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輸送機及其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所述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包括機架、牽引件、電動機、電動機支架、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電動機固定于所述電動機支架上,所述電動機支架通過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機架上;所述機架開設有弧形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弧形槽中,且所述弧形槽的弧形為以所述第一固定件為圓心,以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弧形;所述牽引件的一部分緊貼著并繞過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驅動件。所述輸送機包括所述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輸送機及其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成本較低,結構簡潔,適用于牽引件相對短的情況。(*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輸送機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輸送機及其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
技術介紹
輸送機作為一種常見的搬運機械,一般由牽引件、承載構件、驅動裝置、張緊裝置、改向裝置和支承件等部件組件,其中牽引件用以傳遞牽引力,可采用輸送帶或牽引鏈,而張緊裝置用于使牽引件保持一定的張力,以保證輸送機正常運轉。圖I所示為現有技術中常見的一種張緊裝置,輸送機的張緊裝置100包括機架110、牽引件120、張緊桿130、張緊輪140、包角輪150、電動機160及電動機支架170。張緊桿130為設置于機架110上的螺桿,張緊輪140通過螺紋配合安裝在張緊桿130上。包角輪150設置于機架110上。電動機160固定于電動機支架170之上,而電動機支架170固定于機架110上。牽引件120順次繞過張緊輪140、電動機160及包角輪150。·當轉動張緊桿130時,張緊輪140沿著張緊桿130橫向移動,從而實現對牽引件120的張緊。配合圖I的張緊裝置,對牽引件的驅動方式通常為由驅動裝置驅動傳動滾筒,通過傳動滾筒和牽弓I件之間的摩擦力驅動牽弓I件運行。對于牽引件相對短的輸送機來說,所使用的張緊預留量較少,牽引件自身的伸長量也較小,圖I所示的牽引裝置及與其配合的驅動方式使用的零件較多、成本較高、張緊較為復雜,因此并不適合牽引件相對短的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輸送機及其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以降低成本,簡化結構,適用于牽引件相對短的情況。本技術所提供的輸送機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包括機架、牽引件、電動機、電動機支架、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電動機固定于所述電動機支架上,所述電動機支架通過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機架上,所述機架開設有弧形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弧形槽中,且所述弧形槽的弧形為以所述第一固定件為圓心,以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弧形,所述牽引件的一部分緊貼著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驅動件并繞過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驅動件。優選地,所述輸出軸驅動件為圓筒形,套在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上。優選地,所述電動機支架為長條形板件。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為螺釘。優選地,所述牽引件為皮帶。優選地,所述牽引件為鏈條。本技術所提供的輸送機包括上述任意一種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本技術的輸送機及其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根據力學原理及張緊余量較為有限的特性,將電動機支架的安裝改變為一個固定點為旋轉中心,另一個固定點設于弧形槽中,牽引件直接繞在電動機上,使用者可直接改變電動機支架的角度來張緊牽引件,同時,直接利用電動機的輸出軸驅動件驅動牽引件,因此,簡化了張緊結構,節約了成本,且同時方便了安裝和日后的維護。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張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中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輸送機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200包括機架210、牽引件220、電動機230、電動機支架240、第一固定件250及第二固定件260,機架210開設有弧形槽211。 電動機230固定于電動機支架240上,電動機支架240為長條形板件,其通過第一固定件250及第二固定件260固定于機架210上。第二固定件260固定于弧形槽211中,弧形槽211的弧形為以第一固定件250為圓心,以第一固定件250與第二固定件260之間的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弧形。電動機230還設有圓筒形的輸出軸驅動件231,套在電動機230的輸出軸上,用于驅動電動機230的輸出軸旋轉。牽引件220的一部分緊貼著電動機230的輸出軸驅動件231并繞過電動機230的輸出軸驅動件231,從而實現牽引件220的張緊。在輸出軸驅動件231驅動電動機230的輸出軸旋轉時,輸出軸驅動件231同時驅動牽引件220運行,從而實現驅動和張緊一體化。在本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50與第二固定件260為螺釘,牽引件220為皮帶。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50與第二固定件260也可以是螺栓等其他部件,而牽引件220也可以為鏈條。在使用本較佳實施例中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進行調節時,使用者僅需松動第一固定件250與第二固定件260,以第一固定件250為旋轉中心,旋轉電動機支架240,待轉動至合適位置,再緊固第一固定件250與第二固定件260,即可帶動電動機230向下運動,從而張緊牽引件220。可以了解,具有上述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的輸送機也具有上述結構和有益效果,因此,在此不再贅述。本技術的輸送機及其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根據力學原理及張緊余量較為有限的特性,將電動機支架的安裝改變為一個固定點為旋轉中心,另一個固定點設于弧形槽中,牽引件直接繞在電動機的輸出軸驅動件上被驅動,使用者可直接改變電動機支架的角度來張緊牽引件,簡化了張緊結構,節約了成本,且同時方便了安裝和日后的維護。以上詳細描述了本技術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技術的構思作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
中技術人員依本技術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輸送機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牽引件、電動機、電動機支架、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電動機固定于所述電動機支架上,所述電動機支架通過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機架上;所述機架開設有弧形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弧形槽中,且所述弧形槽的弧形為以所述第一固定件為圓心,以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弧形;所述牽引件的一部分緊貼著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驅動件并繞過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驅動件。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軸驅動件為圓筒形,套在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支架為長條形板件。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為螺釘。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件為皮帶。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件為鏈條。7.—種輸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I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輸送機及其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所述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包括機架、牽引件、電動機、電動機支架、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電動機固定于所述電動機支架上,所述電動機支架通過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機架上;所述機架開設有弧形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弧形槽中,且所述弧形槽的弧形為以所述第一固定件為圓心,以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弧形;所述牽引件的一部分緊貼著并繞過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驅動件。所述輸送機包括所述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本技術所提供的輸送機及其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成本較低,結構簡潔,適用于牽引件相對短的情況。文檔編號B65G23/44GK202594304SQ20122023299公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輸送機的驅動及張緊一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牽引件、電動機、電動機支架、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電動機固定于所述電動機支架上,所述電動機支架通過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機架上;所述機架開設有弧形槽,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弧形槽中,且所述弧形槽的弧形為以所述第一固定件為圓心,以所述第一固定件與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間的距離為半徑所形成的弧形;所述牽引件的一部分緊貼著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驅動件并繞過所述電動機的輸出軸驅動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岑敏,葛林,金毅,鄭毅,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睿豐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