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連鑄設備領域的ー種新型鋼包保護管。
技術介紹
連鑄エ序澆注鋼水過程中,鋼水從鋼包到中間包過程需采用保護澆注エ藝,防止鋼水與空氣接觸造成吸氧或者吸氮,影響鑄坯質量。目前各鋼廠大多采用鋼包保護管對從鋼包流動到中間包過程中的鋼水進行保護澆注,保護管內腔是直筒形,從鋼包下來的鋼水成直線進入到中間包沖擊區,對沖擊區底部沖擊較嚴重,而中間包受高度和容量的限制,中間包包底已經無法加厚和下沉,限制了中間包的連澆爐數,對生產組織和鋼鐵料消耗帶來不利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提供一種能減輕中間包包底沖擊的新型鋼包保護管。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新型鋼包保護管,保護管內腔上部為直筒形,其在于,保護管內腔下部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上部和下部之間平滑過渡。優選的,保護管從距上ロ 50%_60%處開始內腔直徑逐漸擴大,至保護管下ロ呈喇ロΛ形。優選的,保護管內腔下部管壁向外傾斜度為5° -10°。使用本技術使從鋼包到中間包的鋼水由直線形變成散流,減少了鋼水對中間包底的沖擊,經在武鋼ー煉鋼廠試用,中間包連澆爐數平均提高了 5爐,連鋳工序鋼鐵料消耗平均降低4. 7kg/t。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中,I-保護管內腔上部;2_保護管內腔下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作進一步描述如圖I所示,新型鋼包保護管,保護管內腔上部I為直筒形,保護管內腔下部2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上部和下部之間平滑過渡,保護管從距上ロ 50%-60%處開始內腔直徑逐漸擴大,至保護管下ロ呈喇叭形,保護管內腔下部管壁向外傾斜度為5° -10°。經過在武鋼ー煉鋼廠試用,澆注720分 ...
【技術保護點】
新型鋼包保護管,保護管內腔上部為直筒形,其特征在于:保護管內腔下部為上小下大的喇叭形,上部和下部之間平滑過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海雙,陳迪慶,趙中福,郭忠波,張明,潘金保,白靜,羅偉文,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