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無支撐模板系統,該模板系統包括:鋼梁;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底模模板、第一托桿和第二托桿,其中,所述鋼梁包括腹板和位于腹板端部的翼緣,所述腹板上設置托桿連接件;所述第二托桿的兩端通過所述托桿連接件與所述鋼梁連接;所述第一托桿設置在所述第二托桿上;所述底模模板設置在所述第一托桿上,且緊頂在所述鋼梁的翼緣的下端面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模板系統,省去壓型鋼板和滿堂腳手架支撐系統,節省造價,且能加快施工速度,省時省力。(*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無支撐模板系統。
技術介紹
鋼結構房屋或廠房會采用到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在制作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過程中,模板系統雖然是輔助性結構,但在混凝土施工中卻至關重要。制作與安裝模板系統的勞動力用量約占混凝土工程總用量的28 45%。對結構復雜的工程,立模與綁扎鋼筋所占的時間,比混凝土澆筑的時間長得多,因此模板系統的設計與組裝工藝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可以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底模和支撐系統制作樓板,即需要采用木模板或鋼模板做底模,底模下設置支撐系統來承受現澆混凝土板施工階段或使用階段的荷載 作用,保證剛度和強度。這種模板系統可以重復使用,造價較低。但支撐系統多采用滿堂腳手架支撐系統,占據下部空間,且搭建和拆除都費時費力,影響施工速度。此外,鋼結構房屋或廠房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時,可以采用壓型鋼板鋪在鋼梁之上作為現澆混凝土樓板的底模,壓型鋼板可以承受現澆混凝土板施工階段或使用階段的荷載作用,保證剛度和強度。為加強壓型鋼板與混凝土的結合力,宜在鋼板上預焊栓釘或壓制雙向加勁肋。采用壓型鋼板做底模,不需要額外的模板支撐系統,是一種無支撐的模板系統,且因壓型板不需拆卸,可減少工地勞動力,但是壓型鋼板的造價非常高。因此,本領域迫切需要研發一種新型的無支撐的模板系統,省去滿堂腳手架支撐系統的同時,節省造價。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無支撐的模板系統,替代目前常用的壓型鋼板體系,節省材料成本。本技術的模板系統,包括鋼梁;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底模模板、第一托桿和第二托桿,其中,所述鋼梁包括腹板和位于腹板端部的翼緣,所述腹板上設置托桿連接件;所述第二托桿的兩端通過所述托桿連接件與所述鋼梁連接;所述第一托桿設置在所述第二托桿上;所述底模模板設置在所述第一托桿上,且緊頂在所述鋼梁的翼緣的下端面上。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底模模板為木模板或鋼模板。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托桿連接件為角鋼或鋼板,焊接在所述腹板上。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第二托桿的兩端部通過緊固螺栓與所述托桿連接件連接。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模板系統具有2根以上鋼梁,兩根以上第二托桿,兩根以上第一托桿,且具有一塊以上底模模板。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第二托桿的長度為flOm,所述第一托桿的長度為O.5 50m。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第二托桿的長度為I. 2 5m,所述第一托桿的長度為f30m。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第二托桿的長度為I. 5 3m,所述第一托桿的長度為2. 5 20m。 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第一托桿直接擱置在所述第二托桿上,或通過卡件與所述第二托桿連接。在另一優選例中,第一托桿和/或第二托桿為鋼結構托桿,截面為圓形或四邊形,所述圓形的直徑為O. 05、. 5m,所述四邊形的邊長為O. 05、. 5m。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第一托桿設置在所述第二托桿上,且與所述第二托桿相垂直。在另一優選例中,所述鋼梁是一體成型的,或由鋼板或型鋼通過焊接或鉚接而成。本技術的模板系統,無需搭建從地面或下層樓面到本次現澆樓板的滿堂腳手架,不占下部空間,加快施工速度,省時省力。且可重復使用,可替代壓型鋼板,節約成本,降低造價。