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關于一種用于制造可減少球頭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裝置,包括區域較大的薄上蓋,于該薄上蓋范圍設置至少一條以上的上蓋輔助流道;一外環流道,其與薄上蓋的周緣分模線下方處設置數個流道輔助澆口,于澆注成型時,可使高爾夫球頭壁厚成型充滿的時間縮短,容易于成型,也使成型后的高爾夫球頭的壁厚密度增加,并可改善其強度與擊球聲響,此外,因組裝球頭蠟模時不占組樹(組串)的空間,增加組樹(組串)球頭的數量,也可達到降低成本及減少不良品,使廠商增加產能組樹的球頭數量,提高競爭力。(*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關于一種用于制造可減少球頭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裝置,該裝置主要是為可制造具有薄上蓋的高爾夫球頭。
技術介紹
高爾夫球運動在目前已經是普及的休閑運動,而隨著高爾夫球運動的普及,高爾夫球用具也逐漸的受到重視。高爾夫球用具中,最重要的用具首推球桿,球桿的好壞會影響到擊球時的穩定性及擊球后球飛行的狀況,而球桿中,關系到擊球結果最重要的則首推球頭。傳統式一體成型高爾夫球頭,其材質為不銹鋼金屬或為目前大部份球友所喜好的鈦合金金屬,截止到目前,各大廠商都在努力研發如何改良高爾夫球頭的重心位置及擴大擊球甜蜜區等所需的效果,以目前業界所制造的鈦合金球頭而言,球頭于精密鑄造成型時,因材質最佳流動為所能鑄造成型的最薄壁厚為0.9mm左右,若壁厚小于前述厚度,則球頭便較難鑄造成型球頭成型不良率很高,故若是為了制造出符合設計需求,而在球頭下側、后側增加重量,以便達到低重心、深重心、甚至設置吸震材料以增加吸震效果等,均會造成球頭的重量增加,因此,業界為了達到維持球頭體積大小不變的原則,而可讓球頭上蓋本身的重量變輕做了許多改良,諸如以激光焊接或爆炸焊接薄板于上蓋部位,或是以強酸腐蝕上蓋部位,以使上蓋變薄等方式;后者除不能量產外還會造成環境污染,而前者則因成本高,且焊接上蓋的內焊道也會影響擊球時的聲響,以致無法平價供應市場,另外兩者的球頭都因組裝球頭蠟模時占組樹(組串)的空間,減少組樹(組串)球頭的數量,也增加許多成本及增加不良品。例如附圖說明圖10-11中所示,包括一高爾夫球頭60,其上設有區域較大的薄上蓋61,其上以間隔距離交錯形成數個加工基準面62及數條凸部63,于高爾夫球頭60一側上方設有一頸部64; 一主澆注口70,設置于高爾夫球頭60的一側,三條空橋輔助澆道71,72,73,是分別連結于主澆注口70,并從主澆注口70開始延伸,空橋輔助澆道71,72,73的另端分別設置輔助澆口74,75,76,并與薄上蓋61的周緣相連結,前述的主澆注口70、空橋輔助澆道71,72,73、輔助澆口74,75,76是由成型模具經注料后所分別形成的塊體、條、片。就上述傳統的球頭而言,于成型制造球頭時,首先必須制作蠟模的空橋輔助澆道71A,72A,73A(如圖12所示)須用模具成型后再以人工的方式熱熔連結于球頭蠟模的輔助澆口74A,75A,76A,連結后,由于每個球頭連結的各蠟模組件的結構品質無法統一標準化,造成澆注成型的良品率下降,而實際將金屬材料澆注成型后,(配合參看圖10-11所示),其薄上蓋61因數條凸部63中央交錯的壁厚內部會造成較大的內縮孔,進而影響高爾夫球頭的壁厚強度及擊球時所產生的聲響,而球頭的空橋輔助澆道71,72,73與薄上蓋61的數條凸部63會因研磨面積范圍較大使得研磨的時間加長,此外,當球頭的蠟模進行組樹程序時,因蠟模的空橋輔助澆道71A,72A,73A所占的組樹空間增加,影響到每次組樹的球頭數量,因而每次澆注的產能組樹的球頭數量連帶受限,實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構造所產生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用于制造可減少球頭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裝置,其主要可令高爾夫球頭于澆注成型時,其壁厚成型充滿的時間縮短,容易成型,也使成型后的高爾夫球頭的壁厚密度增加,并可改善其強度與擊球聲響,此外,又因組裝球頭蠟模時不占組樹(組串)的空間,增加組樹(組串)球頭的數量,達到可降低成本及減少不良品的目的?;谇笆瞿康模炯夹g所運用的技術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制造可減少球頭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裝置,其包括一種用于制造可減少球頭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裝置,具有主澆注口,該主澆注口設置于高爾夫球頭上所設置的頸部的下側一端;一外環流道,其與薄上蓋周緣間設置數個流道輔助澆口,該一端與主澆注口相通;其中區域較大的薄上蓋,于該上蓋范圍設置至少一條以上的上蓋輔助流道。本技術所提供的創新設計,可以獲得的具體功效增進包括有1.不須空橋輔助澆道的模具費用、成型費用及其組裝費用,于成型球頭蠟模時,同時一體成型即可。2.