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機械手與轉盤聯動裝置,包括轉盤、不動盤、中空法蘭分割器、電機、第一第二傳動機構、齒輪箱、齒輪主軸、第一斜齒輪、固定于不動盤的凸輪機械手和安裝于凸輪機械手的第二斜齒輪;轉盤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轉動法蘭相固接,不動盤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不動法蘭相固接;齒輪主軸穿過中空法蘭分割器的中空部,并與不動盤形成轉動連接;電機的轉軸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輸入軸相連接;齒輪箱的輸入軸連接第一傳動機構或電機,齒輪箱的輸出軸通過第二傳動機構連接齒輪主軸;齒輪主軸裝有第一斜齒輪,第二斜齒輪與第一斜齒輪相嚙合。凸輪機械手與轉盤實現了機械聯動,并呈既定距離,具有成本低,故障率低,效率高等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完成工裝裝配的機械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機械手與轉盤聯動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機械生產加工領域中,工裝的裝配過程基本上已經實現了機械自動化,現在技術常用的工裝自動裝配裝置多采用機械手和轉盤來實現,其是利用轉盤將其中一個工裝零件固定,另一個工裝零件通過機械手抓取后進行裝配,以此完成工裝的自動化裝配過程。然而,由于現有技術的這種工裝自動裝配裝置的機械手與轉盤是分開驅動的機械手采用氣缸配合智能操作平臺進行控制,轉盤采用電機作為動力源,因此,其存在如下不足之處增加了智能操作平臺的成本 和用于操作智能操作平臺的人工成本,故成本較高;機械手與轉盤之間的距離易發生變動,裝配容易出故障;難以多工位同時進行,裝配效率較低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機械手與轉盤聯動裝置,其使凸輪機械手與轉盤實現機械聯動,只需采用電機進行驅動,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穩定性好等特點。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機械手與轉盤聯動裝置,包括轉盤、不動盤、具有轉動法蘭和不動法蘭的中空法蘭分割器、電機、第一傳動機構、第二傳動機構、用于改變傳動方向的齒輪箱、齒輪主軸、第一斜齒輪、至少一凸輪機械手和安裝于凸輪機械手以驅動凸輪機械手動作的第二斜齒輪;轉盤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轉動法蘭相固接,不動盤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不動法蘭相固接;齒輪主軸穿過中空法蘭分割器的中空部,并與不動盤形成轉動連接;電機的轉軸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輸入軸相連接;齒輪箱的輸入軸連接第一傳動機構或電機,該齒輪箱的輸出軸通過第二傳動機構連接齒輪主軸;齒輪主軸的一端裝有第一斜齒輪,凸輪機械手固定于不動盤,且凸輪機械手上的第二斜齒輪與第一斜齒輪相嚙合。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包括傳動軸、第一同步輪、第二同步輪、第三同步輪、第一同步帶和第二同步帶;第一同步輪裝于所述電機的轉軸,第二同步輪、第三同步輪分別裝于傳動軸,第一同步輪和第二同步輪之間通過第一同步帶進行連接,第三同步輪通過第二同步帶連接所述中空法蘭分割器的輸入軸;傳動軸的一端通過一聯軸器連接所述齒輪箱的輸入軸。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包括傳動軸、第一同步輪、第二同步輪、第三同步輪、第一同步帶、第二同步帶、第一聯軸器和離合器剎車組合體;離合器剎車組合體的輸入軸通過第一聯軸器與所述電機的轉軸相連接,第一同步輪裝于離合器剎車組合體的輸出軸;第二同步輪、第三同步輪分別裝于傳動軸,第一同步輪和第二同步輪之間通過第一同步帶進行連接,第三同步輪通過第二同步帶連接所述中空法蘭分割器的輸入軸;傳動軸的一端通過一第二聯軸器連接所述齒輪箱的輸入軸。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第一齒輪裝于所述齒輪箱的輸出軸,第二齒輪裝于所述齒輪主軸的另一端,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相嚙合。所述凸輪機械手包括轉動軸、底端裝有機械爪的導桿、第一擺桿、第二擺桿、用于驅動第一擺桿擺動的第一凸輪、用于驅動第二擺桿擺動的第二凸輪、軸座、固定座、第一拉簧和第二拉簧;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不動盤的邊緣位置,所述第二斜齒輪通過轉動軸豎直安裝于所述固定座的內側,第一凸輪和第二凸輪分別裝于轉動軸的兩端,并位于固定座的兩側;軸座位于固定座的外側,導桿呈豎直狀態并活動插裝于軸座;第一擺桿和第二擺桿分別位于固定座的兩側,且第一擺桿和第二擺桿的各一端分別與固定座形成轉動連接;第一擺桿的另一端與軸座相連接,用于推動軸座水平運動;第一拉簧連接于固定座與軸座之間,用于帶動軸座復位;第二擺桿的另一端與導桿的頂端相連接,用于推動導桿上下運動;第二拉簧配合于導桿頂端與軸座底端之間,用于帶動導桿復位。