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它包括被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及其加固區域表面粘貼的片材,在片材上有按有效間隔分布安裝著與鋼筋混凝土梁板固定連接的加固件,增強片材與鋼筋混凝土梁板表面的粘合,從而提高鋼筋混凝土梁板的抗彎能力。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改變原鋼筋混凝土梁板的外形尺寸,施工容易,節約加固材料,是一種有效的加固結構。(*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用于提高鋼筋混凝土梁板的抗彎 性能。
技術介紹
鋼筋混凝土結構是目前工程實踐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結構形式。由于施工質量差、 建筑物使用功能改變、結構超載、暴露于惡劣環境等原因,有許多鋼筋混凝土結構要 進行加固補強。粘貼片材對梁板進行加固簡單易行,但由于混凝土與片材之間的粘結 強度低,導致其抗彎強度不能得到很大提高,而需要采用一定的附加錨固措施。對混凝土梁而言,常用的附加錨固措施是在加固區的兩端設置u形箍,然而在負彎距區和倒梁板結構的正彎矩區,U形箍往往難以施工;而對于混凝土板,加固時經常在垂 直于片材的受力方向設置橫向壓條,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混凝土板的抗彎性能,但 增加橫向壓條將使用較多的加固材料,同時增加了施工難度和費用。如何增強粘貼片 材加固梁板體系的有效性,同時施工方便、經濟可行,仍是工程實踐中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已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 結構,能夠有效地提高鋼筋混凝土梁板的抗彎承載力。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構思是本技術針對的是鋼筋混凝土梁板構 件,在其加固區域粘貼片材,并于一定距離間隔鉆小孔安裝加固件,增加混凝土與片 材間的粘結性能。根據工程加固的具體需要,可以將片材與加固件之間進行(或不進 行)粘結處理。二者共同作用,提高鋼筋混凝土梁板構件的抗彎能力。根據上述技術構思,本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一種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包括被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及其加固區域粘貼 的片材,其特征在于在片材上有按有效間隔分布安裝著與鋼筋混凝土梁板固定連接的 加固件,增強片材與鋼筋混凝土梁板表面的粘合。上述的加固件為帶有兩插腳的"n"形錨栓或帶有三插腳的"m"形錨栓,其 插腳嵌插在鋼筋混凝土梁板上的與其表面垂直的小孔中而與其固定相連。上述的加固件為由一塊兩端有穿孔的小片材配合兩只單頭錨栓構成,或者由一塊兩端及中間有穿孔的小片材配合三只單頭錨栓構成;所述的單頭錨栓穿過小片材后嵌插在鋼筋混凝土梁板上的與其表面垂直的小孔中而與其固定相連。 上述的加固件與所述的片材之間采用粘結樹脂相粘結在一起。 上述的加固件材料為鋼材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顯而易見的實質性特點和優點;本實用 新型中的粘貼片材與安裝加固件相結合的加固結構,可以明顯改善混凝土與片材間的 粘結性能,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抗彎能力;本技術提供的結構可不改變混凝土梁板 的構件外形尺寸,而且施工容易,節約加固材料,是一種有效的加固結構。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I-I處剖面圖。圖3是圖1和圖2中可供選擇使用的多種加固件結構示意圖。圖中(a)為"n" 形錨栓結構示意圖,(b)為"^f形錨栓結構示意圖,(C)為單頭錨栓結構示意圖, (d)為有二穿孔的小片材結構示意圖,(e)為三穿孔的小片材結構示意圖。實施例一參見圖I和圖2,本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包括有連接兩鋼筋混凝 土柱1、 5的被加強的鋼筋混凝土梁板2及其加固區域表面粘貼的片材3,片材3上 有按有效間隔分布安裝著與鋼筋混凝土梁板2固定連接的加固件4,增強片材3與鋼 筋混凝土梁板2表面的粘合。參見圖3中的(a)圖,所述的加固件4為帶有兩插腳 的"n "形錨栓6,其插腳嵌插在鋼筋混凝土梁板2上的與其表面垂直而位于片材3 兩側的小孔中,從而與其固定相連而卡壓片材3,使片材與鋼筋混凝土梁板2表面貼 緊粘合。實施例二本實施例基本上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所不同之處是,加固件4如圖3 中(b)圖所示為帶有三插腳的"rrf形錨栓7,相應地在鋼筋混凝土梁板2上對應 片材3兩側外和片材3中間有小孔與其插配,片材3中間也有小孔相匹配。實施例三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之處是加固件4是由單頭錨栓 8和小片材9構成,小片材9兩端有小孔對應混凝土梁板2上的兩只小孔而插配單頭 錨栓8;小片材9與片材3之間由粘結樹脂連接在一起。實施例四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三基本相同,所不同之處是加固件4由單頭錨栓8 和小片材10構成,小片材10兩端和中央有小孔與對應的混凝土梁板2上的三只小孔 而插配單頭錨栓8。權利要求1.一種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包括被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板(2)及其加固區域表面粘貼的片材(3),其特征在于在片材(3)上有按有效間隔分布安裝著與鋼筋混凝土梁板(2)固定連接的加固件(4),增強片材(3)與混凝土梁板(2)表面的粘合。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件(4) 為帶有兩插腳的"n "形錨栓(6)或帶有三插腳的"m"形錨栓(7),其插腳嵌插在鋼筋混凝土梁板(2)上的與其表面垂直的小孔中而與其固定相連。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固件(4) 由一塊兩端有穿孔的小片材(9)配合兩只單頭錨栓(8)構成,或者由一塊兩端 及中間有穿孔的小片材(10)配合三只單頭錨栓(8)構成;所述的單頭錨栓(8) 穿過小片材(9、 10)后嵌插在鋼筋混凝土梁板(2)上的與其表面垂直的小孔中 而與其固定相連。4. 根據權利要求l、或2、或3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加固件(4)與所述的片材(3)之間采用粘結樹脂相粘結在一起。5. 根據權利要求l、或2、或3所述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加固件(4)材料為鋼材或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它包括被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及其加固區域表面粘貼的片材,在片材上有按有效間隔分布安裝著與鋼筋混凝土梁板固定連接的加固件,增強片材與鋼筋混凝土梁板表面的粘合,從而提高鋼筋混凝土梁板的抗彎能力。本技術不改變原鋼筋混凝土梁板的外形尺寸,施工容易,節約加固材料,是一種有效的加固結構。文檔編號E04G23/02GK201007089SQ20062004694公開日2008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06年10月19日專利技術者偉 馮, 濤 劉, 張智梅, 鈺 桂 申請人:上海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筋混凝土梁板加固結構,包括被加固的鋼筋混凝土梁板(2)及其加固區域表面粘貼的片材(3),其特征在于在片材(3)上有按有效間隔分布安裝著與鋼筋混凝土梁板(2)固定連接的加固件(4),增強片材(3)與混凝土梁板(2)表面的粘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濤,張智梅,馮偉,桂鈺,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