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貨油船的泵艙結構,屬于船舶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貨油船對機械設備維修安全性低的問題。本貨油船的泵艙結構,設置在貨油船甲板下方的機艙與貨油艙之間,它包括艙底和環(huán)繞于該艙底上的艙壁,艙壁的上方與甲板連接,艙底、艙壁和位于艙壁上的甲板構成一封閉的空腔,甲板上設有與該空腔連通的通道,且在艙壁上設有與機艙連通的過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安全性高、空間布置合理等優(yōu)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船舶
,涉及一種貨油船的泵艙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貨油船的機艙緊靠著貨油艙,機艙內設置有各種機器和控制泵,在對這些機器和控制泵進行檢修時存在不方便的問題,而且貨油船內的空間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使貨油船看上去雜亂無章;檢修人員進入到機艙對這些機器和控制泵進行檢修時,若發(fā)生事故,檢修人員無法及時從機艙內出來,造成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安全性高、合理 布置的貨油船的泵艙結構。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本貨油船的泵艙結構,設置在貨油船甲板下方的機艙與貨油艙之間,其特征在于,本泵艙結構包括艙底和環(huán)繞于該艙底上的艙壁,所述艙壁的上方與甲板連接,所述的艙底、艙壁和位于艙壁上的甲板構成一封閉的空腔,所述的甲板上設有與該空腔連通的通道,且在所述的艙壁上設有與上述機艙連通的過道。在貨油船上增加了泵艙結構,使得操作空間更加充裕,增加了安全性,讓使用者更加方便,對機械設備的維護也更加方便,合理的利用了空間。維護人員可以通過通道進入到空腔內,進而通過過道進入到機艙內,對機械設備進行檢修。在上述貨油船的泵艙結構中,所述的通道處設有延伸至艙底的階梯,所述的階梯上具有扶手。該階梯可方便人們進入到空腔內,扶手增強進入人員的安全性,使人們在下降或上升的過程中不會摔倒。在上述貨油船的泵艙結構中,所述的艙壁上設有若干用于操作控制泵的開關。可以通過操作這些開關,達到控制控制泵的目的,不需要進入到泵室內,方便操作,安全性高。在上述貨油船的泵艙結構中,所述的通道處設有蓋板。該處設置的蓋板可防止雨水等進入到空腔內,對空腔其保護作用。在上述貨油船的泵艙結構中,所述的過道處設有門。該處設置的門將機艙和空腔隔離,當機艙內出現故障后,可關閉門,降低故障對空腔的影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貨油船的泵艙結構具有以下優(yōu)點在貨油船上增加了泵艙結構,使得操作空間更加充裕,增加了安全性,讓使用者更加方便,對機械設備的維護也更加方便,合理的利用了空間。附圖說明圖I是本貨油船的泵艙結構的示意圖。圖中,I、機艙;2、貨油艙;3、艙底;4、艙壁;5、甲板;6、空腔。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I所示,在貨油船上設置有泵艙結構,這樣使得操作空間更加充裕,增加了安全性,讓使用者更加方便,對機械設備的維護也更加方便,合理的利用了空間。具體的,如圖I所示,本貨油船的泵艙結構,設置在貨油船甲板5下方的機艙I與貨油艙2之間。本泵艙結構包括艙底3和環(huán)繞于該艙底3上的艙壁4,艙壁4的上方與甲板5連接,艙底3、艙壁4和位于艙壁4上的甲板5構成一封閉的空腔6,甲板5上設有與該空腔6連通的通道,且在艙壁4上設有與機艙I連通的過道。維護人員可以通過通道進入到空腔6內,進而通過過道進入到機艙I內,對機械設備進行檢修。本實施例中,通道處設有延伸至艙底3的階梯,階梯上具有扶手,該階梯可方便人 們進入到空腔6內,扶手增強進入人員的安全性,使人們在下降或上升的過程中不會摔倒。 本實施例中,艙壁4上設有若干用于操作控制泵的開關,操作員可以通過操作這些開關,達到控制控制泵的目的,不需要進入到泵室內,方便操作,安全性高。通道處設有蓋板,該處設置的蓋板可防止雨水等進入到空腔6內,對空腔6其保護作用;過道處設有門,該處設置的門將機艙I和空腔6隔離,當機艙I內出現故障后,可關閉門,降低故障對空腔6的影響。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精神作舉例說明。本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 I、機艙;2、貨油艙;3、艙底;4、艙壁;5、甲板;6、空腔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技術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技術精神相違背的。權利要求1.一種貨油船的泵艙結構,設置在貨油船甲板(5)下方的機艙⑴與貨油艙(2)之間,其特征在于,本泵艙結構包括艙底(3)和環(huán)繞于該艙底(3)上的艙壁(4),所述艙壁(4)的上方與甲板(5)連接,所述的艙底(3)、艙壁(4)和位于艙壁⑷上的甲板(5)構成一封閉的空腔出),所述的甲板(5)上設有與該空腔(6)連通的通道,且在所述的艙壁(4)上設有與上述機艙(I)連通的過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貨油船的泵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處設有延伸至艙底(3)的階梯,所述的階梯上具有扶手。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貨油船的泵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艙壁(4)上設有若干用于操作控制泵的開關。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貨油船的泵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處設有蓋板。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種貨油船的泵艙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道處設有門。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貨油船的泵艙結構,屬于船舶
它解決了現有的貨油船對機械設備維修安全性低的問題。本貨油船的泵艙結構,設置在貨油船甲板下方的機艙與貨油艙之間,它包括艙底和環(huán)繞于該艙底上的艙壁,艙壁的上方與甲板連接,艙底、艙壁和位于艙壁上的甲板構成一封閉的空腔,甲板上設有與該空腔連通的通道,且在艙壁上設有與機艙連通的過道。本技術具有安全性高、空間布置合理等優(yōu)點。文檔編號B63B11/00GK202657207SQ20122029576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專利技術者葉榮云 申請人:臺州市東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貨油船的泵艙結構,設置在貨油船甲板(5)下方的機艙(1)與貨油艙(2)之間,其特征在于,本泵艙結構包括艙底(3)和環(huán)繞于該艙底(3)上的艙壁(4),所述艙壁(4)的上方與甲板(5)連接,所述的艙底(3)、艙壁(4)和位于艙壁(4)上的甲板(5)構成一封閉的空腔(6),所述的甲板(5)上設有與該空腔(6)連通的通道,且在所述的艙壁(4)上設有與上述機艙(1)連通的過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葉榮云,
申請(專利權)人:臺州市東海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