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安裝于絕緣主體上的壓蓋和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由接觸部和焊接腳組成,接觸部收容于絕緣主體內,所述端子接觸部為呈U型狀且相互對稱的左、右彈臂;所述壓蓋上對應設有與左、右彈臂配合的兩擠壓部,用于控制端子接觸部的加緊和放松,所述兩擠壓部分別經內側擠壓面驅動端子的左、右彈臂,擠壓面上設有擠壓槽,相應彈臂順著擠壓槽導正落位,所述壓蓋設有供手動操作的操控部,該操控部橫設于絕緣主體上端,且操控部凸出絕緣主體的邊緣若干距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雙面接觸結構,適用于單面或雙面的軟性線路板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雙面接觸夾持,軟性線路板受力均勻,連接更牢固,不易變形受損。(*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連接器
,更具體地說,涉及ー種包括絕緣主體、安裝于絕緣主體上的壓蓋和若干端子的軟性線路板連接器。
技術介紹
如圖I所示,傳統的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包括有絕緣主體1,壓蓋3及端子2,端子2的接觸部21收容于絕緣主體I的插接槽內的ー側面上。實施時,軟性線路板插入插接槽后,由壓蓋3擠壓使軟性線路板靠向插接槽另ー側的端子接觸部21,形成電性連接,從而達到軟性線路板安裝使用。這種連接器只能用于單面軟性線路板,局限使用,且連接穩定性欠缺,軟性線路板受カ不均衡,易扭曲受損,所以有必要進行改迸。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技術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組裝方便,連接穩定,且適用單面和雙面軟性線路板連接的軟性線路板連接器。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ー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安裝于絕緣主體上的壓蓋和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由接觸部和焊接腳組成,接觸部收容于絕緣主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觸部為呈U型狀且相互対稱的左、右彈臂;所述壓蓋上對應設有與左、右彈臂配合的兩擠壓部,用于控制端子接觸部的加緊和放松。所述兩擠壓部分別經內側擠壓面驅動端子的左、右彈臂,擠壓面上設有擠壓槽,相應彈臂順著擠壓槽導正落位。所述壓蓋設有供手動操作的操控部,該操控部橫設于絕緣主體上端,且操控部凸出絕緣主體的邊緣若干距離。所述絕緣主體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卡扣,所述壓蓋對應位置設有扣位,以掛接絕緣主體相應端部的卡扣,限制壓蓋與絕緣主體之間的活動關系。所述左、右彈臂內側分別設有接觸點,用于提升電性接觸性能。所述端子的焊接腳上設有卡位部,以卡接PCB板的安裝孔。所述卡位部為位于焊接腳中間位置由外向內的凹形槽。根據上述結構的本技術,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采用雙面接觸結構,適用于單面或雙面的軟性線路板連接,適用面廣;本技術雙面接觸夾持,軟性線路板受力均勻,連接更牢固,不易變形受損。以下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ー步的說明。圖I為現有產品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剖視結構圖;圖3為本技術立體結構圖;圖4為本技術絕緣主體結構圖;圖5為本技術壓蓋結構圖;圖6為本技術與 軟性線路板連接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組裝軟性線路板的動作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拆卸軟性線路板的動作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人們對本技術之特征、功能及目的有更進一歩了解,茲舉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詳細說明如下如圖2-圖5所示,ー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4、安裝于絕緣主體上的壓蓋6和若干端子5,端子5由接觸部51和焊接腳52組成,接觸部51收容于絕緣主體4內,該接觸部51為呈U型狀且相互対稱的左、右彈臂511。壓蓋6上對應設有與左、右彈臂511配合的兩擠壓部62,該兩擠壓部62用于控制端子5的接觸部51的加緊和放松。兩擠壓部62分別經內側擠壓面621驅動端子的5左、右彈臂511,擠壓面621上設有擠壓槽622,相應彈臂順著擠壓槽622導正落位,壓蓋6下壓時,推擠相應夾臂橫向移動,達到左、右彈臂511相對收攏夾持所插入的軟性線路板。壓蓋6設有供手動操作的操控部61,該操控部61橫設于絕緣主體4上端,且操控部61凸出絕緣主體4的邊緣若干距離。絕緣主體4中部開設方形插接槽41,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卡扣42,壓蓋6對應位置設有扣位63,以掛接絕緣主體4相應端部的卡扣42,限制壓蓋6與絕緣主體4之間的活動關系。