑為0.10mm至 0.16mmo所述的高強鋼纖維混凝土板制作過程如下,1.摻水混合攪拌;2.入模具成型;3.80°C至100°C高溫蒸汽養護40小時至56小時, 在成型過程中需要預留孔洞。所述的槽口均布在待加固鋼筋混凝土梁上,槽口的尺寸與所述的鋼纖維混凝土 板匹配,槽口內所植入的鋼筋的位置與所述的鋼纖維混凝土板上的孔洞位置匹配。所述的槽口位于待加固鋼筋混凝土梁的兩個側面,槽口的方向與梁的走向近似垂直。上述在開槽口后需要先對槽面進行打磨和清洗,以達到表面平整光滑為目的。權利要求1.一種,含有如下步驟,a.制備鋼纖維混凝土板,并在板上預留孔洞;b.在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剪區域剔除部分混凝土,形成槽口,并在槽口內植 入鋼筋;上述步驟a、步驟b不分先后;然后進行c.將步驟a中制作的鋼纖維混凝土板嵌入步驟b中的槽口內,鋼纖維混凝土板與待加 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結合面用建筑結構膠粘結,所述步驟B中所述的鋼筋穿過步驟a中所 述的孔洞,并在鋼筋端部用螺母緊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 述的鋼纖維混凝土板為高強鋼纖維混凝土板,用水泥、沙、硅灰、減水劑、高強鋼纖維 制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是所 述的減水劑為奈系高效減水劑,所述的高強鋼纖維的直徑為0.10mm至0.16mm。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是所 述的高強鋼纖維混凝土板制作過程如下,.1.摻水混合攪拌;2.入模具成型;3.80°C至100°C高溫蒸汽養護40小時至56小時, 在成型過程中需要預留孔洞。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 述的槽口均布在待加固鋼筋混凝土梁上,槽口的尺寸與所述的鋼纖維混凝土板匹配,槽 口內所植入的鋼筋的位置與所述的鋼纖維混凝土板上的孔洞位置匹配。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 述的槽口位于待加固鋼筋混凝土梁的兩個側面,槽口的方向與梁的走向近似垂直。全文摘要一種,含有如下步驟,a.制備鋼纖維混凝土板,并在板上預留孔洞;b.在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剪區域剔除部分混凝土,形成槽口,并在槽口內植入鋼筋;上述步驟a、步驟b不分先后;然后進行c.將步驟a中制作的鋼纖維混凝土板嵌入步驟b中的槽口內,鋼纖維混凝土板與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結合面用建筑結構膠粘結,所述步驟B中所述的鋼筋穿過步驟a中所述的孔洞,并在鋼筋端部用螺母緊固。本專利技術的采用鋼纖維混凝土板來嵌入待加固鋼筋混凝土梁方式來完成加固,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材料差異性的問題,鋼纖維混凝土板與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的材料性質基本一致,不會產生剝落現象。文檔編號E04G23/02GK102022010SQ20111000044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4日專利技術者馮玲, 趙軍, 陳勇浩, 馬鑫 申請人:鄭州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纖維混凝土板加固鋼筋混凝土梁的方法,含有如下步驟,a.制備鋼纖維混凝土板,并在板上預留孔洞;b.在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受剪區域剔除部分混凝土,形成槽口,并在槽口內植入鋼筋;上述步驟a、步驟b不分先后;然后進行c.將步驟a中制作的鋼纖維混凝土板嵌入步驟b中的槽口內,鋼纖維混凝土板與待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的結合面用建筑結構膠粘結,所述步驟B中所述的鋼筋穿過步驟a中所述的孔洞,并在鋼筋端部用螺母緊固。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軍,陳勇浩,馮玲,馬鑫,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