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用于線成形機的成形裝置,包括沿絲線送出方向依次設置的切斷裝置和折彎裝置,所述折彎裝置包括可轉動的內扭轉軸,內扭轉軸上設置有內扭轉頭,內扭轉頭外裝有限制絲線折彎位置和折彎半徑的內折角頭,內扭轉軸外套裝有可轉動的外扭轉軸,外扭轉軸上設置有外扭轉頭,外扭轉頭上裝有對絲線施力使之彎曲的外折角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通過設置不同外徑的內折角頭,控制外扭轉軸的旋轉角度,便可加工出任意角度和彎曲方向和彎曲半徑的絲線,產品不同半徑的折角再多,折彎的方向再多也能保證生產的質量,而且生產效率大大提高。(*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制造設備領域, 一種線成形機,特別是一種 線成形機的成形裝置。
技術介紹
在生產衣架、儲物欄框等生活用品或其他半成品過程中,需要對 不同直徑金屬絲線進行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和不同折彎半徑的多次折 彎,產品的端頭要求對齊,某一方向或某一軸線上的折彎部分須平整 且在同一平面上,傳統的加工方式,多是量出尺寸標出位置,再用手 工慢慢操作,加以工具輔助, 一個一個的進行折彎,費時費力,尺寸 精度得不到保證。針對手工折彎的不足,出現了能自動完成對絲線折彎的線成形 機,這種機器包括對絲線進行前期處理的校直裝置,以及對絲線折彎 的成形裝置,成形裝置上設置有專用的折彎模具,這種成形裝置可以 實現對簡單形狀產品的多工序加工,但是當產品所需折角較多,各折 角半徑不等、折彎的方向也各不相同時就無法勝任,加工時往往需要中途停機以更換相應的模具,導致產品的質量也得不到保證,同時生產效率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生產效率增加、 產品質量提高的成形裝置。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線成形機的成 形裝置,包括沿絲線送出方向依次設置的切斷裝置和折彎裝置,所述 折彎裝置包括可轉動的內扭轉軸,內扭轉軸上設置有內扭轉頭,內扭 轉頭上裝有限制絲線折彎位置和折彎半徑的內折角頭,內扭轉軸外套 裝有可轉動的外扭轉軸,外扭轉軸上設置有外扭轉頭,外扭轉頭上裝 有對絲線施力使之彎曲的外折角頭。其中,所述切斷裝置包括容絲線貫穿的定位部件以及與定位部件 相鄰、設在垂直絲線方向上的切斷部件。另外,還包括設置在折彎裝置附近的支承板,所述支承板可上下 移動。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成形裝置的內扭轉頭和外扭轉頭可相 互轉動,當絲線被送至成形裝置,先穿過內折角頭,然后停在外折角 頭一側,此時外扭轉頭轉動,外折角頭推動絲線使之彎曲,由于絲線 折彎處的半徑取決于內折角頭的外徑,折彎方向和角度取決于外扭轉 頭相對內扭轉頭旋轉的角度,因而通過設置不同外徑的內折角頭,控 制外扭轉軸的旋轉角度,便可加工出任意角度和彎曲方向的絲線,產 品不同半徑的折角再多,折彎的方向再多也能保證生產的質量,而且 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應用本技術線的成形機的結構示意圖2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3是本技術折角頭的剖視圖。圖中,10、內扭轉軸;11、內扭轉頭;12、內折角頭;20、外扭 轉軸;21、外扭轉頭;22、外折角頭;23、軸承;30、折角頭總成支. 架;40、支承板;41、定位部件;42、切斷部件;43、底板;51、升 降滾珠絲桿;52、升降活動板;54、升降導軌;55、外扭轉同步輪; 56、內扭轉同步輪;57、同步帶;58、減速機;59、伺服電機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照圖1至圖3,線成形機的成形裝置,包括沿絲線送出方向依次設置的切斷裝置和折彎裝置,折彎裝置用于將送過來的絲線折彎成 所需的方向和彎角,切斷裝置用于將折彎完畢的絲線切斷,從而對后面的絲線進行再次的加工,所述折彎裝置包括可轉動的內扭轉軸10, 內扭轉軸10上設置有內扭轉頭11,內扭轉頭11上裝有限制絲線折 彎位置和折彎角度的內折角頭12,內扭轉軸10外套裝有可轉動的外 扭轉軸20,外扭轉軸20上設置有外扭轉頭21,外扭轉頭21上裝有 對絲線施力使之彎曲的外折角頭22;由于內扭轉軸10可帶動內扭轉 頭11上的內折角頭12自轉,外扭轉軸20可帶動外扭轉頭21上的外 折角頭22繞內扭轉軸10轉動,當絲線從若干內折角頭12中間穿過, 行至外折角頭2 —側,此時外扭轉軸20帶動外扭轉頭21轉動,外折 角頭22推動絲線使之彎曲,絲線折彎處的半徑取決于內折角頭12的 外徑,折彎方向和角度取決于外扭轉頭21相對內扭轉頭11旋轉的角 度,因而通過設置不同外徑的內折角頭12,控制外扭轉軸20的旋轉角度,便可加工出任意角度和彎曲方向的絲線,產品不同半徑的折角 再多,折彎的方向再多也能保證生產的質量,而且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作為一種實施例,本技術的切斷裝置包括容絲線貫穿的定位部件41以及與定位部件41相鄰、設在垂直絲線方向上的切斷部件 42;絲線被送至成形裝置,先被定位部件固定住,然后進行折彎,折 彎完畢,絲線停止行進,切斷部件42動作,向絲線施加垂直方向的 沖擊力,以此切斷M線。