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曲軸軸向間隙檢測裝置,屬于檢測軸類部件專用器材技術領域。包括構成有門形腔的門形架;百分表定位機構,設置在門形架的頂部;百分表,固定在百分表定位機構上;第一、第二夾塊,位于門形腔內,在第一夾塊朝向第二夾塊的一側構成有第一V形腔,在第二夾塊朝向第一夾塊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第一V形腔的位置構成有第二V形腔;導桿,穿置在門形架的第一縱臂和第二縱臂上,第一、第二夾塊、套置于導桿的長度方向的中部;夾塊開合機構,與第一、第二夾塊連接,并且還支承于第一、第二縱臂上。優點:具有理想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得以保障對曲軸的軸向間隙的檢測精度;適合固定于導磁和非導磁載體上;整體結構簡單并且操作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檢測軸類部件專用器材
,具體涉及一種曲軸軸向間隙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以汽車發動機的曲軸為例,由于在發動機工作時,曲軸會受到離合器施加于飛輪上的軸向力的作用而出現軸向竄動趨勢,故而由軸向推力軸承(一般是滑動軸承)對曲軸的軸向竄動限制,藉以保證曲柄連桿機構各零部件間正確的相對位置。然而曲軸受熱膨脹時, 又應當允許其自由伸長,因此曲軸上的軸向定位裝置不可或缺,即必須具有,但是只能有一處設置軸向定位裝置。該處的軸向定位裝置,一般采用滑動推力軸承,其結構形式有兩種一是將徑向軸承和軸向推力軸承合而為一,制成翻邊滑動軸承,即利用翻邊軸瓦的翻邊部分控制軸向竄動;二是單制的具有減磨合金層的止推片限制軸向竄動,后者的應用較前者廣泛,但不論前者還是后者,目的都是為了控制軸承承推端面與軸頸定位肩之間的間隙,即軸向間隙。為了保障汽車發動機機件的正常工作,曲軸必須留有軸向間隙,但是曲軸的軸向間隙具有嚴格的控制要求。間隙過小,會使機件受熱膨脹而卡住;間隙過大,前后竄動,如前所述破壞曲柄連桿機構各零部件間正確的相對位置,給活塞連桿組件帶來不正常的磨損。 再者在發動機使用過程中推力軸承表面逐漸磨損,使間隙增大,形成軸向位移。因此,裝配曲軸時,應進行曲軸軸向間隙的檢查。已有技術中對曲軸軸向間隙的檢測通常借助于百分表檢測,結構如圖4所示,具體是先將百分表3安裝在磁性表座的表架上,再打開磁性表座開關,使磁性表座吸附在汽車發動機氣缸體側平面上,而后調整磁性表座的表架連接桿,使百分表的觸桿頭頂在曲軸前端軸的端面上,給予1 mm左右的頂壓量,再轉動百分表的表盤使百分表的表針指向零的位置。接著用撬棒或類似的工具在曲軸主軸承座與曲柄臂之間前、后撬動曲軸,百分表的表針擺動范圍即為曲軸的軸向間隙。曲軸的軸向間隙一般為0. 05-0. 18 mm,使用極限為0. 30 mm(依據發動機機型確定)。如軸向間隙過大或過小,則應更換或修整推力軸承。由于上述曲軸軸向間隙檢測裝置的結構不盡合理,因而產生以下技術問題一是操作即檢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差,因為磁性表座的放置位置難以把握或者因磁力的因素導致與缸體吸合不可靠,特別是粘附有油污的缸體,存在墜落之虞;二是難以保證百分表測量頭與被測物之間的端面垂直度,造成測量誤差大,即影響測量精度;三是具有使用的挑剔性,因為,如果磁性表座遇到非金屬即遇到非導磁材料,那么由于無法吸附而致使測量無法進行;四是操作麻煩并且由于磁力因素,易造成鐵屑的吸附而有失清潔。本申請人進行了文獻檢索,中國技術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1348486Y推薦有 “一種檢測發動機曲軸軸向間隙的裝置”,該專利方案可以避免前述的某些欠缺,例如無需吸附于缸體上,但是存在適用性差的欠缺,因為在檢測時需要將固定支架的兩端借助于固定螺栓與曲軸箱固定,然而,由于不同發動機的曲軸箱的尺寸相異,因此通用化程度低。授權公告號CN201407983Y提供的“一種轉向軸總成軸向間隙檢測裝置”的結構基本上與前述的CN201348486Y相仿,因而同存前述之欠缺。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有必要加以改進,為此,本申請人作了積極而有益的嘗試,并且在保密措施下經實踐證明是切實可行的,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保障檢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利于保證檢測精度、有益于避免使用時的挑剔性而藉以適應在導磁和非導磁載體上的定位并且不會出現墜落或游動情形以及有善于體現結構簡練并且操作方便的曲軸軸向間隙檢測裝置。