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隧道救援起重機,其至少包含有機臂、前支撐、后支撐、門架、起重小車、拖拉機構、動力系統和行走小車,機臂由前支撐和后支撐支撐,后支撐設置于機臂后端,前支撐活動支撐于機臂中部,該前支撐和后支撐的下端分別設置有門架,起重小車至少為兩個且可前后移動的設置于機臂上,拖拉機構設置于機臂的后部以實現對起重小車的拖拉移動,行走小車至少為兩個,其可拆卸的設置于各門架的下端,本發明專利技術起重能力大,作業空間低、運輸速度快,組裝時間短,工作效率高,安全性能好,能在隧道內起復各型鐵路動車和車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鐵路、車輛的緊急救援的
,尤其涉及一種能在隧道、地下通道等狹窄地段為鐵路、車輛提供緊急救援的隧道救援起重機。
技術介紹
火車在鐵路上運行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機車或者車輛有可能需要及時得到救援,以保證鐵路運輸的暢通,因此,鐵路救援是鐵路運輸十分重要的環節。目前,國內外的鐵路救援起重機均為臂架式起重機,這種臂架式起重機的作業空間要求很大,而由于鐵路不可能完全處于暴露的空間中,尤其在各種山區及丘陵地帶,鐵路將穿過各種大小和長度不一的隧道,而現有的臂架式起重機在鐵路隧道內無法實施救援工作。而隨著鐵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在新線和老線改造中鐵路隧道越來越多,特別是高速鐵路的隧道 更多,且常有十幾公里或幾十公里的鐵路隧道出現,這就增加了車輛在隧道內發生事故的機率。由于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在隧道內救援車輛的大型起重設備,當車輛在隧道內發生事故時,只能采用人工救援的方法,其作業效率低,救援時間長,工人勞動強度大,嚴重影響了鐵路運輸的正常進行。為此,設計一種能在鐵路隧道內救援車輛的大型起重機成為十分重要的課題。本專利技術的設計者中鐵重工有限公司多年來從事鐵路工程機械的研發和制造工作,針對鐵路隧道的特殊情況,鑒于上述問題,通過潛心研究和設計,綜合長期多年從事相關產業的經驗和成果,研究設計了能克服現上述缺陷的隧道救援起重機。該機的特點是起重能力大,作業空間低、運輸速度快,組裝時間短,工作效率高,安全性能好,能在隧道內起復各型鐵路動車和車輛。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隧道救援起重機,其起重能力大,作業空間低、運輸速度快,組裝時間短,工作效率高,安全性能好,能在隧道內起復各型鐵路動車和車輛。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隧道救援起重機,其至少包含有機臂、前支撐、后支撐、門架、起重小車、拖拉機構、動力系統和行走小車,其特征在于機臂由前支撐和后支撐支撐,后支撐設置于機臂后端,前支撐活動支撐于機臂中部,該前支撐和后支撐的下端分別設置有門架,起重小車至少為兩個且可前后移動的設置于機臂上,拖拉機構設置于機臂的后部以實現對起重小車的拖拉移動,行走小車至少為兩個,其可拆卸的設置于各門架的下端,其中,該機臂包含有箱形本體,在該箱形本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上耳梁和下耳梁,該上耳梁設置于下耳梁的上方以在該上耳梁和下耳梁之間形成支撐空間。其中該前支撐的本體構架由第一底板、兩個第一側板和兩個第一支撐板構成,該兩個第一側板分別從第一底板的兩側向上延伸,該兩個第一支撐板從各第一側板的自由端朝機臂的支撐空間內伸出,且該第一支撐板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上行走輪和下行走輪,該上行走輪抵靠于上耳梁,該下行走輪抵靠于該機臂的下耳梁;該后支撐的本體構架由第二底板、兩個第二側板和兩個第二支撐板構成,該兩個第二側板分別從第二底板的兩側向上延伸,該兩個第二支撐板從各第二側板的自由端朝機臂的支撐空間內伸出,且該第二支撐板的一側抵靠于下耳梁的上表面。