作為本技術的改進,折彎裝置附近設置有可上下移動的支承 板40,支承板40不動作時其上表面與內扭轉頭11上表面齊平,絲 線已被折彎的部分送至支承板40上,大部分重量被支承板40承擔, 不易變形,當絲線下一步的加工需要轉動之后再彎曲時,支承板40 可帶動絲線上升或下降。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具體的實施例,所述外扭轉軸20通過軸 承23固定在折角頭總成支架30上,外扭轉軸20上設置有外扭轉同 步輪55,內扭轉軸10上設置有內扭轉同步輪56,外扭轉同步輪55 和內扭轉同步輪56分別被伺服電機59上的減速機58通過同步帶57 帶動;兩臺獨立的伺服電機59可分別帶動同軸的內扭轉軸10和外扭 轉軸20獨立旋轉。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折角頭總成支架30和伺服 電機59固定在升降活動板52上,所述切斷裝置固定在底板43上, 升降活動板52可相對于底板43上下移動,升降活動板52上設置有 控制升降的升降滾珠絲桿51,升降活動板52和底板43通過設置在其間的升降導軌54相互滑行;這樣切斷裝置和折彎裝置就可以很方 便的相對上下移動了。作為本技術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內折角頭12可拆卸的安 裝在內扭轉頭11上,外折角頭22可拆卸的安裝在外扭轉頭21上, 內折角頭12可設置兩個、四個、六個或更多,需要得到特定折角時,旋轉內扭轉頭11使相應外徑的兩個內折角頭12轉到支承板40方向, 外折角頭22轉動到絲線一側,此時內折角頭12不動,外折角頭22 轉動便可對絲線進行折彎,需要更換內折角頭12時,絲線暫停前進,折角頭總成支架30下降,內扭轉頭ll轉動,將需要的內折角頭12 移到需要位置,折角頭總成支架30上升,絲線前進,繼續下一步的折彎。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專利技術創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 運用的實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技術;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線成形機的成形裝置,包括沿絲線送出方向依次設置的切斷裝置和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彎裝置包括可轉動的內扭轉軸(10),內扭轉軸(10)上設置有內扭轉頭(11),內扭轉頭(11)上裝有限制絲線折彎位置和折彎半徑的內折角頭(12),內扭轉軸(10)外套裝有可轉動的外扭轉軸(20),外扭轉軸(20)上設置有外扭轉頭(21),外扭轉頭(21)上裝有對絲線施力使之彎曲的外折角頭(22)。
【技術特征摘要】
1、線成形機的成形裝置,包括沿絲線送出方向依次設置的切斷裝置和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彎裝置包括可轉動的內扭轉軸(10),內扭轉軸(10)上設置有內扭轉頭(11),內扭轉頭(11)上裝有限制絲線折彎位置和折彎半徑的內折角頭(12),內扭轉軸(10)外套裝有可轉動的外扭轉軸(20),外扭轉軸(20)上設置有外扭轉頭(21),外扭轉頭(21)上裝有對絲線施力使之彎曲的外折角頭(22)。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成形機的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斷裝置包括容絲線貫穿的定位部件(41)以及與定位部件(41) 相鄰、設在垂直絲線方向上的切斷部件(42)。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成形機的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設置在折彎裝置附近的支承板(40),所述支承板(40)可上 下移動。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線成形機的成形裝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外扭轉軸(20)通過軸承(23)固定有折角頭總成支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麥志華,
申請(專利權)人:麥志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4[中國|廣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