本專利技術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曲軸軸向間隙檢測裝置,包括構成有門形腔的一門形架;一百分表定位機構,該百分表定位機構設置在所述門形架的頂部并且大體上位于門形架的頂部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一百分表,該百分表以水平臥置狀態固定在所述百分表定位機構上,其中該百分表的表體探出門形架的頂部的一側,而百分表的表頭探出門形架頂部的另一側;一第一夾塊和一第二夾塊,該第一、第二夾塊彼此面對面配合,并且位于所述的門形腔內,在第一夾塊朝向第二夾塊的一側構成有一第一 V形腔,而在第二夾塊朝向第一夾塊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第一 V形腔的位置構成有一第二 V形腔,第一、 第二 V形腔彼此配合;一導桿,該導桿穿置在門形架的第一縱臂和第二縱臂上,所述的第一夾塊和第二夾塊移動地套置于該導桿的長度方向的中部;一用于驅使所述第一、第二夾塊彼此合攏或相互斥開的夾塊開合機構,該夾塊開合機構與第一夾塊和第二夾塊連接,并且還轉動地支承于所述的第一縱臂和第二縱臂上。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百分表定位機構包括第一、第二固定座和緊固螺釘,第一固定座固定在所述門形架的頂部并且位于門形架的頂部的居中位置,在該第一固定座朝向第二固定座的一側構成有一第一半圓凹槽,第二固定座構成于第一固定座上,在該第二固定座朝向第一固定座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第一半圓凹槽的位置構成有一第二半圓凹槽,第一、第二半圓凹槽彼此配合而構成為圓形腔,緊固螺釘旋配在第二固定座上并且還旋及于第一固定座,所述的百分表的表體固定于第一、第二固定座之間。在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表體具有一表體固定桿,該表體固定桿對應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半圓凹槽內。在本專利技術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縱臂的上部開設有一導桿滑動孔,而在第二縱臂的上部開設有一導桿固定孔,該導桿固定孔與導桿滑動孔相對應;在所述的第一夾塊的上部的居中位置開設有一第一導滑孔,而在所述的第二夾塊的上部的居中位置開設有一第二導滑孔,第一、第二導滑孔彼此對應,并且該第一、第二導滑孔還與所述的導桿滑動孔及導桿固定孔相對應,所述的導桿依次穿過導桿滑動孔、第一導滑孔和第二導滑孔與所述的導桿固定孔固定。在本專利技術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導桿朝向所述第一縱臂的一端端部擴設有一直徑大于所述導桿滑動孔的直徑的限定突緣,而在導桿朝向所述第二縱臂的一端并且在探出所述導桿固定孔的端部配設有一卡環。在本專利技術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 V形腔的腔壁內設置有一第一護墊,而在所述的第二 V形腔的腔壁內設置有一第二護墊。在本專利技術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護墊和所述的第二護墊為橡膠、尼龍或無紡織纖維氈。在本專利技術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夾塊的下部設置有第一絲桿螺母,而所述的第二夾塊的下部設置有第二絲桿螺母,第一、第二絲桿螺母彼此對應,所述的夾塊開合機構包括左右旋絲桿、旋把、第一托座和第二托座,左右旋絲桿旋配于第一絲桿螺母和第二絲桿螺母上,旋把固定在左右旋絲桿上,第一托座對應于左右旋絲桿的一端的下方并且與所述第一縱臂的底部固定,第二托座對應于左右旋絲桿的另一端的下方并且與所述第二縱臂的底部固定。在本專利技術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托座朝向所述第一縱臂的一側凹設有一第二半圓凹道,而在第一縱臂的底部并且在對應于第一半圓凹的位置凹設有一第二半圓凹道,第一、第二半圓凹道彼此相對應;在所述的第二托座朝向所述第二縱臂的一側凹設有一第三半圓凹道,而在第二縱臂的底部并且在對應于第三半圓凹道的位置凹設有一第四半圓凹道,第三、第四半圓凹道彼此對應。在本專利技術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當與所述第一絲桿螺母相配合的所述左右旋絲桿上的螺紋為左旋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炳良,陳慶樟,孟杰,
申請(專利權)人:常熟理工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