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鑄球模。
技術介紹
目前,公知的鑄球模,球芯與模體之間是靠螺栓固定連接,以控制球芯的松動。由于球芯與模體上的螺孔是裝配后再加工的,這種裝配加工工藝,其螺栓只能相對的固定一下,又因螺栓與螺孔是有間隙的,鑄球模在高溫狀態下,球芯很容易松動,鑄球模使用過程中的碰碰撞撞使球芯會產生竄動移位,造成球芯與模體的工藝端面不平,上模與下模合模不嚴密,生產出的鑄球有飛邊,并且失圓,正品率低,降低了鑄球的質量,增加了鑄球的打磨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端面不平,不得不提前撤換模具,增加了鑄球的鑄造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提高鑄球正品率和質量,降低鑄球的成本,本技術對現有鑄球模進行了改進,提供一種球芯不易竄動的、端面配合嚴密的新型鑄球組合模。具體技術方案如下1、鑄球組合模,包括上模、下模和型板,上、下模分別包括模體、球芯,其特征在于A、球芯與模體之間為過盈配合;B、球芯與模體之間的徑向上均布著至少兩個定位銷。2、球芯與模體之間的徑向上均布著四個定位銷。3、根據1或2所述定位銷的軸向外側設有緊固螺釘。改進后的鑄球模經試驗證明,比原鑄球模延長使用壽命20%-43%;鑄球正品率提高5%-15%;每噸鑄球鑄球模耗量降低25%-50%;打磨工時降低15%-30%;鑄球外觀質量明顯提高。本技術設計合理,工藝性好,有效控制了球芯的竄動,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上模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下模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描述。該鑄球組合模,包括上模、下模和型板,上、下模分別包括模體2、球芯1。球芯1與模體2之間采用過盈配合;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鑄球組合模,包括上模、下模和型板,上、下模分別包括模體、球芯,其特征在于A、球芯與模體之間為過盈配合;B、球芯與模體之間的徑向上均布著至少兩個定位銷。2.根據...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