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是一種制備眼角膜膠原膜的模具。
技術介紹
角膜炎、結膜炎、角膜潰瘍、眼瞼炎、麥粒腫、淚囊炎等是眼科常見疾病,治療時多采用傳統的眼部給藥方式,如局部點眼或結膜下注射。由于結膜囊容量小,淚液分泌活躍,局部點眼時藥液約有90%以上因淚液稀釋、溢出眼外而丟失,加上角 膜的屏障作用,致使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極低。結膜下注射易造成患者疼痛、暈厥、結膜下出血、甚至眼球穿通傷等并發癥。眼角膜膠原膜已被廣泛應用,其是由部分交叉連接的膠原所制成的可溶性角膜表面覆蓋物,為半透明的柔軟薄膜,外形類似角膜接觸鏡(即隱形眼鏡)。眼角膜膠原膜不僅能營養、保護、促進角膜傷口的愈合,而且是良好的藥物載體,能夠運載、釋放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皮質類固醇、抗真菌藥物、抗纖維增殖藥物、抗青光眼藥物、免疫抑制劑等多種藥物,在治療眼科多種疾病上可以替代局部頻繁點眼和結膜下注射,同時還是活細胞轉運和基因治療的載體。與傳統的眼部給藥方式相比,眼角膜膠原膜有明顯的優越性提高藥物生物利用度,對藥物起到控釋作用;減少用藥總量。但目前臨床上使用的眼角膜膠原膜多為進口產品,至今未見相關的制作眼角膜膠原膜模具的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眼角膜膠原膜的模具。本技術由套筒、下模和上模組成。套筒為中空圓柱體,套筒的內腔分上、中、下三段,上、下段內徑相同,中段的內徑較上、下段大,在套筒中段管壁上設有多個排氣孔;下模呈圓柱形,圓柱體的外徑與套筒下段的內徑匹配,下模的頂部呈球面形凹陷,其曲率半徑相當于眼球前部表面的曲率半徑;上模由壓模、連接體和手柄組成,壓模呈圓柱形,該圓柱體的外徑與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制備眼角膜膠原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由套筒(1)、下模(2)和上模(3)組成,套筒(1)為中空圓柱體,套筒的內腔分上、中、下三段,上、下段內徑相同,中段的內徑較上、下段大,在套筒中段管壁上設有多個排氣孔(11);下模(2)呈圓柱形,圓柱體的外徑與套筒下段的內徑匹配,下模的頂部為球面形凹陷(21),其曲率半徑相當于眼球前部表面的曲率半徑;上模(3)由壓模(31)、連接體(32)和手柄(33)組成,壓模(31)呈圓柱形,圓柱體的外徑與下模的外徑相同,壓模(31)的底部為球面形凸起(34),其曲率半徑比下模頂部球面形凹陷的曲率半徑小,當下模和壓模置于套筒(1)的內腔時,下模頂部的球面形凹陷(21)和壓模底部的球面形凸起(34)的周邊對合,下模和壓模的外壁與套筒中段的內壁之間形成的空間為環形空刀模(12),下模和壓模對合處位于環形空刀模所在位置;連接體(32)位于壓模(31)和手柄(33)之間,其較壓模和手柄細;手柄(33)呈圓柱形或多邊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制備眼角膜膠原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由套筒(I)、下模(2)和上模(3)組成,套筒(I)為中空圓柱體,套筒的內腔分上、中、下三段,上、下段內徑相同,中段的內徑較上、下段大,在套筒中段管壁上設有多個排氣孔(11);下模(2)呈圓柱形,圓柱體的外徑與套筒下段的內徑匹配,下模的頂部為球面形凹陷(21),其曲率半徑相當于眼球前部表面的曲率半徑;上模(3)由壓模(31)、連接體(32)和手柄(33)組成,壓模(31)呈圓柱形,圓柱體的外徑與下模的外徑相同,壓模(31)的底部為球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世紅,王凱慧,宋洪元,秦海峰,李婧,蔣姝樂,劉福萍,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