應理解,在本技術范圍內中,本技術的上述各技術特征和在下文(如實施例)中具體描述的各技術特征之間都可以互相組合,從而構成新的或優選的技術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無支撐模板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申請的專利技術人經過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設計出一種新型的無支撐模板系統,利用在樓層鋼梁上預留的連接件與托桿及底模模板連接,形成模板系統,無需搭建從地面或下層樓面到本次現澆樓板的滿堂腳手架,不占下部空間,加快施工速度,省時省力。且可重復使用,可替代壓型鋼板,節約成本,降低造價。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本技術。術語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通常指在現場依照設計位置,進行支模、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經養護、拆模板而制作的樓板。模板系統在混凝土施工中用以使混凝土成型的構造設施,通常包括面板體系和支撐體系。面板體系包括面板和所聯系的肋條。支撐體系包括縱橫支撐、承托梁、承托桁架、懸臂梁、懸臂桁架、支柱、斜撐與拉條等。壓型鋼板薄鋼板經冷壓或冷軋成型的鋼材,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和構件,主要用于圍護結構、樓板,也可用于其他構筑物。根據不同使用功能要求,壓型鋼板可壓成波形、雙曲波形、肋形、V形、加勁型等。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技術。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下列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或按照制造廠商所建議的條件。除非另行定義,文中所使用的所有專業與科學用語與本領域熟練人員所熟悉的意義相同。此外,任何與所記載內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應用于本技術中。文中所述的較佳實施方法與材料僅作示范之用。實施例如圖I所示,本技術的模板系統,包括鋼梁I ;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底模模板4、第一托桿3和第二托桿2,其中,所述鋼梁I包括腹板11和位于腹板11端部的翼緣12,所述腹板11上設置托桿連接件7 ;所述第二托桿2的兩端通過所述托桿連接件7與所述鋼梁I連接;所述第一托桿3設置在所述第二托桿2上;所述底模模板4設置在所述第一托桿3上,且緊頂在所述鋼梁I的翼緣12的下端 面上。所述鋼梁I為工字鋼,包括普通工字鋼、輕型工字鋼、H型鋼梁。所述腹板11和所述翼緣12是一體成型的,或由鋼板或型鋼通過焊接或鉚接而成。所述托桿連接件7為角鋼或鋼板,焊接在所述腹板11上。托桿連接件7與鋼梁I連接,為承受模板系統及混凝土樓板施工荷載的受力部件。所述底模模板4為木模板或鋼模板。所述第二托桿2的兩端部通過緊固螺栓6與所述托桿連接件7連接,需要安裝固定時擰緊,拆卸時擰松即可。所述第一托桿3可以直接擱置在所述第二托桿2上,或通過卡件與所述第二托桿2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一托桿3與所述第二托桿2相垂直。所述第二托桿2和所述第一托桿3是支承撐底模模板4的受力構件,將底模模板4固定并把荷載傳遞給托桿連接件7。另外,所述第一托桿3也可以是和底模模板4組合成一體的,直接擱置在所述第二托桿2上,或通過卡件與所述第二托桿2連接。所述第一托桿3和第二托桿2均可采用為鋼結構托桿,截面為圓形或四邊形,所述圓形的直徑為O. 05、. 5m,所述四邊形的變長為O. 05、. 5m。所述第二托桿2的長度為f 10m,根據鋼梁I的實際間距進行選擇,優選為I. 2 5m。更優地,為I. 5 3m。所述第一托桿的長度為O. 5 50m,使用時可以拼接。所述模板系統具有兩根以上(較佳為4跟以上)鋼梁I,兩根組成一跨,3根組成二跨,依此類推。所述模板系統具有兩根以上第二托桿2,具有兩根以上第一托桿3,具有一塊以上底模模板4。具體的數量,按照實際需要,根據樓面大小、鋼梁的長度、跨度等因素計算確定。本技術的模板系統,安裝時只需要擰緊緊固螺栓6等簡單步驟,不需電焊、射釘等固定壓型鋼板的措施,也無需搭建從地面或下層樓面到本次現澆樓板的滿堂腳手架,在底模模板4上澆注混凝土,成型后形成樓板5。松開緊固螺栓6,進行拆卸,可重復利用。本技術的有益之處在于(I)本技術利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板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統包括:鋼梁;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設置的底模模板、第一托桿和第二托桿,其中,所述鋼梁包括腹板和位于腹板端部的翼緣,所述腹板上設置托桿連接件;所述第二托桿的兩端通過所述托桿連接件與所述鋼梁連接;所述第一托桿設置在所述第二托桿上;所述底模模板設置在所述第一托桿上,且緊頂在所述鋼梁的翼緣的下端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振中,徐勍,陳飛,胡仕林,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