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儀表板具有本體,本體具有弱化區域,包括氣囊、兩氣囊蓋板及支架,氣囊通過掛鉤固定于儀表板上,兩氣囊蓋板及支架固定于本體面向氣囊的一側,弱化區域具有兩第一斷裂位置及第二斷裂位置,各第一斷裂位置對應于氣囊蓋板與支架之間的位置,第二斷裂位置對應于兩氣囊蓋板之間的位置,支架上設置有凹槽,各氣囊蓋板上對應凹槽設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位于凹槽內且第一凸起在凹槽內具有一滑動空間。采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防止氣囊蓋板在展開時,儀表板發生干涉,從而避免對乘員的傷害。(*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內飾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
技術介紹
為了提高汽車副駕駛員的安全性,現有的做法是在汽車中的儀表板區域設置有副駕駛員氣囊裝置,在發生碰撞時,該氣囊裝置中的氣囊展開,因此將在慣性力作用下的副駕駛員攔住。然而,氣囊蓋板和支架往往采用一體注塑成型制成,此設計中由于結構和材料所限,在安全氣囊爆破過程中,儀表板及安全氣囊支架會因為氣囊沖擊力過大而碎裂,特別在低溫情況下,產生的碎片會割傷氣囊袋體,使氣囊失去保護作用。并且,產生的碎片也容易對乘員造成傷害。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隱藏式安全氣囊儀表板的氣囊弱化蓋板和氣囊支 架之間設置了由金屬板或格狀紡織品制成的鉸鏈,使氣囊在爆破過程中氣囊蓋板有一個展開的空間,不會受結構限制而導致破裂,但這樣就使氣囊支架的結構變得復雜、成本成倍增加。有鑒于此,如何設計一種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以保證氣囊蓋板展開時,儀表板和氣囊蓋板不會因結構限制而造成破裂,以避免碎片割破氣囊使其失去保護的意義,是業內人士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氣囊蓋板和氣囊支架采用一體注塑成型,氣囊蓋板因結構限制出現破裂引起的對乘員的傷害這一缺陷,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根據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所述儀表板具有本體,所述本體具有弱化區域,包括氣囊、兩氣囊蓋板及支架,其中,所述氣囊通過掛鉤固定于所述儀表板上,兩所述氣囊蓋板及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本體面向所述氣囊的一側,所述弱化區域具有兩第一斷裂位置及第二斷裂位置,各所述第一斷裂位置對應于所述氣囊蓋板與所述支架之間的位置,所述第二斷裂位置對應于兩所述氣囊蓋板之間的位置,所述支架上設置有凹槽,各所述氣囊蓋板上對應所述凹槽設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內且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凹槽內具有一滑動空間。優選地,所述支架上設置多個所述凹槽。優選地,各所述氣囊蓋板上對應所述凹槽設置有多個所述第一凸起。優選地,所述凹槽為燕尾槽。優選地,更包括限位結構,設置于所述支架及所述氣囊蓋板上,所述限位結構用來限制所述氣囊蓋板滑動的位置。優選地,所述限位結構包括第一凹陷,設置于各所述氣囊蓋板上;以及第二凹陷,對應所述第一凹陷設置于所述支架的兩側。優選地,所述第一凹陷設置為通孔,所述第二凹陷也設置為通孔,所述掛鉤穿過所述第一凹陷與所述第二凹陷。優選地,所述限位結構包括卡口,設置于所述支架的兩側;以及第二凸起,設置于各所述氣囊蓋板上。本技術的優點是通過在支架上設置凹槽,對應地在氣囊蓋板上設置凸起,凸起位于凹槽內有一滑動空間,當氣囊蓋板沿預先設定的斷裂位置斷裂時,氣囊蓋板通過凸起在凹槽內滑動,使斷開的儀表板之間相距一段距離,避免了儀表板相互之間干涉而引起 的破裂,從而防止破裂碎片割破氣囊使氣囊失去保護乘員的意義,同時也可以防止碎片對乘員造成傷害。附圖說明讀者在參照附圖閱讀了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以后,將會更清楚地了解本技術的各個方面。其中,圖I示出了依據本技術的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圖2示出了依據本技術的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及圖4示出了依據本技術的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中氣囊展開時的示意圖。圖5示出了依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弱化區域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圖I示出了依據本技術的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參照圖1,汽車的儀表板具有本體10,本體10具有弱化區域11。