·所述第二斜齒輪與所述第一齒輪的傳動比為I: I。所述凸輪機械手還包括導向桿,該導向桿沿所述固定座的內側至外側的方向水平插裝于所述固定座,并活動穿過所述軸座。所述齒輪箱的傳動比為1:1。還包括一底座,所述電機、齒輪箱和所述傳動軸分別安裝于該底座頂端;所述中空法蘭分割器安裝于一固定于底座上方的安裝板。還包括一底座,所述電機、離合器剎車組合體、齒輪箱和所述傳動軸分別安裝于該底座頂端;所述中空法蘭分割器安裝于一固定于底座上方的安裝板。本技術的一種機械手與轉盤聯動裝置,啟動電機后,通過傳動軸分別實現轉盤的分割轉動和第一斜齒輪的轉動,第一斜齒輪又帶動第二斜齒輪轉動,且第二斜齒輪每旋轉一圈,凸輪機械手循環一次動作,即凸輪機械手循環一次動作,中空法蘭分割器分割一次。與現有技術的工裝自動裝配裝置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由于將電機的轉動輸出通過第一傳動機構、齒輪箱和第二傳動機構分成兩路轉動輸出,分別帶動轉盤和凸輪機械手進行動作,使得本技術從中實現了凸輪機械手與轉盤的機械聯動,且只需采用電機作為動力源,成本更低;凸輪機械手與轉盤呈既定距離,裝配過程中不容易出現故障;2、可以將多個凸輪機械手同時裝配于不動盤,從中實現多工位同時進行裝配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3、作為較佳實施例,在電機的轉軸連接離合器剎車組合體,因而可以通過控制離合器的合上或脫開動作來控制裝置的運作或暫停,避免頻繁啟動電機而造成電機性能降低,甚至發生燒毀的可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技術的一種機械手與轉盤聯動裝置不局限于實施例。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立體構造示意圖一;圖2是本技術的立體構造示意圖二 ;圖3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中空法蘭分割器的立體構造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凸輪機械手的立體構造示意圖一;圖6是本技術的凸輪機械手的立體構造示意圖二。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請參見圖I-圖4所示,本技術的一種機械手與轉盤聯動裝置,包括轉 盤4、不動盤5、中空法蘭分割器9、電機2、第一傳動機構3、第二傳動機構、用于改變傳動方向且傳動比為1:1的齒輪箱10、齒輪主軸81、第一斜齒輪8、多個凸輪機械手6和多個第二斜齒輪7。中空法蘭分割器9設有轉動法蘭91和不動法蘭92,其中,不動法蘭92位于轉動法蘭91的內側;轉盤4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轉動法蘭91相固接,不動盤5位于轉盤4的上方,并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不動法蘭92相固接。齒輪主軸81穿過中空法蘭分割器9的中空部,并與不動盤5內的軸承形成轉動連接。電機2的轉軸通過第一傳動機構3與中空法蘭分割器9的輸入軸相連接;齒輪箱10的輸入軸連接第一傳動機構3,該齒輪箱10的輸出軸通過第二傳動機構連接齒輪主軸81。該齒輪主軸81的頂端裝有第一斜齒輪8,各凸輪機械手6沿不動盤5的周向分布,并分別固定安裝于不動盤5,各第二斜齒輪7分別安裝于一凸輪機械手上,用于驅動凸輪機械手6進行動作,各第二斜齒輪7分別與第一斜齒輪8相嚙合,且第一斜齒輪8與各第二斜齒輪7的傳動比為3:1。其中,作為一較佳實施例,上述第一傳動機構3包括傳動軸36、第一同步輪33、第二同步輪35、第三同步輪37、第一同步帶34、第二同步帶38、第一聯軸器31和離合器剎車組合體32。離合器剎車組合體32的輸入軸通過第一聯軸器31與電機2的轉軸相連接,第一同步輪33裝于離合器剎車組合體32的輸出軸;第二同步輪35、第三同步輪37分別裝于傳動軸36,第一同步輪33和第二同步輪35之間通過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械手與轉盤聯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轉盤、不動盤、具有轉動法蘭和不動法蘭的中空法蘭分割器、電機、第一傳動機構、第二傳動機構、用于改變傳動方向的齒輪箱、齒輪主軸、第一斜齒輪、至少一凸輪機械手和安裝于凸輪機械手以驅動凸輪機械手動作的第二斜齒輪;轉盤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轉動法蘭相固接,不動盤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不動法蘭相固接;齒輪主軸穿過中空法蘭分割器的中空部,并與不動盤形成轉動連接;電機的轉軸通過第一傳動機構與中空法蘭分割器的輸入軸相連接;齒輪箱的輸入軸連接第一傳動機構或電機,該齒輪箱的輸出軸通過第二傳動機構連接齒輪主軸;齒輪主軸的一端裝有第一斜齒輪,凸輪機械手固定于不動盤,且凸輪機械手上的第二斜齒輪與第一斜齒輪相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行翌,余金祿,嚴秀華,胡熙鵬,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精合電氣自動化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