其中該門架至少包含底架、柱身、頂蓋、插槽、支撐油缸和起升油缸,該底架為兩個且分別設置于兩側,各底架上均設置有兩個插槽,兩個柱身插入插槽中且可在插槽內上下移動,頂蓋固定于各柱身且橫跨兩側底架,底架設置有支撐油缸以及起升油缸,且前、后支撐均連接于該頂蓋上。其中該門架還包含設置于頂蓋上的橫移小車和橫移油缸,該橫移小車可左右滑動的設置于頂蓋內,該橫移油缸設置于頂蓋內以推動該橫移小車左右移動,該前支撐的底端設置有第一滑板,該后支撐的底端設置有第二滑板,該第一、第二滑板固結于該橫移小車。 其中該起重小車至少包含起重構架、起重走行輪、起重機構和起重件,該起重機構設置于機臂的下方,至少兩個起重走行輪從該起重機構朝機臂兩側的支撐空間內伸出且抵靠于下耳梁的上表面,該起重機構為兩個且對稱位于起重構架的兩側。其中該起重構架上設置有活動槽和插入件,該插入件活套于該活動槽內,該起重機構固定于該插入件上。其中該拖拉機構包含有固接板、電機、卷揚機、摩擦卷筒、滑輪和鋼絲繩,該固接板固定于機臂上,該電機、卷揚機和摩擦卷筒設置于該固接板上,滑輪為兩個且分別固定于機臂的前后兩端,該鋼絲繩連接于卷揚機和兩個滑輪,該至少兩個起重小車上設置有固定于鋼絲繩上的固接部件。其中該行走小車包含走行部、行走構架、伸縮架及行走伸縮油缸,該走行部包含驅動裝置和走行輪,該行走構架設置于該走行部上且由該走行部支撐,該伸縮架至少為四個且對稱設置于該行走構架的兩側,伸縮架由行走伸縮油缸進行伸縮驅動以與門架連接和分離。其中該隧道救援起重機還包含有至少兩個小車起升機構,該小車起升機構包含小車起升卷揚機、滑輪組和小車起升吊鉤,該小車起升卷揚機為兩個且分別固接于機臂的兩側,兩根鋼絲繩分別由小車起升卷揚機驅動且滑動于滑輪組上,其一端固定有小車起升吊鉤。其中該隧道救援起重機還包含有前鉤,其包含前鉤卷揚機、前鉤滑輪和前吊鉤,該前鉤卷揚機固定于機臂上,該前鉤滑輪設置于該機臂I的前端,鋼絲繩繞過該前鉤滑輪以連接于該前吊鉤。通過上述結構,本專利技術的隧道救援起重機能實現如下技術效果I、能在隧道等狹窄的地段進行救援,適用性廣,能適用于列車、汽車等不同的車輛;2、自動化程度高,大大減輕了人員的強度,提高了救援效率;3、拆卸便利,運輸方便,能快速達到救援現場,使得車輛受損或需要起吊救援人員時能有效節約時間和空間,提高了被救援人員的存活可能;4、結構簡單,便于推廣。本專利技術將通過下面的具體實施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且進一步結合對附圖的說明將得到更加清楚和明顯的了解。附圖說明圖I顯示了本專利技術的隧道救援起重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顯示了本專利技術的隧道救援起重機的截面示意圖。圖3顯示了本專利技術的機臂的結構示意圖。圖4、圖5顯示了本專利技術前支撐的結構示意圖。圖6、圖7顯示了本專利技術后支撐的結構示意圖。 圖8、圖9顯示了本專利技術門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0、圖11顯示了本專利技術起重小車的結構示意圖。圖12顯示了本專利技術起重小車進行救援起重時的示意13顯示了本專利技術起重小車運輸時的截面示意圖。圖14顯示了本專利技術拖拉機構的示意圖。圖15顯示了本專利技術動力系統的示意圖。圖16、圖17顯示了本專利技術行走小車的結構示意圖。圖18、圖19顯示了本專利技術行走小車起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0顯示了本專利技術前鉤的結構示意圖。圖21顯示了本專利技術起重機運輸的示意圖。圖22 (A-I)顯示了本專利技術起重機組裝的示意圖。圖23 (A-K)顯示了本專利技術起重機救援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I和圖2,顯示了本專利技術的隧道救援起重機的整體結構,該隧道救援起重機至少包含有機臂I、前支撐2、后支撐3、門架4、起重小車5、拖拉機構6、動力系統7和行走小車8。