左、右彈臂511內側分別設有接觸點5111,用于提升電性接觸性能。端子5的焊接腳52上設有卡位部521,以卡接PCB板的安裝孔,所述卡位部521為位于焊接腳52302中間位置由外向內的凹形槽。如圖6所示,實施時,軟性線路板7的連接端對應絕緣主體4內及端子5的左、右彈臂511之間插入,左、右彈臂511處于放松狀態時,它們之間的間隙大于軟性線路板之連接端的厚度,這樣,軟性線路板即可輕松插入,阻力小;隨后再將壓蓋6壓下,利用壓蓋6的擠壓部62推擠端子5對應的左、右彈臂511,這樣可實現左、右彈臂511相對收攏夾持所插入的軟性線路板,并達到電性連接軟性線路板,完成組裝。如圖7所示,壓蓋6為抬起狀態,僅壓入絕緣主體4上方的卡扣42內,即端子5的左、右彈臂511為正常初始狀態,軟性線路板7的連接端對應后,用手下壓壓蓋6,由壓蓋6驅動左、右彈臂511夾緊軟性線路板7即可。如圖8所示,先是用手拉起壓蓋6,端子的左、右彈臂511松開,然后拔出軟性線路板7即可。雖然本技術參照上述的實施例來描述,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術人員完全能夠很清楚的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于說明本技術,其中可作各種變化和修改而在廣義上并沒有脫離本技術,所以并非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只要在本技術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的實施例的變化、變形都將落入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ー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安裝于絕緣主體上的壓蓋和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由接觸部和焊接腳組成,接觸部收容于絕緣主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觸部為呈U型狀且相互対稱的左、右彈臂;所述壓蓋上對應設有與左、右彈臂配合的兩擠壓部,用于控制端子接觸部的加緊和放松。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擠壓部分別經內側擠壓面驅動端子的左、右彈臂,擠壓面上設有擠壓槽,相應彈臂順著擠壓槽導正落位。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蓋設有供手動操作的操控部,該操控部橫設于絕緣主體上端,且操控部凸出絕緣主體的邊緣若干距離。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主體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卡扣,所述壓蓋對應位置設有扣位,以掛接絕緣主體相應端部的卡扣,限制壓蓋與絕緣主體之間的活動關系。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彈臂內側分別設有接觸點,用于提升電性接觸性能。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焊接腳上設有卡位部,以卡接PCB板的安裝孔。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ー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為位于焊接腳中間位置由外向內的凹形槽。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安裝于絕緣主體上的壓蓋和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由接觸部和焊接腳組成,接觸部收容于絕緣主體內,所述端子接觸部為呈U型狀且相互對稱的左、右彈臂;所述壓蓋上對應設有與左、右彈臂配合的兩擠壓部,用于控制端子接觸部的加緊和放松,所述兩擠壓部分別經內側擠壓面驅動端子的左、右彈臂,擠壓面上設有擠壓槽,相應彈臂順著擠壓槽導正落位,所述壓蓋設有供手動操作的操控部,該操控部橫設于絕緣主體上端,且操控部凸出絕緣主體的邊緣若干距離。本技術采用雙面接觸結構,適用于單面或雙面的軟性線路板連接;本技術雙面接觸夾持,軟性線路板受力均勻,連接更牢固,不易變形受損。文檔編號H01R13/02GK202651420SQ201220320429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4日專利技術者李天華 申請人:李天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軟性線路板連接器,包括絕緣主體、安裝于絕緣主體上的壓蓋和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由接觸部和焊接腳組成,接觸部收容于絕緣主體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觸部為呈U型狀且相互對稱的左、右彈臂;所述壓蓋上對應設有與左、右彈臂配合的兩擠壓部,用于控制端子接觸部的加緊和放松。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天華,
申請(專利權)人:李天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