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風力水稻缽苗射秧機,該機由秧苗驅動裝置、取苗裝置和風力輸送裝置組成,秧苗在盤裝機、作到了簡單易操作,由秧苗驅動裝置驅動秧盤推進,取苗裝置是由擺動板上交位設置定夾片和彈性動夾片、兩夾片與秧苗接觸部位設置橡膠塊、做到了柔性夾捏秧苗、實現了仿人手夾捏、取苗的動作原理,對秧苗豪無損傷,取下的秧苗自然下落經過漏斗落入滑槽、秧苗被滑槽推入風壓室、在風力的作用下把秧苗吹入通向各行的管道內吹向各行射向地面,射秧有力栽植率高,行距可移動管道出口位置進行無極調整、株距可根據稻農需要設定距離,作到了成行有序株距均勻,實現了標準化、規范化插秧。(*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農業水田機械,具體涉及一種水稻缽苗射秧機。
技術介紹
:目前,水稻生產中育秧苗是第一關,大多采用苗床直接育苗和缽體秧盤育苗兩種,由于缽體秧盤育苗在移栽時不傷根、不緩苗,大大縮短了生長周期,有利于促進水稻早熟并能實現增產增收的目的,因此,稻農們都比較喜歡采用缽體秧盤育苗,當前為缽體秧苗插秧的機械有擺載機和拋秧機,由于設計和結構不合理,在使用中出現一些缺點,如高速運轉的彈撥機件易打碎缽塊而傷苗根或傷苗、拋秧落地無行無序,株距不均、影響增產、增收,不利于收割等不足之處。例如,專利號為CN96238628.6氣力式水稻缽苗拋秧機就存在秧苗落地無序,株距不均等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風力水稻缽苗射秧機,該技術射出的秧苗成行有序,株距均勻,不傷根,不傷苗,作業效率高。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風力水稻缽苗射秧機由機架、秧苗輸送裝置、取苗裝置、風力射秧裝置組成,秧苗輸送裝置設置在機架內前側,取苗裝置設置在秧盤輸送裝置后面,通過滾輪活動設置在機架上,風力射秧裝置螺接固定在機架內取苗裝置下面。所述的秧苗輸送裝置由秧盤托板、秧盤檔桿、副軸、秧盤驅動滾等組成,秧盤托板固裝在機架上,秧盤檔桿與托板平行設置,托板斷開處設置秧盤驅動滾,驅動滾由軸承支承安裝在機架上,控制驅動滾轉動的有棘爪和支臂、支臂一端鉸接在機架上,另一端安裝滾輪與副軸上的驅動凸輪活動接觸、副軸上設置從動鏈輪、動夾片控制架驅動凸輪、副軸由軸承支承安裝在機架上。所述的取苗裝置由矩形框架、滾輪、推桿、復位彈簧、擺動板、定夾片、-->動夾片、動片控制架、主軸、驅動凸輪等組成。矩形框架內固定設置動片控制架滑動軌道、下面后側設置控制取苗裝置行程的滾輪,前側兩邊下方設置推桿和復位彈簧,擺動板通過軸承支承在矩形框架前端,擺動板上固定設置定夾片,鉸接設置動夾片,兩夾片在擺動板上處于交位排列狀態,動片聯動桿通過滾輪與動片控制架活動鏈接,動片控制架滑動設置在矩形框架的滑動軌道上。主軸設置在取苗裝置下方由軸承支承固定安裝在機架上,主軸上安裝有外接動力鏈輪,主動鏈輪、取苗裝置驅動凸輪、滑槽驅動凸輪、取苗裝置通過矩形框架由滾輪支承安裝在機架上。所述的風力射秧裝置由發動機、風機、風壓室、漏斗、滑槽、射秧管等組成,發動機固定設置在秧苗輸送裝置下面、風機固定設置在取苗裝置下面、風壓室與風機出風口相接通,漏斗與風壓室隔離固接,滑槽活動設置在漏斗下端和風壓室下端對應的空腔中,風壓室的下端與射秧管相連接。所述的主軸與副軸的傳動轉速比為2∶1。所述的風機葉輪可為單面葉片式或雙面葉片式。所述的取苗裝置的動夾片由主體桿、彈性鋼片和橡膠塊組成,彈性鋼片的一端固接在主體桿上、另一端與橡膠塊粘接。所述的本技術風力水稻缽苗射秧機的行走部分可采用行輪拖板式、或輪式行走機構。本技術風力水稻缽苗射秧機具有以下優點:1、秧苗在盤裝機、使秧苗從育苗地到栽植地的運輸中缽塊不受損壞、易操作。2、利用擺動板的擺動原理,從側面靠近秧苗的根部、在彈性動夾片與橡膠塊、定夾片的配合下做到了柔性夾苗,實現了仿人手夾捏動作原理,保證了從秧盤上取苗時不傷苗。-->3、從秧盤上取下的秧苗由小間距分向各行距是在風力的作用下通過管道輸送來完成的,全程不接觸高速運轉的彈撥機件,確保了缽塊和秧苗的完好性。