其中,機臂I由前支撐2和后支撐3支撐,后支撐3設置于機臂I的后端,前支撐2活動支撐于機臂I的中部,該前支撐2和后支撐3的下端分別設置有門架4,起重小車5至少為兩個且可前后移動的設置于機臂I上,拖拉機構6設置于機臂I的后部以實現對起重小車5的拖拉移動,動力系統7設置于機臂I的后端以提供隧道救援起重機的動力驅動,行走小車8至少為兩個,其可拆卸的設置于各門架4的下端,。優選的是,該隧道救援起重機還包含有至少兩個小車起升機構9,各小車起升機構9在行走小車8不工作或運輸時可提升起重小車8以便于運輸和存儲。更優選的是,該隧道救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隧道救援起重機,其至少包含有機臂、前支撐、后支撐、門架、起重小車、拖拉機構、動力系統和行走小車,其特征在于:機臂由前支撐和后支撐支撐,后支撐設置于機臂后端,前支撐活動支撐于機臂中部,該前支撐和后支撐的下端分別設置有門架,起重小車至少為兩個且可前后移動的設置于機臂上,拖拉機構設置于機臂的后部以實現對起重小車的拖拉移動,行走小車至少為兩個,其可拆卸的設置于各門架的下端,其中,該機臂包含有箱形本體,在該箱形本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上耳梁和下耳梁,該上耳梁設置于下耳梁的上方以在該上耳梁和下耳梁之間形成支撐空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隧道救援起重機,其至少包含有機臂、前支撐、后支撐、門架、起重小車、拖拉機構、動力系統和行走小車,其特征在于 機臂由前支撐和后支撐支撐,后支撐設置于機臂后端,前支撐活動支撐于機臂中部,該前支撐和后支撐的下端分別設置有門架,起重小車至少為兩個且可前后移動的設置于機臂上,拖拉機構設置于機臂的后部以實現對起重小車的拖拉移動,行走小車至少為兩個,其可拆卸的設置于各門架的下端,其中,該機臂包含有箱形本體,在該箱形本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上耳梁和下耳梁,該上耳梁設置于下耳梁的上方以在該上耳梁和下耳梁之間形成支撐空間。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隧道救援起重機,其特征在于該前支撐的本體構架由第一底板、兩個第一側板和兩個第一支撐板構成,該兩個第一側板分別從第一底板的兩側向上延伸,該兩個第一支撐板從各第一側板的自由端朝機臂的支撐空間內伸出,且該第一支撐板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上行走輪和下行走輪,該上行走輪抵靠于上耳梁,該下行走輪抵靠于該機臂的下耳梁;該后支撐的本體構架由第二底板、兩個第二側板和兩個第二支撐板構成 ,該兩個第二側板分別從第二底板的兩側向上延伸,該兩個第二支撐板從各第二側板的自由端朝機臂的支撐空間內伸出,且該第二支撐板的一側抵靠于下耳梁的上表面。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隧道救援起重機,其特征在于該門架至少包含底架、柱身、頂蓋、插槽、支撐油缸和起升油缸,該底架為兩個且分別設置于兩側,各底架上均設置有兩個插槽,兩個柱身插入插槽中且可在插槽內上下移動,頂蓋固定于各柱身且橫跨兩側底架,底架設置有支撐油缸以及起升油缸,且前、后支撐均連接于該頂蓋上。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救援起重機,其特征在于該門架還包含設置于頂蓋上的橫移小車和橫移油缸,該橫移小車可左右滑動的設置于頂蓋內,該橫移油缸設置于頂蓋內以推動該橫移小車左右移動,該前支撐的底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萬恒國,黃曉波,張同寶,舒偉浩,董平華,張雄超,孫華平,張尚尉,胡進,孫志敏,高峰,賈若東,沈強,王艷麗,郭雙橋,劉新漢,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重工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