于球頭蠟模組樹完成進行浸漿程序時,因為球頭蠟模的本體包括,上蓋輔助流道與外環流道、流道輔助澆口、主澆口的結構,壁厚較厚且為一體成型,故可產生輔助蠟模的強度,充分支撐著成型后蠟模整體結構,除可充分防止蠟模浸漿時的變型,也可降低球頭澆注成型后因變型而需以人工調整角度的成本。3.組裝球頭蠟模時不占組樹的空間,進而增加組樹的球頭數量,因此可使廠商達到增加產能組樹的球頭數量的目的進而提高競爭力。4.于每次澆注成型時,主澆注口、上蓋輔助流道、外環流道、流道輔助澆口等,結構品質皆標準化,進而使高爾夫球頭壁厚成型充滿的時間縮短,使之容易成型可達到降低成本及減少不良品。5.于澆注成型后研磨上蓋時,其只有上蓋輔助流道及可加工凸部的少許研磨量,故其上蓋研磨面積比傳統球頭面積為少,研磨時間也較短,故且可減少研磨時所消耗的材料砂帶。6.可使成型后的高爾夫球頭的壁厚密度增加,并改善其強度與擊球時的聲響。附圖簡述圖1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俯視平面圖。圖3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例的仰視平面圖。圖4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例的剖面圖。圖5是本技術的第一種實施例的局部剖視放大圖。圖6是本技術的第二種實施例的立體圖。圖7是本技術的第三種實施例的立體圖。圖8是本技術的第四種實施例的立體圖。圖9是本技術的第五種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0是習知構造的立體外觀圖。圖11是傳統構造的仰視平面圖。圖12是傳統蠟模構造的立體組合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是為一種用于制造可減少球頭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裝置(如圖1-4中所示),進一步以如圖式所示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后具有一主澆注口10,是由成型模具經注料后所形成的塊體,該主澆注口10是設置于高爾夫球頭20上所設置的頸部21的下側一端;區域較大的薄上蓋22,于其薄上蓋范圍設置至少一條可以為三條以上的上蓋輔助流道24(如圖5所示),其主要功效可產生輔助蠟模的強度,充分支撐著成型后蠟模整體結構,可充分防止蠟模浸漿時的變型;相鄰于上蓋輔助流道24的兩側分別形成有磨光基準面25、27與可加工凸部26,可加工凸部26的高度略高于磨光基準面25、27的高度,其主要功效可讓上蓋輔助流道24以較粗的砂帶快速研磨至可加工凸部26的高度,再以較細砂帶精準的以磨光基準面25、27為基準,再將剩余上蓋輔助流道24與可加工凸部26磨平,以避免因研磨過深而造成廢品。一外環流道30,是由成型模具經注料后所形成的條,其與薄上蓋22的周緣分模線下方處設置數個流道輔助澆口31,是由成型模具經注料后所形成的條,外環流道30的一端與主澆注口10相通,外環流道30的另端設置一冷料推擠集中區32。于模具內部澆注成型球頭時,漿可由位在模具內的蠟模球頭的蠟模主澆注口流入,經由模具內部的位在模具內的蠟模球頭的蠟模外環流道、流道輔助澆口流向位在模具內的蠟模球頭的蠟模薄上蓋處,并可借由數條位在模具內的蠟模球頭的蠟模上蓋輔助流道的作用以加強其流動成型;于成型球頭時,位在模具內的蠟模球頭的蠟模外環流道另一端設置的冷料推擠集中區32,可將已漸冷卻的注漿推擠集中于此,避免已漸冷卻的注漿阻塞流道輔助澆口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制造可減少球頭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裝置,具有主澆注口,該主澆注口設置于高爾夫球頭上所設置的頸部的下側一端;一外環流道,其與薄上蓋周緣間設置數個流道輔助澆口,該一端與主澆注口相通;其特征在于:區域較大的薄上蓋,于該上蓋范圍設置 至少一條以上的上蓋輔助流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制造可減少球頭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裝置,具有主澆注口,該主澆注口設置于高爾夫球頭上所設置的頸部的下側一端;一外環流道,其與薄上蓋周緣間設置數個流道輔助澆口,該一端與主澆注口相通;其特征在于區域較大的薄上蓋,于該上蓋范圍設置至少一條以上的上蓋輔助流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可減少球頭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裝置,其特征在于于上蓋輔助流道兩側面依序形成磨光基準面與可加工凸部,凸部的高度高于磨光基準面的高度。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可減少球頭上蓋厚度的高爾夫球頭裝置,其特征在于于外環流道的另一端設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文正,
申請(專利權)人:李孔文,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文正,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