4、由于秧苗是在風力的作用下有一定的貫力射向地面,因此保證了與地面的接觸性的栽直率,對于缽苗的扎根生長、縮短生長周期促進早熟和增產增收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5、秧苗從秧盤上取下到射入地面全程由于是有真對性單株操作、因此保證了行距和株距、實現了有序作業。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敘述:圖1為本技術風力水稻缽苗射秧機主視圖,左側為前方,右側為后方,行走部分未畫出。圖2圖3分別為取苗裝置矩形框架(17)的主視圖和俯視圖放大狀態。圖4圖5分別為取苗裝置動片控制架(25)的主視圖和左視圖放大狀態圖。圖6為取苗裝置動片控制架滑動控制裝置俯視圖。圖7為取苗裝置中擺動板(23)的俯視圖放大狀態圖。圖8為主軸(26)的斜視放大圖。圖9為副軸(9)的斜視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主要有機架、秧苗輸送裝置、取苗裝置、風力射秧裝置組成,秧苗輸送裝置設置在機架內前側,取苗裝置設置在秧盤輸送裝置后面、通過滾輪活動設置在機架上,風力射秧裝置螺接固定在機架內取苗裝置下面,所述的風力射秧裝置由發動機(1)、風機(2)、風壓室(3)、漏斗(4)、滑槽(5)、射秧管(6)、等組成,風壓室(3)與風機(2)出風口相接通,漏-->斗(4)與風壓室(3)隔離固接,滑槽(5)活動設置在漏斗(4)下端和風壓室(3)下端對應的空腔中、風壓室(3)的下端與射秧管(6)相連接。所述的秧苗輸送裝置由秧盤托板(7)、秧盤擋桿(8)、副軸(9)、秧盤驅動滾(10)等組成,秧盤托板(7)固裝在機架上、秧盤擋桿(8)與托板(7)平行設置,托板(7)斷開處設置秧盤驅動滾(10)、驅動滾(10)由軸承支承安裝在機架上,控制驅動滾(10)轉動的棘爪(11)和支臂(12)、支臂(12)一端鉸接在機架上、另一端安裝滾輪(13)與副軸凸輪(14)活動接觸,副軸(9)上設置從動鏈輪(15)、動片控制架驅動凸輪(14)和(16)、副軸(9)由軸承支承安裝在機架上。所述的取苗裝置由矩形框架(17)、滾輪(18)、推桿(?9)(20)復位彈簧(21)(22)、擺動板(23)、定夾片(30)、動夾片(24)、動片控制架(25)、主軸(26)上的驅動凸輪等組成,矩形框架(17)內固定設置動片控制架滑動軌道(28)、下面后側設置控制取苗裝置行程的滾輪(18)、前側兩邊下方設置推桿(19)(20)、和復位彈簧(21)(22)、擺動板(23)通過軸承(29)支承在矩形框架(17)上,擺動板(23)上固定設置定夾片(30)、較接設置動夾片(24)、及動夾片聯動桿(31)、聯動桿(31)上裝有滾輪(32)、聯動桿滾輪(32)與控制架軌道(33)活動連接,控制架(25)滑動設置在矩形框架(17)的滑動軌道(28)上,主軸(26)設置在取苗裝置下方由軸承支承安裝在機架上,主軸(26)上安裝有外接動力鏈輪(34)、主動鏈輪(35)、取苗裝置驅動凸輪(36)、滑槽驅動凸輪(37)、取苗裝置通過矩形框架(17)由滾輪(38)活動支承安裝在機架上。所述的主軸(26)與副軸(9)的傳動轉速比為2∶1。所述的風機(2)葉輪可為雙面葉片或單面葉片式葉輪。所述的取苗裝置的動夾片(24)由主體桿、彈性鋼片和橡膠塊組成,彈-->性鋼片一端固接在主體桿上,另一端與橡膠塊粘接。本技術風力缽苗射秧機的行走可采用行輪拖板式,或輪式行走機構。動態結構和使用方法:本技術風力水稻缽苗射秧機在使用時首先將主軸(26)上的外接動力輪(34)與行走動力源(圖中未畫出)相接通使主軸(26)轉動,由主動輪(35)通過鏈條(39)連接從動輪(15)、使副軸(9)轉動,起動發動機(1)通過傳動帶(40)帶動風機(2)運轉、使風壓室(3)和風力管道(6)內保持一定的風力,操作者將秧盤放在托板(7)上、秧盤底面與驅動滾(10)嚙合,此時副軸(9)上的驅動凸輪(14)推動支臂滾輪(13)轉動、帶動支臂(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風力水稻缽苗射秧機,由機架、秧苗輸送裝置、取苗裝置、風力射秧裝置、主軸、副軸