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模組組裝設備,包括:用于承載背光模組的承載臺;用于拾取及釋放液晶模組的拾取單元;用于使承載臺移動的承載臺移動機構,和/或用于使拾取單元移動的拾取單元移動機構。使用該設備進行模組組裝時,可以避免人工移動液晶模組易造成所述液晶模組的損傷的問題,提高了成品率,減少了操作人員,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液晶顯示器
,具體涉及一種模組組裝設備。
技術介紹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簡稱LCD)屬于被動發光裝置,主要由液晶模組和背光模組構成。由于液晶面板中液晶層本身并無發光的功能,所以需要設置背光模組為液晶顯示器提供光源,并通過控制液晶的透過率來控制液晶顯示器的顯示。液晶顯示器的制作包括陣列工藝(Array)、成盒工藝(Cell)和模組工藝(Module)三個主要工序。模組工藝中包括模組組裝步驟,即將液晶模組和背光模組對位并組裝在一起的步驟。在模組組裝步驟前,液晶模組按陣列側朝下,涂彩膜側朝上的方式放置,且在陣列側設有用于保護偏光片的保護膜。因此,在模組組裝步驟中,還要先將液晶模組的陣列側表面的偏光片保護膜剝離,才能將液晶模組和背光模組組裝在一起。目前,模組組裝方式一般為人 工操作,并采用背光模組固定不動,液晶模組移動的方式來將二者對位。但是,這種人工操作的模組組裝存在著以下缺點,尤其對于大尺寸產品(如大于100英寸的產品)這些缺點就更明顯一、液晶模組的橫向尺寸大且厚度較小,當人工去移動液晶模組時,很容易造成液晶模組的損傷;二、大尺寸的液晶模組的重量較大,因此需要很多操作人員,而且耗費較多人員的體力,操作人員長時間進行對位操作工作效率低;三、在剝離液晶模組的偏光片的保護膜時,人工對液晶模組進行升降或者翻轉難度較高,易破壞液晶模組,耗時長,延長了整個模組組裝工藝的作業時間,效率低下,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模組組裝設備,使用該液晶顯示器的模組組裝設備可以避免人工移動液晶模組易造成所述液晶模組的損傷的問題,提高了成品率,減少了操作人員,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解決本專利技術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模組組裝設備,包括用于承載背光模組的承載臺;用于拾取及釋放液晶模組的拾取單元;用于使承載臺移動的承載臺移動機構,和/或用于使拾取單元移動的拾取單元移動機構。本專利技術的液晶模組組裝設備包括承載臺移動機構和/或拾取單元移動機構,承載臺移動機構、拾取單元移動機構均可機械化的實現背光模組與液晶模組的對位,從而實現了機械化移動所述背光模組和/或所述液晶模組,避免了人工移動所述液晶模組易造成所述液晶模組的損傷的問題,提高了成品率,減少了操作人員,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資源成本。優選的是,所述拾取單元包括吸附機構。所述吸附機構可為一個或多個吸盤,或有抽真空通道的真空吸附板。傳統技術里使用人工搬運所述液晶模組時,操作人員通過手抓所述液晶模組的邊緣,會接觸到所述液晶模組的陣列側和涂彩膜側,不僅僅會增加所述陣列側的損傷幾率,而且由于手抓固定面積較小極易造成所述液晶模組的破碎。使用所述吸附機構來吸附所述液晶模組,僅僅接觸所述液晶模組涂彩膜側,且所述吸附機構對所述液晶模組涂彩膜側的吸附力分布均勻,則會避免上述問題。優選的是,所述吸附機構包括用于吸附所述液晶模組的液晶面板的第一吸附機構和用于吸附所述液晶模組的柔性線路板的第二吸附機構。更優選的是,所述第一吸附機構為第一吸盤,所述第二吸附機構為第二吸盤。其中,可以根據所述液晶模組的大小,選擇不同大小和數量的吸盤。在傳統技術中,所述液晶模組與所述背光模組進行對位組裝時,所述液晶模組的液晶顯示板和呈長條狀的液晶模組的柔性線路板分別被人工抓取,極易造成這兩部分的撕扯與破壞,通過所述第一吸附機構上的第一吸盤和所述第二吸附機構上的第二吸盤分別吸取固定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柔性線路板,可以很牢固的將液晶模組整體固定住,且所述液晶面板和所述柔性線路板之間不會發生撕扯。優選的是,所述拾取單元移動機構包括用于使所述拾取單元翻轉的翻轉機構。其翻轉角度最大可達90 °,所述翻轉機構的驅動可采取電機、手動等方式。通過所述翻轉機構 可將所述液晶模組翻轉后再剝離所述液晶模組陣列側的偏光片保護膜,若沒有翻轉機構,操作人員只能在所述液晶模組直接朝向地面的一側剝離所述液晶模組的陣列側的偏光片保護膜,操作麻煩,而所述液晶模組翻轉后與水平面有一定的夾角,可使操作人員更加便利地剝除所述液晶模組陣列側的偏光片保護膜。剝離完偏光片保護膜后,再將所述液晶模組翻轉到水平位置,液晶模組的陣列側朝下。優選的是,所述承載臺移動機構包括用于調整所述承載臺位置的對位機構。優選的是,所述對位機構包括用于使所述承載臺沿X方向移動的X方向移動機構和用于使所述承載臺沿Y方向移動的Y方向移動機構;所述X方向、Y方向均與水平面平行,且所述X方向與Y方向互相垂直。所述承載臺用于承載所述背光模組,X方向移動機構和Y方向移動機構可以沿著X方向和Y方向精確地移動所述的承載臺,即移動了承載臺上的背光模組。優選的是,所述X向移動機構與所述Y向移動機構通過導軌滑動連接。