圖5示出了依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弱化區域的俯視圖。參照圖5,本實施例中弱化區域11呈現為具有公共邊的兩個矩形。弱化區域11具有兩個第一斷裂位置111及一第二斷裂位置112。繼續參照圖1,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包括氣囊20、兩氣囊蓋板21、支架22及限位結構(未標示)。其中,氣囊20通過掛鉤23固定于儀表板上,具體地,可以固定于儀表板的管梁(未繪示)上。兩氣囊蓋板21通過摩擦焊接固定于儀表板的本體10面向氣囊20的一偵牝兩氣囊蓋板21覆蓋氣囊20,第二斷裂位置112對應于兩氣囊蓋板21之間,第二斷裂位置112在氣囊20爆破時實現了一個氣囊穿孔。支架22位于氣囊蓋板21的兩側,并且與兩氣囊蓋板21 —起通過摩擦焊接固定于儀表板的本體10面向氣囊20的一側,每一第一斷裂位置111對應于支架22與每一氣囊蓋板21之間的位置。圖2示出了依據本技術的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參照圖2,支架22上設置有凹槽221,具體地,凹槽221為燕尾槽,而各氣囊蓋板21上對應凹槽221設置有第一凸起211,第一凸起211位于凹槽221內,并且其在凹槽221內具有一滑動空間。凹槽221可以設置為多個,相應地,第一凸起211也設置為多個,每一第一凸起211位于每一凹槽221 內。圖3及圖4示出了依據本技術的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中氣囊展開時的示意圖。先參照圖4,當氣囊20展開時會對氣囊蓋板21施加壓力,該壓力使得儀表板的本體10沿第二斷裂位置112斷裂,兩氣囊蓋板21繞著鉸鏈區域24轉動,并形成氣囊穿孔讓氣囊20穿出。再結合圖2參照圖3,當氣囊20爆破時會對氣囊蓋板21施加壓力,該壓力同時使得儀表板的本體10沿著第一斷裂位置111斷裂,并且由于壓力的作用,氣囊蓋板21的第一凸起211在凹槽221內滑動,使得每一氣囊蓋板21與附著于其上的本體10的一部分IOa一起沿著遠離附著于支架22上的本體10的另一部分IOb的方向移動,因此,本體10的一部分IOa與另一部分IOb相距一段距離。再參照圖4,當氣囊蓋板21繞著鉸鏈區域24轉動時,本體10的一部分IOa的端部與本體10的另一部分IOb的端部不會發生干涉,從而解決了儀表板的本體10在斷裂時因干涉而發生破裂的現象。繼續結合圖2參照圖1,雖然凹槽221限定了第一凸起211在其內滑動的空間,但當氣囊20展開時,為了更好地限制氣囊蓋板21滑出的距離,本實施例中,還可以通過限位 結構(未標示),來限制氣囊蓋板21滑動的位置。例如,可以通過在氣囊蓋板21上設置第一凹陷212,在支架22上對應設置第二凹陷222,當氣囊蓋板21朝向本體10的方向滑動時,第一凹陷212的下邊緣會卡住第二凹陷222的上邊緣,以此來達到限制氣囊蓋板21滑動的位置。當然,為了更好地限制氣囊蓋板21滑動的位置,可以將第一凹陷212及第二凹陷222設置成通孔,并將掛鉤23穿過第一凹陷212及第二凹陷222,當氣囊蓋板21滑動一段距離后,掛鉤23可以起到螺栓的作用以限制氣囊蓋板21滑動的位置。當然,限位結構并不以此為限,在另外的實施例中,還可以通過在支架22的兩側設置卡口并同時在氣囊蓋板21上設置第二凸起,當氣囊蓋板21滑動一段距離后,第二凸起落入卡口內,同樣可以限制氣囊蓋板21滑動的位置。本技術的優點是通過在支架上設置凹槽,對應地在氣囊蓋板上設置凸起,凸起位于凹槽內有一滑動空間,當氣囊蓋板沿預先設定的斷裂位置斷裂時,氣囊蓋板通過凸起在凹槽內滑動,使斷開的儀表板之間相距一段距離,避免了儀表板相互之間干涉而引起的破裂,從而防止破裂碎片割破氣囊使氣囊失去保護乘員的意義,同時也可以防止碎片對乘員造成傷害。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基本原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儀表板氣囊裝置,所述儀表板具有本體,所述本體具有弱化區域,包括氣囊、兩氣囊蓋板及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囊通過掛鉤固定于所述儀表板上,兩所述氣囊蓋板及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本體面向所述氣囊的一側,所述弱化區域具有兩第一斷裂位置及第二斷裂位置,各所述第一斷裂位置對應于所述氣囊蓋板與所述支架之間的位置,所述第二斷裂位置對應于兩所述氣囊蓋板之間的位置,所述支架上設置有凹槽,各所述氣囊蓋板上對應所述凹槽設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內且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凹槽內具有一滑動空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雷雨成,吳三平,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