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秧苗輸送裝置由秧盤托板(7)、秧盤擋桿(8)、副軸(9)、秧盤驅動滾(10)組成,副軸(9)上設置從動鏈輪(15)和動夾片控制架驅動凸輪(16)(14)、副軸(9)由軸承支承安裝在機架上,秧盤托板(7)固裝在機架上,秧盤擋桿(8)與托板(7)平行設置、托板(7)斷開處設置秧盤驅動滾(10)、驅動滾(10)由軸承支承安裝在機架上,控制驅動滾(10)轉動的有棘爪(11)和支臂(12)、支臂(12)的一端鉸鏈在機架上、另一端安裝滾輪(13)與副軸(9)上的驅動凸輪(14)活動接觸,所述的取苗裝置由矩形框架(17)、滾輪(18)、推桿(19)(20)、復位彈簧(21)(22)、擺動板(23)、定夾片(30)、動 夾片(24)、動片控制架(25)、主軸(26)、驅動凸輪(36)(37)組成,矩形框架(17)內固定設置動片控制架(25)、滑動軌道(28)、下面后側設置控制取苗裝置行程的滾輪(18)、前側兩邊下方設置推桿(19)(20)和復位彈簧(21)(22)、擺動板(23)通過軸承(29)支承安裝在矩形框架(17)前端、擺動板(23)上固定設置定夾片(30)、鉸鏈設置動夾片(24)、兩夾片(30)(24)在擺動板上處于交位排列狀態,動片聯動桿(31)鉸鏈全部動夾片桿體,動片聯動桿(31)通過滾輪(32)與動片控制架(25)上的軌道(33)活動鏈接,動片控制架(25)滑動設置在矩形框架(17)的滑動軌道(28)上,主軸(26)設置在取苗裝置下方由軸承支承安裝在機架上,主軸(26)上安裝有外接動力鏈輪(34)、主動鏈輪(35)取苗裝置驅動凸輪(36)、滑槽驅動凸輪(37)、取苗裝置通過矩形框架(17)由滾輪(38)活動支承安裝在機架上,所述的風力射秧裝置由發動機(1)、風機(2)、風壓室(3)、漏斗(4)、滑槽(5)、射秧管(6)組成,發動機(1)設置 在秧苗輸送裝置下面固定在機架上,風機(2)設置在取苗裝置下面固定在機架上,風壓室(3)與風機(2)出風口相接通,漏斗(4)與風壓室(3)隔離固接、滑槽(5)活動設置在漏斗(4)下端和風壓室(3)下端對應的空腔中、風壓室(3)的下端與射秧管(6)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力水稻缽苗射秧機,由機架、秧苗輸送裝置、取苗裝置、風力射秧裝置、主軸、副軸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秧苗輸送裝置由秧盤托板(7)、秧盤擋桿(8)、副軸(9)、秧盤驅動滾(10)組成,副軸(9)上設置從動鏈輪(15)和動夾片控制架驅動凸輪(16)(14)、副軸(9)由軸承支承安裝在機架上,秧盤托板(7)固裝在機架上,秧盤擋桿(8)與托板(7)平行設置、托板(7)斷開處設置秧盤驅動滾(10)、驅動滾(10)由軸承支承安裝在機架上,控制驅動滾(10)轉動的有棘爪(11)和支臂(12)、支臂(12)的一端鉸鏈在機架上、另一端安裝滾輪(13)與副軸(9)上的驅動凸輪(14)活動接觸,所述的取苗裝置由矩形框架(17)、滾輪(18)、推桿(19)(20)、復位彈簧(21)(22)、擺動板(23)、定夾片(30)、動夾片(24)、動片控制架(25)、主軸(26)、驅動凸輪(36)(37)組成,矩形框架(17)內固定設置動片控制架(25)、滑動軌道(28)、下面后側設置控制取苗裝置行程的滾輪(18)、前側兩邊下方設置推桿(19)(20)和復位彈簧(21)(22)、擺動板(23)通過軸承(29)支承安裝在矩形框架(17)前端、擺動板(23)上固定設置定夾片(30)、鉸鏈設置動夾片(24)、兩夾片(30)(24)在擺動板上處于交位排列狀態,動片聯動桿(31)鉸鏈全部動夾片桿體,動片聯動桿(31)通過滾輪(32)與動片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立清,
申請(專利權)人:張立清,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23[中國|黑龍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