優選的是,所述X方向移動機構包括絲杠和導軌,所述Y方向移動機構包括絲杠和導軌。優選的是,所述對位機構包括用于使所述承載臺沿Z方向移動的Z方向升降機構,所述Z方向與水平面垂直。通過所述Z方向升降機構升降所述背光模組,可以減少所述液晶模組與所述背光模組對位過程中所述液晶模組的移動,尤其在進行大尺寸液晶模組與背光模組對位過程中,減少所述液晶模組的移動可以大大減少所述液晶模組出現損傷的概率。所述背光模組放置在承載臺上,所述背光模組可以分別在所述X方向、Y方向、Z方向上被調整位置,使其可以很好的與所述液晶模組進行對位。優選的是,所述Z方向升降機構包括絲杠和導柱。所述X方向移動機構、所述Y方向移動機構和所述Z方向升降機構通過所述絲杠來實現移動,所述絲杠調整距離準確,可實現所述X方向、所述Y方向和所述Z方向的精準對位移動。當然,所述對位機構的驅動可采用電機、氣缸、手動等。優選的是,所述承載臺移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承載臺下方的滾輪;所述拾取單元移動機構包括滑軌,所述拾取單元與所述滑軌滑動連接。所述承載臺下方的滾輪一方面可以使所述承載臺在水平面上移動,起到搬運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所述承載臺繞著Z軸方向旋轉,當然也可以實現任意水平方向的移動以便粗略調整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所述拾取單元可以在所述滑軌上滑動離開原來放置液晶模組位置的上方,當然所述滑軌的驅動可采用電機、絲杠、氣缸等。更優選的是,所述拾取單元移動機構還包括升降機構,其與所述滑軌連接,用于升降所述滑軌即升降所述拾取單元,當然所述升降機構的驅動可采用電機、絲杠、氣缸等。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3的模組組裝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3的模組組裝設備的吸附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3的模組組裝設備的翻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3的模組組裝設備的承載臺移動機構的X方向移動機構和Y方向移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3的模組組裝設備的承載臺移動機構的Z方向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為1-滾輪;2-滑軌;3-吸附機構;31_第一吸附機構;32_第二吸附機構;311-第一吸盤;321-第二吸盤;4-X方向移動機構;41_承載臺;42_第一絲杠;43-第一手搖桿;44_第一外導軌;45_第一內導軌;5-Y方向移動機構;51_Υ方向移動平臺;52-第二絲杠;53_第二手搖桿;5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模組組裝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載背光模組的承載臺;用于拾取及釋放液晶模組的拾取單元;用于使承載臺移動的承載臺移動機構,和/或用于使拾取單元移動的拾取單元移動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模組組裝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承載背光模組的承載臺; 用于拾取及釋放液晶模組的拾取單元; 用于使承載臺移動的承載臺移動機構,和/或用于使拾取單元移動的拾取單元移動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組組裝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單元包括吸附機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組組裝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機構包括用于吸附所述液晶模組的液晶面板的第一吸附機構和用于吸附所述液晶模組的柔性線路板的第二吸附機構。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組組裝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單元移動機構包括用于使所述拾取單元翻轉的翻轉機構。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模組組裝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臺移動機構包括用于調整所述承載臺位置的對位機構。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組組裝設備,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偉,儲小亮,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