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它包括:機座;位于中管的第一端的定位模,定位模包括通過第一彈簧連接設置在機座上的靜模、及可沿縱向滑動設置在機座上的動模,靜模具有位于其上部的上模面,動模具有位于其下部的與上模面相匹配的下模面;用于對中管的第一端進行切削的切刀;位于中管的第二端的切割模,切割模通過第二彈簧與機座相連接設置,切割模上設置有用于插入中管的圓筒部,圓筒部開設有一槽孔;用于對中管的第二端進行沖槽的沖刀,沖刀可沿縱向滑動地插入或穿出圓筒部的槽孔,沖刀的行程范圍自切割模的槽孔至中管的下方。由于采用上述結構,使得產生的毛刺位于外壁上,更方便后續加工;在模具和機座之間設置有彈簧,此彈簧方便裝夾定位。(*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加工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
技術介紹
自行車的中管呈細長軸形,其一端呈內圓弧形,另一端上開設有一缺口,此缺口的高度為中管的外壁至內壁。現有技術中,對自行車的中管的缺口一般采用從外向內切成,但是,采用這種結構,產生的毛刺生成在產品的內壁上,在后續加工前,還需要伸進產品的內部對其進行除毛刺處理,加工極其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生產的產品能夠更方便后續加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它包括機座;位于中管的第一端的定位模,定位模包括通過第一彈簧連接設置在機座上的靜模、及可沿縱向滑動設置在機座上的動模,靜模具有位于其上部的上模面,動模具有位于其下部的與上模面相匹配的下模面;切刀,用于對中管的第一端進行沖壓;位于中管的第二端的切割模,切割模通過第二彈簧與機座相連接設置,切割模上設置有用于插入中管的圓筒部,圓筒部開設有一槽孔;沖刀,可沿縱向滑動地設置在機座上,沖刀的行程范圍自圓筒部的中心至中管的下方,用于對中管的第二端進行沖槽。優選地,靜模的上模面呈下圓弧形,動模的上模面呈上圓弧形。優選地,動模和沖刀由同步油缸相驅動。優選地,切割模與沖刀之間設置有優力膠。本技術采用以上結構,具有以下優點I、產生的毛刺位于外壁上,更方便后續加工,除去毛刺后的產品也更加方便;2、在模具和機座之間設置有彈簧,此彈簧方便裝夾定位,給予更大的空間。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的主視圖。附圖3為本技術的切割模以及沖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本技術的切割模與機座的局部示意圖。以上附圖中1、機座;2、定位模;21、靜模;22、動模;3、切刀;4、切割模;41、圓筒部;42、槽孔;5、沖刀;6、第二彈簧。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作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本技術的實施例中如附圖1-2所示,一種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它包括機座I、位于中管的第一端的定位模2、位于中管的第二端的切割模4、切刀3、沖刀5。如附圖2所示,定位模2包括通過第一彈簧(圖中未標出)連接設置在機座I上的靜模21、及可沿縱向滑動設置在機座I上的動模22,靜模21具有位于其上部的上模面,動模22具有位于其下部的與上模面相匹配的下模面。優選地,靜模21的上模面呈下圓弧形,動模22的上模面呈上圓弧形。采用此種結構,靜模21與動模22之間的貼合更加緊密,靜模21承受的壓力較小。 如附圖3所示,切刀3在定位模2合模后,即靜模21與動模22相貼合后,切刀3對中管的第一端進行切削呈半圓弧形。如附圖4所示,切割模4通過第二彈簧6與機座I相連接設置。切割模4上設置有用于插入中管的圓筒部41,圓筒部41開設有一槽孔42。沖刀5對中管的第二端進行可沿縱向滑動地設置在機座I上,沖刀5可沿縱向滑動地插入或穿出圓筒部41的槽孔42,沖刀5的行程范圍自中管的圓筒部41的中心至中管的下方,用于對中管的第二端進行沖槽。優選地,為了增大加工過程中的緩沖,切割模4與切刀3之間設置有優力膠。動模22和沖刀5由油缸相同步驅動。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將工件即中管插入切割模4的圓筒部41,由于切割模4與機座I之間設置有第二彈簧6,因此在裝夾過程中,中管可輕易的插入圓筒部41中。動模22和沖刀5在油缸的驅動下同步向下移動。動模22逐漸靠近靜模21直至與靜模21相貼合。沖刀5從圓筒部41的槽孔42向下滑動,向下穿出切割模4的槽孔42,并最終位于中管的下方,即完成了對中管的第二端的加工。當然,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動模22與靜模21貼合時,沖刀5剛好完成對槽孔42的加工。由于在靜模21和切割模4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6,因此,在動模22和沖刀5的下移過程中,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6給予一定的壓縮空間,不會對工件造成損害。本技術采用以上結構,具有以下優點I、產生的毛刺位于外壁上,更方便后續加工,除去毛刺后的產品也更加方便;2、在模具和機座I之間設置有彈簧,此彈簧方便裝夾定位,給予更大的空間。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機座; 位于中管的第一端的定位模,所述的定位模包括通過第一彈簧連接設置在機座上的靜模、及可沿縱向滑動設置在機座上的動模,所述靜模具有位于其上部的上模面,所述動模具有位于其下部的與上模面相匹配的下模面; 用于對中管的第一端進行切削的切刀; 位于中管的第二端的切割模,所述的切割模通過第二彈簧與機座相連接設置,所述切割模上設置有用于插入中管的圓筒部,所述的圓筒部開設有一槽孔; 用于對中管的第二端進行沖槽的沖刀,所述沖刀可沿縱向滑動地插入或穿出圓筒部的槽孔,所述沖刀的行程范圍自切割模的槽孔至中管的下方。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靜模的上模面呈下圓弧形,所述動模的上模面呈上圓弧形。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模和所述沖刀由油缸相同步驅動。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模與所述沖刀之間設置有優カ膠。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它包括機座;位于中管的第一端的定位模,定位模包括通過第一彈簧連接設置在機座上的靜模、及可沿縱向滑動設置在機座上的動模,靜模具有位于其上部的上模面,動模具有位于其下部的與上模面相匹配的下模面;用于對中管的第一端進行切削的切刀;位于中管的第二端的切割模,切割模通過第二彈簧與機座相連接設置,切割模上設置有用于插入中管的圓筒部,圓筒部開設有一槽孔;用于對中管的第二端進行沖槽的沖刀,沖刀可沿縱向滑動地插入或穿出圓筒部的槽孔,沖刀的行程范圍自切割模的槽孔至中管的下方。由于采用上述結構,使得產生的毛刺位于外壁上,更方便后續加工;在模具和機座之間設置有彈簧,此彈簧方便裝夾定位。文檔編號B21D28/02GK202639027SQ20122020757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0日專利技術者王偉, 曾海星 申請人:旭東機械(昆山)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行車中管的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機座;位于中管的第一端的定位模,所述的定位模包括通過第一彈簧連接設置在機座上的靜模、及可沿縱向滑動設置在機座上的動模,所述靜模具有位于其上部的上模面,所述動模具有位于其下部的與上模面相匹配的下模面;用于對中管的第一端進行切削的切刀;位于中管的第二端的切割模,所述的切割模通過第二彈簧與機座相連接設置,所述切割模上設置有用于插入中管的圓筒部,所述的圓筒部開設有一槽孔;用于對中管的第二端進行沖槽的沖刀,所述沖刀可沿縱向滑動地插入或穿出圓筒部的槽孔,所述沖刀的行程范圍自切割模的槽孔至中管的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偉,曾海星,
申請(專利權)人:旭東機械昆山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